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以来,吴三桂雄踞云南,虽是藩王,但拥兵自重,上自官吏,下至民生,都自有一套体系,即便是称作“国中之国”也未尝不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康熙二十年,吴三桂部署被灭,云南正式归属大清管辖。虽然政权几经更迭,但战火并未对云南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其时有诗云:
萦索苍山洱海云,清波入梦洗樱唇。
天生大理金花女,三塔篦梳玉美人。
赞的便是云南绝美的风光,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淳朴的风土人情。康熙三十七年,国泰民安,百姓的生活较之过去提高了不少,“反清复明”的口号渐渐无人提起,但还是有着一群人思念前朝旧事,以大明子民自居。在云南大理点苍山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就住着这样一群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正是七月份的酷暑,其时麦子已经收下,大人们或三五成群围坐一团,抽着旱烟,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或是在树荫下摆上棋盘,楚河汉界,炮二平五,杀上几局。
一天往往也就这么过去。
而在不远处的小河边,十几个孩子或是席地而坐,或是坐在小板凳上,摇头晃脑地跟着面前站着的一个小男孩高声朗读着诗文。
这小男孩一脸稚气,不过六七岁的年纪,但左手拿着《诗经》,右手负在身后,一边踱步,一边沉声读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小男孩说话时,左颊上印着一个小酒窝,很是可爱,分明是个孩子,却作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不禁惹人发笑。但他面前的孩子们却都聚精会神地在听着。
“林靖,你读错了,上午林先生说过的,那个‘好’字应该读第三声。”一个豁着三颗牙齿,扎着两条羊角辫的小女孩儿忽然站起来说道。
“怎么会!”这个叫做林靖的小男孩小脸通红,眼睛瞪得老大,难以置信地看了看书本,喃喃自语道:“明明是第四声呀!不可能读错的呀。”
“他不会读!不听了,不听了!”一个大一些的男孩子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林靖,说道:“我们去玩捉迷藏吧!”
“哦,走咯,玩捉迷藏咯!”孩子们一哄而散,只剩下方才指出林靖错误的那个小女孩儿。
“林靖,我们也出去玩吧。”小女孩儿拉起林靖的手,便要去追其他走远了的孩子们。
“不,虎妞,我要先回家问爹爹。”林靖一把挣开了小女孩儿的手,朝着村口跑去。
这是一个只有三十八户人家的小村落,村子里的人大都是明朝旧民,不愿在大清国的环境下生活,这才来到了云南大理,隐世避居,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日子。因为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姓刘,又叫做刘家村。
林靖的父亲林坤十年前带着妻子石若兰来到了这刘家村,因为自幼饱读诗书,自然而然地成了村子里唯一的一名教书先生,谁家有了孩子,都会找他给起个响亮的名字。譬如虎妞罢,她的大名就是刘瑾儿,喻意美玉般的女孩儿。
林靖今年七岁,他打小就崇拜父亲,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志要做一名像父亲一样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这不,每逢跟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他就扮起了教书先生的角色。
“爹爹,爹爹!”林靖的家在最东边的村口,是三间灰白色的小瓦房,他一边喊着,一边奔向父亲的卧室。
石若兰正坐在床榻上给林靖织着过冬用的毛衣,看到儿子满头大汗地跑了回来,赶忙把织了一半的毛衣放到一边,拿起手绢便要给林靖擦拭额上的汗水。
“水,水。”林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接过母亲早早为他冷好了的茶水,一口气喝了下去。
“娘,我爹呢。”林靖的眼睛不放过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滑稽的样子把石若兰给逗乐了,她笑着说道:“傻孩子,你爹去地里浇水啦。”
“知道啦,我去找爹爹!”林靖火急火燎地转身跑了出去,正巧遇上来找她的虎妞。
“林靖,你慢点,等等我啊。”虎妞急得直跺,赶紧跟了上去。
“早点回家吃饭。”石若兰赶到门口的时候,两个孩子一前一后已经跑远了,她无奈地摇了摇头,叹道:“这孩子执拗的劲头跟他爹真是一模一样。”
林靖家的十亩地在村子的最南边,紧挨着点苍山。他不过是七岁的孩子,狂奔一里多地后,实在跑不动了,靠在一棵大树上,想要歇息一会儿。
“林靖,你......跑那么快干嘛呀!”不一会儿,虎妞双手掐腰,气喘吁吁地跟了过来,刚要埋怨林靖,却发现后者食指放在双唇间,示意她噤声。
虎妞疑惑地顺着林靖的目光看去,不由得眼前一亮,在不远处的田野里,有一只灰色的小野兔!
“虎妞,咱们去把它抓住。”林靖悄声说道,在这偏僻的乡下,平日里孩子们很少见到野兔,唯一能够玩耍的动物就是几条慵懒的土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