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鱼炒饭)_消灭匈奴之,窦固(2 / 2)_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消灭匈奴之,窦固(2 / 2)

我问,后来的刘备,总是拿血脉说事,是不是也在学刘秀?

他说,模仿秀。

我说,看多了历史,就会发现古代政治游戏很残忍,特别是开国皇帝系列,敌人要杀,功臣也要杀,而且动不动就满门抄斩,甚至连亲戚朋友都不放过,远没有今天这个社会文明。今天,即便你犯了错,无非就是被双规,不至于丢了小命,更不会株连九族。

他说,古代在朝中当官,就是一句话,伴君如伴虎,你仔细想想这个成语形象不?

我问,什么样的人会是安全的呢?

他说,没有绝对的安全,哪怕你嫁给了皇帝,你娶了皇帝家的公主,都不确保你的小命是安全的,刘秀有五个女婿,四个被咔嚓了,唯一留下的叫窦固。

我问,窦固为什么有资格娶公主?

他说,在整个汉朝窦氏都是名门望族,到王莽时期,窦氏已经是西北豪族了,代表人物是大将军窦融,刘秀能成功很大程度是获得了窦融的支持。窦固是窦融的侄子,这门婚事也算门当户对。说到这个点,你也就理解为什么刘秀比其余两支起义军更有胜算了,因为他幕后站有众多豪族门阀。

我问,那窦氏家族又是怎么发家的呢?

他说,窦融的七世祖叫窦广国,窦广国是西汉窦太后的亲弟弟,西汉窦太后出身很普通,成长过程很励志,最初是伺候吕后的宫女,可能性格好、长的好,被赐给了刘恒,刘恒即位后立她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给你梳理的再简单一点,窦太后是汉文帝的妻子,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奶奶,而这三代帝王正是汉朝历史乐章上的三个重音,有她在,她背后的家族自然也壮大了,虽然她可能是普通基因,但是与强势基因不断联姻,后代也在不断被改良,东汉又继续出了窦太后,也出自这个家族。

我说,一说起西汉窦太后,我就想起她闺女叫刘嫖。

他说,那时嫖还是个美好的字眼!

我问,窦固的历史成就是什么?

他说,击退匈奴、再次打通丝绸之路、再次设立西域都护府。

我问,他为什么不如李广、卫青、霍去病出名呢?

他说,两个原因。第一、李广、卫青时代的匈奴是兴盛期,而窦固时期的匈奴则是没落期,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第二、窦固有点类似总指挥官的角色,他手下有个小弟抢走了他所有的风头,这个小弟叫班超。班超为什么在历史上那么勇猛呢,典故也多、战役也多,是因为班超出身史学世家,他爹爹是班彪,写《史记后传》的那个;哥哥是班固,写《汉书》的那个;妹妹班昭,帮哥哥班固完稿《汉书》的那个。原本班超也是史学工作者,可他的偶像是张骞+郑吉,总觉得干文职不过瘾,认为好男儿要志在四方,应该把匈奴打跑把西域收复,于是投奔窦固打匈奴去了。弃笔从戎这个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我问,当史官好像也是高危职业?

他说,那肯定的,你要知道老大的喜好,否则一不小心就是反罪。班固在家续写他爹的遗作《史记后传》时,就被人给告了,说他私改国史,给抓了。班超就去洛阳给哥哥伸冤,说班家几代人修史的辛苦并宣扬汉德的功劳。汉明帝一听觉得很感动,看了看书稿,觉得也没啥大问题,反而觉得才华横溢,这样吧,你也别在家里写了,送你个官,给你弄个书房,再找个美女给研墨,你安心写。

我说,班昭我知道,四大才女之一。

他说,史书中,班超风头完全盖过了其伯乐+领导的窦固,这都是班固与班昭兄妹俩的功劳。历史人物在后人眼中的黑与白,就是看谁来写,怎么写,他们这才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说,我看过,写的很夸张,还送了个典故给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把班超描述成了特种兵作战小分队,类似今天的美国作战小单元在中东,在中东,美国一个几十人的作战小单元就可以单挑一座城。但兄妹俩竟然写班超半夜割了匈奴来使的头,有点夸张吧,斩杀使者不是外交大忌吗?

他说,这个故事是发生在第三国,当时班超也是使者,他面临的并不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所以谈不上大忌。

我问,班超的主要功劳是什么?

他说,窦固的功劳也可以说都是班超的,毕竟他是具体执行人。还是那三样,击退匈奴、再次打通了丝绸之路、再次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并且班超最终也当上了西域都护,步了偶像郑吉之后尘。

我问,匈奴最终去了哪?

他说,西亚、东欧,他们就跟闯入鸡窝的黄鼠狼一般,又引发了那些区域的迁徙潮,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的陨落,也是蝴蝶效应。

我问,匈奴算不算东汉朝廷的主要心病?

他说,算不上,若不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匈奴打不打都不要紧,因为我们已经完全碾压他们了。当时势力最强大的不是匈奴,而是羌族,关键是离中原太近,就在今天的陕北、甘肃一带,包括后来东汉衰退也与羌族壮大有直接的关系。

我问,我们把匈奴赶走了,为什么不去占领草原呢?

他说,我们是农耕文化,不是游牧文化,即便把匈奴赶跑了,也不会去守草原,成本太高了,甚至会主动回缩,例如雁门郡不断南迁,到曹丕时代已经迁到今天山西省山阴县。

我问,古代人去打仗,图啥?

他说,普通小兵,图口饭吃,还有就是强制兵役。大将军也算博弈,若是打赢了,光宗耀祖,整个家族跟着接受嘉赏,打输了或战死呢?则希望能流芳百世。很多人在出征前已经知道自己可能回不来,就给文史小官送点礼,希望能写写自己,能让后人看到自己。纸张是不利于保存的,所以大家喜欢用碑文来记录战争。出征匈奴这样的长途跋涉,临时找碑也很难,一般会直接做石刻,把丰功伟绩刻在山上。今天蒙古境内有座山叫杭爱山,古代叫燕然山,那里就有个著名的石刻,记录的是窦固孙子辈的窦宪大破匈奴的故事。

我说,看来古代,多是子从父业。

他说,多是如此,文官的儿子继续文官,武官的儿子继续武官,一方面是阶层比较稳定,另一方面是耳濡目染有先天优势,例如刘向刘歆,班彪班固。

我问,班固班超,一文一武,都有卓越的成就,是不是也会使整个家族前进一大步?

他说,是这样。到后面,班超的孙子都有资格娶公主了。他孙子叫班始,娶了汉朝公主刘坚得,刘坚得是皇帝的亲姑姑。这里面还有个很奇葩的典故,刘坚得喜欢召宠臣乱搞,不仅仅乱搞还不避讳班始,要求班始必须趴床底下偷听,班始忍无可忍把刘坚得杀了,杀了皇帝的姑姑该当何罪?被皇帝下令腰斩了。

我说,越研究历史,越觉得荒谬。

他说,这是思维框架问题,用现代思维框架来理解未来,很大程度上也是徒劳的,因为未来会涌现出很多你现在完全无法预测的新规律。所以,学史,只当照镜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