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大团团)_第一百四二章(1 / 2)_[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一百四二章(1 / 2)

朱之弼告诉康熙“这四本书包含了数术之精髓,小学二字,意为最为浅显的学问,与自古以来对小学的释意不同。而初中则代表着初次中举的实力,至于高中,若是能够将那本名为高中的书读完读透彻,那定是状元郎一般的才华无遗了”

朱之弼又道“还有那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虽不知为何是五年,许是天上的仙人每五年考一回这本书是最厚的,比微臣床上的枕头还要厚实,其中留有大片空白余地,目的是为了让人答卷所用。”

康熙“答卷所用”

“没错,此书包含了所有能够想象的到的数术题,将前三本的各项内容进行出题考核,并且附有答案。”

朱之弼赞扬胤礽“要抄录这四本书可要花不少时间,太子殿下一片心意,臣深受感触,此赠书一事,微臣想来,也是殿下听说皇上今年要开新科招揽善于数术之人,想要为皇上分忧,这才令微臣有幸看到仙人传授之书。”

“微臣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却并非是出卷之人,今日既然皇上召见微臣,微臣恳请皇上,准许此次会试新科才有一两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中的简单数术学问来考核一番考生。”

朱之弼还道“大清有此四本书,于数术一道将有莫大进展,如此一来,许多农桑、水利之上的计算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与胤礽设想之中的不同,大清的一切物力、化学、数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建设国家,人们研究数学是为了促进农业,为了土地,而不是为了数学本身。

也因此,朱之弼也不似胤礽想象中的模样,他固然对数术痴迷,却更加懂得庶务,比起钻研数学本身,他所看到的则是数学背后带来的影响与便利。

归根结底,朱之弼到底还是工部尚书,是个当官的。

是当官的,就做不到像纯粹的研究者那样,也正是因为朱之弼的这一特点,竟可以说服康熙,让他考虑考虑派人将胤礽送来的四本书研究透彻,并且抄录下来,列为与九章算术一样地位的数术类书籍。

朱之弼还道,若皇上准许,他愿意花心思去钻研太子殿下送给他的四本书。

胤礽知道,数学想要要发展,除去有书籍、有现成的知识,还需要有人愿意去钻研,这一切都要依托于朝廷的重视,也唯有朝廷重视了,数学才会走入读书人的视线。

只要今年的科举新科考了,并在以后的考试中保留要考数学,让它成为一种传统,国子监中率先就会教育起在学的监生们,而上行下效,冲着中举而来的民间学子所在的学堂,也将为了“应试”而更加重视起“数术”来。

在大清,士人们所学习的数术书籍目录在于算经十书如汉朝时候的九章算术与祖冲之所写的缀术。

另有宋元算书八本,士人们学它们,学个大概,除去要做账房先生,或是在做官以后做算账类的官职,大部分人都不求甚解,根源在于科举考试不考这些。

胤礽在将辛辛苦苦捣鼓出来的四本书送给了朱之弼以后,就接着去沙大人的手中接活儿干。

这一回,他需要与王士禛联系一下,对国子监的春日祭祀进行规划与排练。

这事儿当然不会去影响到学子们,祭祀礼仪最需要排练的除去礼官们以外,还有奏乐的乐师们。

负责祭祀礼仪的乐师队伍养于宫廷,算是皇宫中专供的乐师,敲锣打鼓,吹笛子弹琴弹琵琶敲钟等应有尽有。

在仪制清吏司负责与宫廷联络的是左侍郎吴努春,胤礽找到了吴努春,问他要乐师名单。

吴努春支支吾吾半天,一问三不知,待胤礽一再追问,他又叫来了顾八代,由顾八代来向胤礽禀告。

胤礽感觉吴努春此人不太对劲,本该是他负责的模块,他却一知半解

他仔细观察起了吴努春,并时常就公务之上的事儿召吴努春前来询问。

吴努春每一次办公时,身边都带了至少两位助手,分别由助手们接下他指派下去的活儿,而他自己整日里不知道在做一些什么,完全像是在这个职缺上混日子的。

曹珍悄悄告诉胤礽“沙大人不止一次因为吴努春的办事能力不佳而发怒。”

胤礽奇怪极了“科举招揽来的人才,也会有这样没有才华的混混吗”

说混混已经算是好听的了,更难听的则是“酒囊饭袋”。

曹珍珍小声道“吴大人的八股文写的很好,当初科举的时候,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

八股取士的优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而越来越多的弊端则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