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附议!还望帝君体谅臣等。”一时间殿内响起大片附和声。新晋“大臣”虽然还没搞明白怎么一回事,但也随大流地附和着。
“朕准了!皇儿成长了一年,莫要跟以前一样胡闹了,说的通俗易懂些吧!好让诸位爱卿想想改进之处!”
‘其实朕有时候也不是很懂’男子望着少年无奈想到。
“儿臣遵旨!”少年掩饰般的把纸张重新放入衣襟内,清了清嗓子说道,“既出自我手,便不应让内容受到纸张的限制,且听我慢慢言来。”
“首先,我大夏自始皇帝一扫八大诸侯国统一天下已有三十四年,这三十四年里,更是积极实施‘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这一造福子孙后代的初始重要战略方针,深化民族统一思想,强化国家统一战线。”
“但,登高方知山外有山,特别是进两年北有蛮夷部落频繁侵犯我大夏边境,使我边境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西有天竺一直以来虎视眈眈,欲行渔翁之事。迫使我大夏不能给予蛮夷部落有力的回击。南又有目前态度尚不明确的月氏国。”
“当然,我只是列举了能与我大夏掰掰手腕的国家,其他弹丸之地或许不及他们,但架不住背后搞小动作。”
“所以!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危机,化解这场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打!不仅要打,还要打出我国威,震慑周边不怀好意的国家,让他们明白并且恐惧这样一个道理”
随即用洪亮中略带青涩的声音,一字一句说道“犯我大夏者,虽远必诛!”说完便转身望着百议殿内的文武百官。
“犯我大夏者,虽远必诛?”
“好一个犯我大夏者,虽远必诛!”
“这就是将来要继承三氏帝的太子吗?真是天佑我大夏啊!”
……
一时间原本安静的百议殿一石激起千层浪,纷纷交头接耳地低声议论着。
“哈哈!好一个犯我大夏者,虽远必诛!真不愧是朕的儿子,所言甚得朕心啊!”龙椅上的男子大笑着捋了捋下巴估摸着一指长的胡子,“诸位爱卿对太子的此番“诛敌扬我国威”的言论可有何异议啊?”说完露出凝重的神色,眼神淡淡扫过座下群臣。
刚刚还议论纷纷的群臣顿时鸦雀无声。
片刻寂静后,一位满头白发的大臣说道:“臣有异议!”说着从皇帝左手边的文臣队列中走出,立于过道,双手执圭于胸前,低头于两臂之间。“微臣治粟内史李栖,拜见帝君。”
“李爱卿免礼,不知李爱卿此次可有何异议啊?”
“启禀帝君,微臣就出兵一事恳请帝君三思!”说完便再次把头低到双臂之间。
“哦?李爱卿何出此言?说来朕听听!”
李栖听到皇帝的语气不由得在这大雪纷飞的季节冷汗直冒,很显然,他所说的话让皇帝很不高兴,如果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官位不保是小事,保不齐人头落地就发生在他身上了。
文武百官一听,瞬间就明白皇帝对出兵北伐蛮夷这个打算是很有兴趣的。
自认撞在枪口上的李栖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启禀帝君,现,现如今正值严寒季节,我大夏北方地区现已出现雪灾,几十万百姓的房子被大雪压垮,落得无家可归,前几日微臣已奉旨向灾区民众拨去赈灾粮款,再加之边境地区受到蛮夷侵犯的灾民的安置工作,如果此时出兵北伐,国库恐将清空,到时国将不国,还请帝君三思啊。”
“还请帝君三思啊”
……
大殿内纷纷响起请求言论。
“诸位大人,孤很喜欢李内史的态度,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说着看向李栖,面带微笑,露出欣赏之意,“孤很欣赏你,改天一起吃个饭,喝个酒,孤请客。”
“臣惶恐!”李栖面露难色,暗道一声要遭殃了。
“孤的提议还没讲完呢,李内史就如此急着下定义?虽然我知道你也只是在完成本职工作而已。但李内史这样做恐怕不妥吧!”说完不等李栖再次开口,少年直接说道:“正如孤刚才所说,我大夏边境被频繁侵犯,国内又因为国库原因不能大规模出兵迎战,那么此时摆在我大夏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改革!这也是孤此番匆忙回宫的根本原因。至于怎么改革,改革需要多久,改革后能为我大夏国家方面和百姓方面带来哪些实际利益?且听我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