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零当首富(大河东流)_78、第七十八章(1 / 2)_穿到七零当首富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78、第七十八章(1 / 2)

赵巧娘和丁敏秀不知道这间餐馆的主人是俞向安,在这里畅想着如果当初她们也在这里参加抽奖,指不定那辆自行车就是她们的了,想到这里她们不无惋惜,不过惋惜归惋惜,已经过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好事,她们只能老老实实干活挣钱。

没办法,如果有其他的选择,她们两个也不会选择来这里,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他乡。

每次想到家里,丁敏秀就会后悔。

一个正式工的工作有多好,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临时工说解聘就解聘,正式工你解聘一个看看

本来,她应该是有一个正式工的职位的,只是出了意外被提前发现了,被俞向安抢走了,她抢走了还不珍惜,考上大学这工作还卖了换钱。

她们想找人也找不到了,丁敏秀也不想找。

自己的日子过得还行,但是跟俞向安比起来瞬间就不能看了,她先是去了秦城,然后考上了大学,之后分配了工作。

谁说起来不说一个好字

在她考上大学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就连周博扬都给她脸色看了。

更别说婆婆了。

在她看来,如果没有她,就是她的儿媳妇是个大学生了。

婆婆对她从来都没有个好脸色,她都习惯了,但是周博扬以前不会的。

他是不是后悔了

丁敏秀只能更加低声下气,和妈一起多干活,免得他们挑拣。

后来俞向居居然也考上了,还想着能不能到他那里借势,最后也被俞青山搅混了。

现在他还是学生,没有工资,但是孩子的未来就在眼前。

丁敏秀自己是考不上的,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考上。

但是儿子成绩不好,想要成绩好,那就需要补课,但是补课需要钱。

为了钱,她们两个就南下了。

如果被她们知道这间客似云来的店是俞向安来的,丁敏秀估计能气出内伤。

怎么,她难道要一辈子都压在自己头上

俞青山回到去以后,上班的时候更认真了,女儿欠了那么多的债,他多多少少能帮一点,他能自己解决,那是最好,如果不能,他还能看着不管不成。

他要是心情郁闷了,就去老丈人家,大儿子家,或者是回老家坐一坐。

现在大家的日子都越发的有盼头了。

就连他这二舅子退了下来也做起了别的,这人忙惯了就闲不住,他也不怕别人指指点点,自己租了个房子,做起了小本生意,卖早餐,这生意规模看着不大,但是真能赚钱。

还有盛松,他以前在回收站工作,谁也不看好,结果他自己寻摸出了一手维修拼接的好本事,现在他也开了个档口,帮别人修那些坏了的电器。

现在有四大件的人家越来越多,所以他的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

说来说去,都是做生意,他对做生意真没什么偏见,但是辞了那份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工作来做生意确实是比较冒险的,大舅子他是退休了,盛松的话,他在回收站那生意本身看着也是不大好的,如果换成他们是自己女儿那个职位,那就不一定会是现在这个选择了。

而且女儿她还背着老大的债务,虽然说出来一个厂长光荣是光荣,但那就是面上光鲜,内里全是债务。

秦强和杨翠珍退休的早,退休之后不用工作,子女都孝顺,在家里做做饭菜,带带孩子,日子过得顺心,这一过的顺心了,人就苍老得慢,这一对老人看着还有不少的年头可以过,红星大队那边张茶花的身板也不差,她一直以来身体就硬朗,她当初被看中,就是她的身板。

她的娘家是真穷,当初她嫁进俞家,她一分钱的聘礼都没有收,拿了五斤红薯粉就算了。

当初的日子那么难都过来了,现在眼看着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休息日,俞青山去买了几斤白面和两斤肉,坐上了回去红星大队的车。

以前大米白面是多么金贵的好东西,不是逢年过节根本没得吃,现在家里常吃了,猪肉金贵,现在一个月也能去割一两回。

现在家里养的猪鸡鸭鹅不受限制了,他们有那个人力,想养多少就能养多少。

这鸡蛋就不用跟之前那么抠,张茶花现在就养着十来只鸡,每天靠家里的小孩子从外面挖野菜,抓小虫子,还有下小河小溪里面捞那些小鱼小虾来喂它们,现在他们天天都能吃到鸡蛋了,孩子也壮实了起来,有肉了,以前就跟皮包骨头似的。

