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填满人生(玛格丽瓦祥太)_期待一个不算媚俗的开始(1 / 1)_无聊填满人生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期待一个不算媚俗的开始(1 / 1)

公元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八日,雷阵雨。用薄外套包着刚发下来的药物分析课本,弓着腰冲进雨里。

有幸在点名前进到教室,人没到齐。一眼扫到我名义上的舍友坐的位置,她们紧挨着,没有空位留给我。在靠后排选了个隐蔽处坐下,用湿透的t恤下摆勉强擦拭吸饱了雨水的课本封面。

湿了水的课本不好卖。

我塞上耳机往桌上一趴。人陆陆续续来齐了,潮湿的我旁边没有人坐,即便位置靠窗。

侧头看,窗外昏天暗地,枝叶胡乱拍打玻璃,搅碎道道雨痕。

讲台上,老师说,我们学校的学生都考研;老师说,她会尽量弹性安排时间;老师说,证书不代表你会什么,而代表你有干事儿的能力......

我不考研,也考不上研。我时间灵活,不像葛姗,她很忙,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书不离手,耳机里总是时事或者作文带背音频。

葛姗说,她要考去bj,我说,我也去。

“你不会是因为我去你才去吧?”

“不然我也不知道去哪。”

“这么大人了,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别人去哪你就去哪。”

葛姗仰着头,斜眼朝下看我,我把自己缩进面前一干二净的课本。这样的角度显得她棱角锋利,眼尾上挑,有些傲。所以我不去bj。我也不考研。

也不考公,也不考编。一切别人奉为圭臬的,都不要遵守。

烟友叼着我存了好久的中南海蓝莓冰爆,挑着眉,鼻子喷着烟气,

“那要不你跟我去纽村摘草莓?”

我不像她,我驾照没考出来,语言证书也没有。不然我会考虑跟她一块去果园的,听说赚钱多,一年到手三四十万不在话下。

放课,雨停。扫一辆单车骑到公寓楼附近,有人摆摊卖瓜。看着颜色显淡,但能吃。让切了半颗,拎袋上楼。在楼道里就能听见最近大热言情剧男女主角你侬我侬,声音与我隔了层注水的塑料膜。

声音是从我租住的公寓传出来的。刘姐正窝麻布沙发里看电视,房间烟雾缭绕,有些呛人。她白天闲住在家,傍晚往后去酒吧卖酒。她说,你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可以跟我去卖酒。我只笑。卖酒赚钱不算多,她只能跟我租住一套公寓;也不算少,她隔段时间就会请保洁阿姨来打扫,顺便我的房间也干净了。

所以我常给她带些东西吃。我把瓜放进铁盘,插上两个铁勺,跟她窝进一块。

“这两天雨水多,瓜不甜的。”

她目不转睛盯着电视,剜下块瓜来。男女主因为些刻意的巧合搂抱在枫叶树下,音乐开始婉转动人。

“新室友还没找到吗,我可不想一直交一个半人的月租。”

我把桌上乱七八糟的酒瓶、空烟盒、烟灰、瓜壳合进一个垃圾袋放到门口,保洁周末才会来。

卖酒也不错的其实,应该能付得起一个半人的月租。还能有余,攒久了,开个琴行,开到bj去,开到葛姗学校附近。

倒不是说要打她脸,我没那么贱。我只是没有想法。小城镇长大的我,没见过什么世面。对小城不抱怀念,对大城没啥期待,如果不是有葛姗这样一个人存在,我大概会把中国地图铺展在桌面上,丢块石头,落哪就去哪。

每一个给我留下过影响的人,都是一个支点,我就爱绕着他行事。

这大概就是我没留得住葛姗的原因。葛姗很有想法。我大学专业是随便选的,混着混着混到毕业。葛姗选了她感兴趣的日语,学了两年发现难有出路,决定跨专业考研,学法,当律师。

所以她看不上我。

我从冰箱拿了盒刘姐的牛奶,回房间,关门开窗,边抽烟边喝。陈皮贵烟干嗓子,需要润润。

没注意的时分,外面电视剧声响静下来,刘姐的化妆品叮叮当当,关门声落地后不久,看见刘姐出了破公寓楼,上了辆老式别克车。

刘姐是我做梦会梦到的那类女人。年纪三十出头,看着没有显年轻,也不显老;皮肤溜白水滑,保养得很好;细眼细眉,小鼻小嘴,骨架子也小,有肉但生得匀称。

她葱白细指戳着我脑门嬉笑怒骂,我也只觉得她娇,因为知她心软。

指头被烟灼得烫到,扬手把烟头丢进拿红牛罐子剪成的烟灰缸里。

我脱了衣服去冲凉,外面又打雷下雨开来。热水器是太阳能的,边祈祷不要被雷劈到,边想象万一被劈到是怎样一副光景。我黝黑的皮肤会被烧得更焦,僵尸一样直挺挺摔在湿淋淋的地板上。

不想这样一丝不挂地离开,有辱我脸面。何况一定是先被刘姐发现。刘姐早上八点多回来,喝得晕晕乎乎,踢掉高跟鞋,步履不稳地晃进洗手间,一屁股坐马桶上释放自己,舒服得仰天长叹,余光中黑乎乎一团焦影,凑近了才模模糊糊辨出我赤裸裸的身体组织。

不忍细想,匆忙冲洗干净身体裹上浴巾,防止这样糟糕的想法变成现实。

雨倒又停了。

裹着浴巾坐窗台上刷手机,百无聊赖。手机是个无聊的东西,像个罩子一样隔开每一个人。

我还没法与这样一个自带平行时空游戏规则的人造机器建立什么紧密的联系。别人开着小艇直来直往地冲浪,我划着艘竹筏顺着海浪的起伏飘来飘去。

在豆瓣贴吧反复横跳间,弹出消息,

烟友:

“走?”

潜台词“一块抽两根?”

烟友是个蛮“乖”的女孩子。是被我“发展”出来的烟友。

起源是一部爱情电影。剧情俗套,卖点在于它的题材是“小众爱情”。

一个无趣的大直男新人导演,导出过几部不叫座的浪漫电影,没捞到什么钱。遂找来两个漂亮女孩,在大学校园拍她们亲亲抱抱,套用古板的浪漫戏码,花最少的钱,倒激起最大的浪。

浪一直拍到大洋彼岸的这里。像我和她这样的女孩子,基本都看了这部电影。

我们都极具“慧眼”——那种发现同类的雷达。现世深埋于心的孤独、与周围人不同频的疏离感,灼烧皮肤,留下相似的疤。都深知对方也有那块疤,即便凑到一起,也会默契地不去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