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而且遇到重大事件,还会加开恩科、
恐怕要不了十年,整个大唐就会陷入冗官的状态,等着当官的举人,排起来都能绕长安城一圈。
到那时,哪些人能补缺,就完全是李瑁说了算。
那些高门世家出身的人,李瑁可以让他们一辈子都当不了官。
毕竟没有缺额,那些世家大族总不可能把原来的官员给赶跑吧。
至于考中进士那些人,李瑁也有办法处理。
等明年第一次科举考试之后,他就计划按照明朝的制度设立翰林院。
并且在进士之中,选择二十到三十人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培养。
李瑁打算到时候就设立一条规则,非翰林院出身者不得进入内阁。
这样也就能从制度上封死高门世家,不让他们在朝堂上占据高位,最高只能担任到阁部大臣。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李瑁不会在庶吉士中完全杜绝出身高门的士子。
可能在明年,被选为庶吉士的人中,出身高门的人还占多数。
具体的人数,李瑁计划依据战事的发展情况来做决定。
今天颁布的所有改革方案,几乎都是照搬明朝。
唯一不同的是,还没有建立的翰林院。
李瑁肯定不会像明朝一样,让翰林一直待在长安,不用熟悉地方政务就能直接进入内阁。
他计划,等庶吉士选拔出来后。
先进入翰林院深造三年,这段时间,庶吉士们可以熟悉朝廷的政务处理流程。
等学习完成之后,经考试合格,再外放地方,担任一府佐官。
再等三年,如果政绩出色,则可以调任知府。
在知府任上再做三年,政绩出色之人则可以调任中枢,担任六部侍郎,或者九卿同品级官员。
同样又是三年,如果这些人能让皇帝记住,就可以外放担任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再进一步,至少需要在任上干满五年,才能进入内阁宰执天下。
总共算下来。
如果特别优秀的庶吉士,在每一步都没有走错的情况下,仍旧需要十八年才能进入内阁。
虽然时间很长。
但李瑁认为这是阁部重臣必须要有的经历,必须要了解从中枢到地方的所有事情。
他可不想以后的子孙都只能用一些糊涂蛋宰相。
李瑁刚想到子孙,就看到小福子又迈着小步跑了过来。
“陛下,娘娘问你还需要多久?”
这已经是小福子第三次前来询问了。
李瑁抬头,透过窗户看了看月色,判断到现在的时间应该是在凌晨两点左右。
再回头看了看李林甫和萧嵩二人,发现他们脸上布满了疲惫之色。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两位回去商议一下,把朕之前所说拟制成诏书,明天交过来。”
李瑁此时的样子,像极了让小学生交作业的老师。
李林甫和萧嵩二人也像小学生一样,不敢有丝毫异议,“臣遵旨。”
说完后,两人就躬身退出了大门。
李瑁刚想松一口气,就看到了一道火红的身影跳进来。
“陛下,这几天臣妾没有见到您,都担心死了!”
杨玉环一下子就钻入了李瑁怀中,用力深吸着那股独特的男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