这样的好日子,当初都不敢想。

这就是共同富裕吧

俞青山想到国家的政策,这肯定是对的,不然这样的生活哪里来

也就是说,小安的选择也是对的

看到二儿子过来了,还带着东西,张茶花乐呵呵的给他倒了一碗糖水。

她现在的日子也好过,每天除了鸡蛋外,还有其他孙子孙女寄来的好东西,有这些,日子过的不知道有多好,让老姐妹们羡慕的不行,谁叫她子孙出息了,还有孝心呢。

这些孩子都是好的,说她平时是大伯大伯娘他们照顾,他们距离远,没办法在身边陪伴,就送些好东西给她养身体。

因为她这情况,张茶花现在在村里走,都是别人主动跟她打招呼,跟她套近乎,拉近感情的。

要说到了现在还有什么烦心事还真有。

一个就是二儿子,他一个人住,这算什么事让他去跟大孙子住,他又不愿意,在厂里吃,不能在家吃一口家常菜,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滋味

他就是犟,不听人劝。

最后一个就是登报纸寻亲的事情了,到现在还没有下文,她这心就有些不好受,难不成他们两个都已经

所以才没有办法知道他们的消息了吗

本章节

这样子她要是下去了,下面见到老头子,总感觉会让他失望。

他这是惦记了大半辈子,如果可以的话,张茶花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他们的线索。

跟张茶花说了会儿话,俞青山去外面走了走。现在他们村里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两边的田地都有人在精心伺候,自从分了田之后,大家伙的积极性就别提了,早上吃了早饭出门,可以一直待在地头边上,不到饭点不回去,要是有个刮风下雨,发大水的,半夜里也会冒着大雨来看看田里面的稻谷情况。

在之前干集体活的时候是没有这个积极性的,每次都要带队长点人,这样他们才愿意动弹,现在就不一样了,自动自觉除草施肥,做什么都不觉得麻烦,就为了到收获的时候能够多收割一点。

走着走着,走到了俞向晏当初在这里建的房子,进去转了一圈,现在他在首都定居,这房子就空了下来,俞青山回来的时候会来这里检查一下门窗,里面还有一些笨重的家具和一些杂物,要说值多少钱那没有,但要说一文不值那也不是,真要是有那些没出息的小偷小摸的看上了,不是没有可能。

这房子建了多久,现在就空着了,有些可惜,就跟小安她和女婿的那房子一样,空着放在那里,这房子没人住,是很容易破旧的。

他转了一圈回去,张茶花蹲在地上切野菜,把野菜切成小块,再和红薯丝、红薯苗、米糠等等混合在一起煮熟了喂猪,这样猪能长得更快。

家里养了三头大肥猪,每天猪食就不少,他接过了这活。

“我们这猪长的快,等到了年底的时候,肯定是头大肥猪。”

现在不用交任务猪,这猪都是他们自己的,过年的时候一头猪留下一半过年用,其余的都卖掉。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如果家里没有工人赚钱的话,那么养猪能够带来的收益很可能就是一年到头收益最大的那一笔了。

孩子嫁娶,生老病死,就要靠它。

俞青保在造纸厂里面工作,这造纸厂现在的规模也大了,他作为元老,一个月能拿接近四十块。

大侄子俞满昌他现在所在的砖厂,是他们大队的,他一个月分到的钱没有那么多,但是换算成年终的话,他的年收益比他老子多不少。

本章节

现在大家没有干活,不用工分换算了,而是换算成人头。

砖厂造成的收益除了部分固定的支出分给这些员工,还有余留下必要的支出以外,其余的都会按照人头分给在册的每一个村民,家里人口多的分下来的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就造成他们村娶媳妇特别容易,也特别勤快,到了可以领证的年纪一准就早早的去领证,然后就有钱拿了,生孩子也生的早,人丁兴旺。

看着猪在伤食,俞青山看着这日子,在心里叹了口气,在老家的日子过得很悠闲自在,他之前是盘算着等到他退休了,他就回来老家,住二儿子的房子。

他在县城的房子就先空着,等以后最小的儿子他以后的工作定了以后再做打算。

回来老家这里有他妈,有他亲兄弟,有他侄子。他还可以弄一块地,自己种种菜,养几只鸡。

想也知道日子过得有多悠闲,他要是想孩子了,就回去县城,看看大儿子和孙子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