裴家的女孩子长到十来岁,便要自己住一处,一方面与父母住着多有不便,另一方面女孩子渐渐大了,总要学着打理家事,自己管一个院子也算是锻炼了。裴静姝住的海棠居地方不大,但也是个独立的院落,挨着的便是裴静婉的清莲居,稍远些是裴静妤的白兰居;而裴静妍的芙蓉居离得远些,如今空着的院子,便是两处之间的丁香居,地方倒是不小,只是丁香居从前出过事。
原本裴静姝父亲那一辈上还有个三姑姑,是裴老丞相的小女儿,虽是庶出,因她最小的缘故,裴老丞相和老夫人也十分疼爱。裴静姝对这位三姑姑还有些印象,三姑姑长到十五六岁时,裴静姝刚六岁,只隐约记得有一日这边乱了起来,后来就听说三姑姑急病没了。而那位三姑姑在世时,就住在丁香居。
因为是未出阁早逝,三姑姑没能葬入祖坟,之后又有些流言传出来,说三姑姑是自尽的,有说上吊的、有说吞金的,大夫人柳氏狠狠整治过一回,才算平息下来。只是,在那之后,丁香居就有些奇奇怪怪的传言,到了裴静姝姐妹搬出来单独住时,也没人选丁香居,那地方就这么空下来了。
裴静妍对裴静姝说这个,是担心长辈会叫她将芙蓉居让出来,给裴静娴住。裴静妍自小养在安氏身边,一向以嫡女自居,还多有些瞧不起裴静姝几个庶女的意思,实则半点底气都没有。
安氏将她养在身边,却从未提过将她记做嫡女,父亲看重三个儿子,对她并不上心,要说裴静婉和裴静姝都是庶出,可她们生母都是立了书抬进门的良妾,说起来也是有名有姓的,不似她,生母原是嫡母的丫鬟,做了妾也低贱得名姓都没有,她更担心的是,嫡母为了讨好大伯母和三婶,会主动提出让她让出芙蓉居。
裴三姑的事,裴静姝也听过,要说怕倒也谈不上,毕竟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真要这么算,那实在没地方能住了。不过裴静姝并不觉得柳氏会这么做。裴静娴如今同三夫人吴氏住着,但她这么大了,既回京了自然要单独安排住处,至于安排在哪里,裴静姝猜测,要么是裴静媛出嫁前住的瑞香居,要么是在稍远些的院子另外择一处。
裴静妍说完又有后悔,这么说出来,仿佛她多担心一般,大房四个姑娘呢,二房就她一个,怎么都轮不到她才是。这样想着,裴静妍又离裴静姝远了些,口中嘟囔着:“跟你说这个做什么,大伯母又不会对你说!”
“……”本想宽慰她两句,既然她这么说,那就算了吧,两人在路口分开,裴静妍往芙蓉居,裴静姝则自己回海棠居。
因为明日就是裴少群的婚礼,晚间的接风宴也办得简单,一家子简单吃了个饭,柳氏几人便各忙各的去了。裴老夫人瞧着裴静娴怯怯的坐在吴氏旁边,不由再次皱眉。两年前老三夫妻俩带着裴静娴离开,小姑娘虽不像大孙女一般明朗大方,但也乖巧懂事,怎么姑娘长大了,反倒养成了这般。三房就这么一个嫡女,老夫人瞧着皱了皱眉,到底问道:“娴丫头也有十三了,都读了些什么书?”
裴家是书香世家,家中子女不说都是才子才女,但都是自小读书的,这么问也只是想着旁敲侧击问一问,老三一家在南边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没料到裴静娴听老夫人问她,就默默地垂了头,低声道:“回祖母,只读了女戒和女训,舅舅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裴老夫人微抬起的手顿了顿,她确实不那么欣赏才女,可不追捧才女,不代表她觉得孙女们不必读书。相反,女孩子更应该读书明理,人说娶妻娶贤,便是因为妻子是家中教养儿女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若不读书、不明理,如何教养儿女?有那迂腐人家,口中便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可这句话由书香门第出身的嫡出姑娘说出来,就叫人震撼了。
见婆婆眉头皱得更深,吴氏连忙道:“母亲,娴姐儿跟着我和老爷到处跑,荒疏了些学业,好在她还小,如今回到京城了,日后儿媳一定盯着她好好念书。”
“娘!”裴静娴随父母离开时年岁还小,又被父母放在吴家放了一年多,跟着吴家女孩子们读书,正是读书的时候,吴家那一套论调洗脑很成功,原本跟着姐妹们读诗书的裴静娴,习惯了跟表姐妹们读女戒这些。等被接回父母身边,手边的书都换成了女戒和女训,又将女子无才便是德挂在嘴边,被查问功课的父亲一顿好骂。
这边是吴氏沧桑又疲惫的原因。吴氏在闺中时,接受的也是吴家这般的教育,直到嫁到裴家,才知道,女子读女戒这些,不过引以为鉴,闺中少女的功课中,最不重要的就是这一项。因此,在裴家,这两本书的作用就一个,罚做错事的女孩子长记性。
正因为如此,没什么文化的吴氏嫁到裴家没少自卑,因此裴静娴出生后,她没少操心女儿的学业。小心翼翼培养了十来年的女儿,不过是外出奔波中,将女儿在娘家放了一年,女儿竟将吴家的论调学了个九成九,吴氏见到时简直欲哭无泪。可到底闺女是自己的,吴氏心中泪流成河,也怕婆婆对女儿有了成见,一听裴静娴的回话,便赶忙保证,又连忙拽了裴静娴的手,不许她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