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大团团)_第277章 第二百七七章(捉虫)(1 / 2)_[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77章 第二百七七章(捉虫)(1 / 2)

这一夜,外头下着狂风骤雨,京城郊外叶赫纳拉氏置办的宅院被人敲响,一辆神秘的马车,于雨夜驾驶而来。电闪雷鸣下,照亮了马车车顶上扎着的两三支箭!

纳兰明珠大半夜的被叫醒,被迎面丢来个大难题:如何秘密将被追杀的老太师接回京城,并安排他入宫见到太子与皇上?

他差点没被这位老太师给吓死,一整天都坐于案前愁眉苦脸。

纳兰明珠头痛欲裂,质问杜立德:“太师明知我与索额图互为仇敌,又为何会想到来寻我?”

他瞧杜立德狼狈的模样,心下不安。总觉得有麻烦事在前方等着自己,恨不得立刻脱了干系才好。

杜立德身上没什么伤口,如今洗漱过后,已是精神许多,向纳兰明珠微微拱手:“老臣也是没有办法,才来寻求明相相助,这朝中若要说谁能值得信任,明相便是其中之一。”

纳兰明珠感到匪夷所思:“太师何出此言?”他不相信杜立德这样的老狐狸会看不透自己面具之下的伪装。

杜立德道:“有些下作事,以明相之傲骨,不会屑于去做。也正是因为谁都不会想到身为太子太师的我会来找明相,倒是令追击我之人找不到我了。”

纳兰明珠左眼眉头直抽:“我为相多年,倒是从未听说自己还有什么傲骨,太师说笑了。”

杜立德轻笑道,并没有给他逃避的机会:“今有地方形成滔天罪孽,意图只手遮天,以官商勾结,瞒天过海,要将这天捅破个窟窿,明相可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此了结了我,二是护送我入紫禁城,除此以外,以你之地位,仍有成被蚁咬死之象的忧患。”

纳兰明珠百思不得其解:为子孙官途,我已隐忍至此,为何还会有麻烦事盯上我?!

“老夫也是没了法子,索相不在京城,且大清之军皆在西边,此事事关国危,还请明相重视。”

杜立德以老前辈之身,向纳兰明珠拜道,惊得纳兰明珠连忙避开……

待最炎热的天气过去,田野里的麦穗出现一片片金黄色,民间进入了紧张的秋收阶段。

各地报喜的奏报蜂拥而至,几乎每一个覆盖到改良粮种、新化肥及农药的县城都有粮食增产的喜讯。

在一种报喜的奏报之中,突然就出现大量与众不同的声音,弹劾、谩骂、喊冤,恳请朝廷惩戒贪官污吏,启奏京城明察秋毫等奏报都显得尤其扎眼。

而那奏报之中,竟还掺杂着“万民血书”,以献血写下的请愿,这该是有多么可怕的贪官污吏出现,才使得民怨如此,竟上告到了京城来?

一切的一切,皆直指一人——姚启圣!

在人们都还没反应过来时,姚启圣已经变成了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全天下都视他为仇敌,朝廷官员弹劾,御史上奏,人证物证皆在,还有其贪污受贿的账本也全都由御史送至康熙御案之上。

民怨四起,民不聊生,全天下百姓们痛不欲生皆是姚启圣造成的,满朝皆是声讨姚启圣的声音。

局势一边倒不说,为安抚朝堂,康熙派出巡抚、御史共同上路彻查此案,更是选择了数位刑部官员前往。

胤礽坐在御书房前,面前是如山一般声讨姚启圣的弹劾。

大部分都是地方上送来的,有的是当地巡抚所奏,有按察使所奏,就连当地省学政都掺和了进来。

万民书中的名字得吏部官员校对名册,每一个皆是福建户籍,乍一看毫无纰漏。

胤礽匪夷所思地翻看那些万民书,他也不嫌弃那些暗褐色的血字脏污,以手指触摸上去,细细观察。

今早,帝王于朝会上大发雷霆,命令出兵押送姚启圣回京听候审案,也不知道现在出兵还来不来得及护住姚启圣回京。

“一夜之间成过街老鼠,保成你信这些弹劾吗?”

康熙神色间似有忧色,正是因为此事透露着诡异,才令他万分警。

“回汗阿玛,儿臣是不信的,就算是年纪最小,初次参政的胤祐都觉得这其中有古怪。”

胤礽叹息一声,指着万民血书中的几片名字:“这些名字虽是不同人的字迹,每一个人的手印不同,用的却是同一人的血。”

虽然大清现在还没有技术能够测出人的基因,可小美它能测出dna啊!

