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大团团)_第221章 第二百二一章(修)(2 / 2)_[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21章 第二百二一章(修)(2 / 2)

“郭大人不必紧张,坐下谈,”胤礽摆了摆手,笑道:“孤带两位弟弟来看看大清的研究所,好让他们涨涨见识,知道一下如今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生活的东西是如何诞生的。”

太子气息温和,神情放松,倒是像是来找他唠家常。

郭琇看不透太子温和表面下隐藏了什么,脾性刚直的他更加乐于直言不讳。郭琇认为,虚与委蛇的客道是一种浪费时间与精力的事儿。

“想来殿下也猜到臣来此是为了做什么,殿下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胤礽:“嗯?郭大人来此,不是为了治病吗?”

玉柱从外边回来,悄悄俯下身在胤礽耳边说了几句话。

胤礽笑了:“孤听说,郭大人因为一夜十次伤了,这才来求助高太医。”

郭琇脸色微变:“一派胡言!”

“太子殿下,明人不说暗话,有事就直说了吧!我会来此,是因怀疑这三家研究之地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实在是这里时常有达官显贵秘密潜入,穿斗篷戴面具,如何不会令人想歪?另外,此地深更半夜时常有人搬运死者,恐怕也另有秘密。”

胤礽哭笑不得:“这儿是医学研究中心,搬运尸体再正常不过了,还经常有身怀绝症之人前来求医呢!”

郭琇提高了声音:“那么那些外洋人出入其中又作何解释?这儿可不是外学学堂!”

太子在郭琇的步步紧逼之下沉默下来,他带来的两个小阿哥正无措地坐在一边。

郭琇吹胡子瞪眼,看似气势汹汹,脚上却光着脚丫穿着拖鞋……

想来是他逃得匆忙,连鞋子与袜子都没顾上,穿着治病时给的拖鞋就一路奔出来了。

尽管表面很强硬,郭琇实则并没有什么底气,这儿显然是太子能够只手遮天的地方,谁也不知道郭琇曾经来过这里,若是太子下令要他性命,神不知鬼不觉得就会让他消失。

郭琇也不相信,在边境之事上极力主战的太子会是个脾气软绵的人。太子若真温和无害,早就在早朝之上被人问蒙了,哪还会对朝臣们的刁难应对自如?

“实地考察确实是找到证据的好方法,也是可以打消人顾虑的好机会,”太子轻叹一声,无奈道:“郭大人既然相信眼见为实,孤就带你去看看吧!”

郭琇疑惑不解:“看什么?”

“看那些外洋人是来做什么的,”太子温声道:“无端揣测,只会平添误会,太过神秘也容易让人不断臆测,郭大人不了解这里,这才以挑剔的眼光来找这里的错处。”

医学研究所的第二层是太医们经常活动的地方,从入口开始,就能闻到淡淡的中药味道。

各种药材在这儿铺开,边上有煎药材的小炉子,墙上帖着各种方剂配比,一进入大厅,郭琇就瞧见了这里边聚集着许许多多外洋人。

这群黄头发,白皮肤的洋人情态各异,有的手里拿着笔记本,刷刷地对着墙壁念叨抄录,有的手里抓着蒲扇呼呼地对着火炉。

干瘪的老大夫指挥着蓝眼睛的外洋人干着粗使丫鬟们干的活儿,那外洋人满头大汗却一脸满足。

还有个白花花的,光着后背,背上扎满了针,有个老大夫正在讲解,边上围了四五个聚精会神听讲的绿眼睛。

熬出来的中药汤汁,他们轮流尝味儿,闻着嫌弃,吃起来还很兴奋。懂得大清语言的洋人,正在用奇奇怪怪音调的汉语与太医们探讨着药理,瞧那狂热的神情,就差拽着衣摆要拜太医为师。

距离门口最近的三个洋人凑在一起,胳膊垫在桌子上,互相撸开膀子学把脉。他们一个个垂目静思,像仨木头人。

郭琇愣愣的:“他们,在做什么?”

一双双蓝色、绿色眼睛闻声望了过来。

郭琇就听那几个互相把脉的外洋人嘴里叽里咕噜地大声说了几句话,然后一鼓作气冲过来将他给围了起来。

老臣的小心脏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吓弄得扑通直跳。

胤礽听见他们说……

蓝眼睛外洋人:“嘿嘿嘿!又来一个!”

绿眼睛外洋人:“这回来个满头白发的,一定很有学问!”

“快上去抓住他,别让他被别人抢了!”

外洋人认为:在大清,越是年纪大的老大夫,代表着医术越精湛。

郭琇被他们三两下围住,热情地询问他:“老大夫,宁知道花脉吗?”

郭琇:???

绿眼睛的汉语古古怪怪:“为啥吗书上说有孕在身似花脉,又说积食似花脉?这两个怎么分,同样似花脉,还有不筒的花法吗?”

蓝眼睛:“老大夫,宁倒似说花呀!”

