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矜对吐蕃倒是不怕,两国几乎年年交战,早就撕破了脸皮,也就无所谓得不得罪了。
李瑁摇头说道:“他们居然有胆子讨要地盘,那朕处罚他们也合乎情理。异族之人畏威而不怀德,你越对他们好,他们就越不怕你。”
其实李瑁还有更深的算计,只是没有明说出来。
那就是突厥、回纥、吐蕃三国,就算没有他的准许,也一定会朝着这些地方动手。
只不过到时候就轮到李隆基头疼了。
杨慎矜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立刻躬身回答道:“臣遵旨,等臣回到长安之后,第一时间就把他们砍掉拇指后赶走。”
紧接着,李瑁又问了长安城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虽然每天魏忠贤都有日报传来,但还是当面问一下比较好。
毕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谁知道魏忠贤会不会把有些不利的消息给隐瞒了。
“回禀陛下,最近一个月长安城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仅仅只有几件小事值得告诉陛下,第一是司礼监提督太监东厂督公魏忠贤最近在城内大肆抓人,朝中官员已经被抓了三分之一了。”
“第二件事情是,贵妃杨玉环最近天天批阅奏章,十分劳累。”
“第三件事情,是李相和萧相最近因为屯田的事情吵了好几次。”
杨慎矜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就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意义的事情说出来。
他表面上像是在陈述事实,可是语气中的偏向之意十分明显。
那就是朝中官员人人自危,贵妃杨玉环贪权,屯田之策开展得并不顺利。
“朕知道了,你主持的科举考试准备得怎么样了?已经有多少考生报名了?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朕来帮忙处理?”
李瑁早就从魏忠贤的日报中发现了这些问题,此时表现的十分淡然。
东厂之所以大肆抓捕官员,是因为这些人在新年正旦朝会后依旧不收敛,和洛阳暗中联系。
针对杨玉环贪权,暂时也没有处理办法。
毕竟李瑁把监国的重任交给了她,也就找不到理由不让她处理奏折。
李林甫和萧嵩产生争执的直接原因是屯田人手不足,萧嵩想要让刑部继续扩大打击对象,而李林甫担心关中遍地烽火,于是就没有准许。
李瑁现在也没有精力管理具体的事务了,就直接给内阁发了一封诏书,让他们按时完成屯田任务,不要等到秋收之时,内阁交不出粮食来。
“禀告陛下,臣准备把此次的科举考试安排在国子监进行。并且已经把考官的名单整理出来了。”
说着的同时,杨慎矜又从袖套里掏出一份奏折。
“截至臣离开长安之前,已经收到了近七千名考生报名,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出身于寒门。”
“臣恳请陛下,到时候出考题时,不要出得太难。”
弘农杨氏已倒。
杨慎矜的立场自然就在寒门士子这边了。
他作为主考官,这届考生都可以算成是他的弟子,所以自然就帮着求情了,以免进士名额全部被出身世家大族的考生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