康熙眉头一跳,拧眉道:“速速净手,你也不注意一些,这上头还不知有多少脏东西,小心那什么,细菌?”

将显微镜下看到的脏污命名为细菌,虽是太子所说,现在则已经成为了人们公认的名词。

康熙沉吟道:“仙兽能为你分辨出这其中血迹出于一人?”

一听康熙提起细菌二字,胤礽怔了怔,吐口而出:“汗阿玛,显微镜也许可以投入此案之中,或可成为破案关键!”

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朝代拥有将事务放大七百倍的方法,唯大清拥有这项技术,且此技术并未流通过久,在民间还处于稀罕物。

没有谁会想到官府会将这份万民书的每一个名字都采取样本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康熙也算是留了个心眼,为不令此事生效,打算秘密进行,于是招来心腹重臣,想了想,又招来三阿哥与四阿哥,命令他们二人与陈廷敬一同在暗处秘密查案。

这么大的事儿,康熙却让陈廷敬带着两小阿哥去办,陈廷敬自是万分不情愿。

这是帝王在胤祉与胤禛如朝堂后给予他们的第一件大任务,比之前在各自部院小打小闹可要严重很多。

然为人臣子,自当为帝王分忧,陈廷敬此前对姚启圣为官颇有诟病,心里却坚信他或许被人污蔑。

一个为了收回郑氏台湾训练水师,虚报金钱的谎官,宁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挪用国库的奇人。姚启圣是个奇人,更是与陈廷敬截然不同的那种喜爱冒险之人。他一生的钱全花在训练福建水师之中,最大的功绩在于壮大海军。

陈廷敬对那些弹劾姚启圣说的“纵容属下兵卒抢掠良家妇女”,“建妓院以供军中享乐挥霍”,“挪用共财”,“收受贿赂”,“草菅人命”等报质疑态度。

究竟是污蔑造谣,还是确有其事?他定要将其查得水落石出不可!

胤礽正在为山雨欲来的气息而心怀不安,一封由宫外递来的书信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封信的渠道有些奇怪,是惠妃娘娘命人悄悄送至毓庆宫的,也就是说,是掌上明珠给他送信?

胤礽拆开信一看,竟是杜老太师的字迹,言明他如今正受人追杀,且其中三教九流,江湖人士颇多,防不胜防,唯有通过此方式来与胤礽取得联系。

胤礽正襟危坐,仔细阅读,越是看下去,脸色铁青,手指捏得泛了白。

啥也不说了,先将在后宫宠幸年轻妃嫔的汗阿玛给叫来。

胤礽很少会在康熙临幸妃嫔时冒出来,除非有大事发生!

康熙正忙活着,突然听闻人通报,腰上一抖,脸色顿时就绿了。

低头看了看一脸懵的王氏,帝王不动声色地抽了抽嘴角,黑着脸在太监们的伺候下穿上衣裳,让人将王氏打包带走。

胤礽在书房里等了没多久,就等来了匆匆而来的康熙。

还未等他说话,胤礽急切将信递给了他:“汗阿玛,您看看杜太师这封信。”

康熙很少见到太子失态的模样,拿来信粗粗阅览,已是满目震惊,哪还顾得上临幸妃嫔,勃然大怒道:“朕只当是姚启圣触及什么利益犯了众怒,以至受人群起而攻之,其中竟有这等隐情!”

“福建似有成为鸦片走私之地,各地有烟馆开设,而外洋人与当地官商勾结,百姓之家因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不计其数,更有此风气传入达官显贵之中,由人贡献给更上一级的官员。”

“吸食鸦片者,成瘾君子,一日不吸,则癫狂疯癫,丧失理智。当地富商以此享乐,培养妓子以助禽/兽之欲,其泛滥蔓延之趋势剧烈,而姚启圣以总督之威压各地禁鸦,直接点爆了鸦片利益群体,以至于他们群起而攻之。杜太师说,送往京城的万民血书,其中多为当地豪强与地主勾结串谋所制。”

胤礽语速急切地禀告:“甚至于京城,都已经诞生了三家福康烟馆,经营几个月,还不知卖出了多少鸦片。”

外洋之贸易太过盛大,盛大之后遗症却给了胤礽当头棒喝!

他怎么都没想到,促使国库收入增加的外洋贸易开展,竟为鸦片泛滥于大清提供了契机,这让胤礽高度紧张此事。

其实自古以来就有鸦片在这片大地上出现的痕迹,从三国时华佗制作麻药时,这种以罂粟果实制作而成的上瘾之物已然被记录在了史书之上。麻药此物不可获缺,医学若要发展,此物之种植必掌握于国家之手,绝不能放任民间自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