郭琇张了张嘴,竟无言以对。

另一个蓝眼睛的外洋人,正在不断地往自己嘴里塞烧饼,他见郭琇在瞧他,不好意思地吞咽下最后一口烧饼,用三个人之中最正的汉语说道:“我想吃撑一些,让大家摸摸看什么是滑脉。”

见郭大人被洋人们当做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给围住问个不停,胤礽笑了。

胤禛观察四周环境,满脸都是惊奇。

胤祉拉了拉胤礽,小声问他:“二哥,我们要去救郭大人吗?”

“让他亲自体会一下,下回可就不会胡思乱想了,”胤礽笑着回答。

崔院判瞧胤礽终于来了,如释负重地冲了过来,在他们三人面前站定,低声告诉胤礽:“殿下说答应他们假借看病之名来接触中医,这群外洋人就接二连三地往这儿来求学,中医哪是一天两天能学成的?连阴阳五行学说他们都理解不了,更别提穴位经络了!”

胤礽对两位弟弟道:“自从见识到大清的中医对治病有奇效后,外洋人就更加热情了,今日在这里的几位,是各国使团/派来的代表,为的是学习中医,尝试中药。”

在座的太医们之中,崔院判是医学研究所的负责人,也是最受欢迎的老大夫。

这些外洋人像闻到了甜味的小蜜蜂般围着他,瞧崔院判丢下了他们来与胤礽等人说话,一个个都乖乖地等在后边。

胤礽奇怪问道:“他们怎么那么乖?”

崔院判镇定道:“给他们做好规矩,自然就乖了。有求于人时就是这样的,他们看上了臣的宫廷秘方,拿黄金与宝石来求老臣卖给他们。”

胤礽意外地竟不感到奇怪:“院判的宫廷秘方,那不就是壮阳药丸子吗?”

崔院判没有否认,而是沉痛的摇了摇头:“哎,世风日下,看来无论是大清还是外国,哪儿的人都一样。”

胤礽竟无言以对。

但是,在吃狗眼来壮阳的西方,大清的中药药丸子可有效多了。

“二哥,这些外洋人竟然都懂汉语,”胤祉拉了拉胤礽,惊叹道:“说的最差的,还能连笔带画来沟通呢!”

“那是当然的,他们想要学中医,当然要先学会汉语,”胤礽轻笑道。

胤禛听到这些,低头深思,没多久就从他那儿传来了闷闷的声音:“为什么不是让他们学满语?”

胤礽给他问得一愣,他思考道:“满语的根基不如汉语博大精深,也没有璀璨的文化去吸引外边。”

所以他压根就没考虑过要让外国人学习满语,也就只有汗阿玛对想要在朝廷做官,获得大清国籍的外国朝臣提过这样的要求。

崔太医作为汉臣太医,一听这么敏感的话题,自觉后撤,避开了他们。

胤祉好奇地去瞧那三个围住郭大人的洋人,仰头听他们叽里咕噜地问郭大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

胤禛望着胤祉的背影,幽幽道:“你忘了本。”

“老四,孤早就说了,你见识不够。”

“对于孤来说,在大清的国力面前,一切小节都是可以抛弃的。语言,是一种工具。”

“对汗阿玛来说,能增加他手中的权力,稳固帝位的举措,都值得实施。”

“本是什么?国本,才是本,大清有那么多民族,却只能有一个国。民族文化可以百花盛开,坚定统一治理国家才安定。汗阿玛为何从小就让我们学汉语,这里的寓意你都不知道吗?”

胤礽痛心疾首:“孤对你太失望了,老四。”

“你自己率先将国分割了,国之昌盛,岂能分你我他,汗阿玛为了缓和民族之矛盾,又是祭祀孔庙,又是南巡,饶是如此,大清前几年的动荡你都忘了吗?是了,那时候你还小,不知道闹的有多大,也不知道咱们老祖宗给子孙们留下了多么可怕的难题。”

“孤一瞧你这样,就知道是个搞分裂的,你不行。”他摇了摇头。

“照你这话来推测,恐怕老四继位后不久大清就亡国了吧?”

胤禛:“放屁!你是不知道汗阿玛晚年留下了多大的烂摊子,还有太子,尽做一些出格之事,最大的贪污案就是太子下属的人搞出来的,进行变革时全都是太子的人跳出来阻止,八旗贵族紧跟太子谋利,汗阿玛自己还……”越来越昏庸,多疑!

大清要不是有我晚年苦心操劳收拾烂摊子,挽救国家危亡,国力早就被汗阿玛和兄弟们夺嫡时败光了!

那一瞬间,透过老四的影子,胤礽的脑海中飘过了一段画面。

画面中有个男人,长得有些像老四,他正在对自己说话:“追缴户部欠银是汗阿玛下的命令,臣弟也只能公事公办,又岂能敷衍了事?”

胤礽听见了自己冰冷的声音:“看来,你是打算与孤作对到底了。”

成年胤禛铁面无私,神情冷淡地说道:“还请太子殿下谅解汗阿玛。”

胤礽眨了眨眼,回过神来,盯着胤禛看了好半天,仿佛要将他看出一朵花儿来。

胤禛:“看我做什么?莫非是想要问上一世的事?您都说了重活一世都不一样了,让我不要沉湎于过去。上一世的你又不是你。即使我说出来,也没什么用,只会是徒增烦恼罢了。”

胤礽:“你以后不要留山羊胡,闷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