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鱼炒饭)_梦回秦汉遇张良(2 / 2)_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梦回秦汉遇张良(2 / 2)

他说,黄河边上有很多灌木丛,藏里面,等秦始皇车队来了,瞄准主车把铁锤砸了过去,瞬间稀巴烂。

我问,那为什么秦始皇没死?

他说,秦始皇太狡猾了,他那天坐的副车,正好没在主车上。

我问,大力士被抓了吗?

他说,趁卫兵们乱成一团,大力士按照张良预设线路逃跑了,张良在撤离点接应,然后他们一起坐船过了黄河。

我问,一战成名?

他说,绝对的,图腾一般的hero,刘邦都曾经想过刺杀秦始皇,只是想了想,没敢行动,而张良是真干!你想能不是全民偶像吗?

我问,张良的兵法师从何人?

他说,黄石公!关于张良拜师这个事,有两个成语,一是“张良拾履”,二是“孺子可教”,其实是讲的同一个故事,就是黄石公怎么相中张良的。张良刺杀秦始皇后,秦军四处追杀张良,张良藏到乡下隐姓埋名了,有天张良去田野闲逛,遇一白胡子老头坐桥上,老头鞋掉桥下了,喊张良帮他捡上来,张良帮他捡上来了,他又让张良帮他穿上,张良刚给穿好他又脱了扔桥下了,又让张良去捡回来又让张良帮着穿上,这么折腾了张良四五次,张良想发火又觉得不忍心,毕竟是个老人家,几个回合后,老头就说了一句,孺子可教,让张良次日五更天来桥头等他,见面后,送了张良一本兵法秘籍《太公兵法》,这个白胡子老头就是黄石公,是个神仙般的世外高人。

我说,过家家啊。

他说,这都是史书里的典故,当文化去研究,莫拿现代思维去抬杠。

我问,张良为什么会选择追随刘邦?

他说,最初张良没想过跟刘邦,刘邦的野心是取代秦王,而张良的野心没这么大,只想光复韩国,他带着韩国一群死忠粉努力了一次又一次,发现大势已去且韩王实在烂泥扶不上墙,算了!还是另寻明主,只能二选一,要么刘邦,要么项羽。至于为什么选刘邦,我总结了三条:第一、张良懂相面,他觉得刘邦是帝王之相。第二、刘邦对张良谈到的《太公兵法》理论体系很认可,而在此之前,张良向多人展示,多被嗤之以鼻。第三、刘邦这人人品比项羽好,俩字来形容,仁义。

我说,我有个疑惑,鸿门宴上,刘邦咋就那么轻易逃跑了呢?

他说,这个,上学的时候不都学过吗?核心是因为有个内应,项羽的亲叔项伯,他是站刘邦的,所以范增让项庄舞剑,项伯接着也拔剑起舞,不让项庄杀刘邦。项伯为什么站刘邦?因为张良曾经是项伯的救命恩人,有这么一层特殊关系。刘邦一行一看杀气四起,借上厕所的名义溜了,把张良留下善后。

我问,不怕张良被杀?

他说,张良是刺杀过秦始皇的大英雄,又是谋略天才,项羽也对他垂涎三尺,爱都来不及,咋可能杀?

我问,刘邦称帝,张良为什么选择了急流勇退?

他说,这就是张良有魅力的地方,在当时,张良真可谓功高盖主,刘邦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成语“运筹帷幄”即出于此。对于官场而言,张良具有童子功,因为他爷爷是丞相,他爸爸是丞相,从小耳濡目染,他很熟悉官场的运转法则,清楚功高盖主就是大忌,若是继续下去,那么肯定是一场悲剧,不如急流勇退,皆大欢喜。

我问,若是张良愿意继续干,刘邦会让他干丞相吗?

他说,那绝对的,不二人选。

我问,张良是否料到了韩信他们这些建朝功臣不会善终?

他说,他就是预判到了他们的结局,所以才选择了及时转身,他们只有在被砍头那一瞬间才会感叹一句,张良,大智慧也!曹雪芹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白天听大叔叨叨了张良的丰功伟绩,晚上,就梦到了张良,依然健在。

我约张良到小酒馆坐了坐,聊了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