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大团团)_第九七章(1 / 2)_[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九七章(1 / 2)

胤礽以为汗阿玛会立即带着自己去乾清门上早朝,却不知如今是早朝的“准备”时间,大臣们才刚进入紫禁城,要排队整齐到应召进殿还需要一段时间呢

在这段时间里,康熙先神采奕奕地带着胤礽去给太皇太后及皇太后请安,而后才在摆驾乾清宫,进入早朝时间。

就胤礽所知,大清的朝会分有“礼朝”与“政朝”,每逢佳节的大朝会与每月初五的小朝会是“礼朝”参会的官员最多,而“政朝”在史官笔下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御门听政”。

处理政务的议政王大臣制度与内阁制并存是从大清建国起延续至今的,到了先帝时分化内阁众臣的职务,不顾满清贵族而任命南北汉人参与内阁之制,致使如今到了他汗阿玛手中的内阁,已经分化为了既有满臣又有汉臣的规模。

清随明制,前朝皇帝几十年不临朝,仍然能令国事顺利运转下去,靠的就是内阁职务的“全能”。

在明朝时期,皇帝们都是每隔几天去一次“御门听政”,到了先帝时期也是定期每逢五去乾清门听政,结果到了小朋友的爸爸这里就变成了天天“御门听政”。

小美吸收了许多古往今来的信息,为胤礽科普的时候,那是图文并茂,还给他标出了大臣们的职务分配,这样高端智能的认人系统,给第一次接触朝堂犹如摸瞎过河的胤礽来辅助实在太实用了。

小美欢快地告诉胤礽。

小朋友的爸爸是个勤奋的皇帝,天天临朝天天学习,还能生那么多儿子,他是肝帝啊

说着说着,系统就说歪了嘴,它及时刹车闭上了虎嘴,心有余悸地瞅瞅胤礽,发现小朋友的注意力被父亲给吸引走了,松了口气,乐颠颠地跳跃几步往乾清门最高处去看古代皇帝上朝的景象。

康熙亲自将胤礽给接到乾清门,这是大清有史以来第一次由皇帝亲自带来临朝的新奇事儿,概因康熙至今已开创多次先例,帝王大权在握,下达命令时无一人站出列反对。

帝王坐于乾清门上座,而御座之下设太子常席,特命人为胤礽搬来了可以坐的凳子,朝会这段时间里,帝王没打断让年仅八岁的小太子与群臣一同站在下边。

帝王御座在最中间,御侧有伺候太监,御座下左边设给胤礽凳子,再往下有三个台阶,下边还有左右两位太监,御前台阶侧再站站以为嗓门洪亮的唱字太监,总计四人。

胤礽个儿小,坐在三个台阶高的千岁高度,视线堪堪被前头的花瓶给挡住了,要想看到下边大臣们长什么样,非得要伸长脖子才能去瞧见,而胤礽显然做不出来这样跳脱的事儿。

康熙上朝时,腰杆挺拔坐如钟,他瞅一眼胤礽与自己一样挺拔的坐姿,满意地点点头,示意各部大臣开始汇报今日之政要。

“今龙兴之地再起战事,边境传递八百里加急,言明有无名骑兵近七百人来龙兴之地烧杀抢掠,而今边境将领收留受灾民众,宁古塔、盛京守将皆受到消息,臣拟旨,龙兴边境将生战患。新增宁古塔将军及盛京守将援军一万及军饷十万两,着兵部、户部办理,钦此。”

康熙道“龙兴之地乃东北要地,择工部、户部、吏部共调此事,扩展边境城墙以抵御外患。”

“臣遵旨”

“蒙古诸王请奏与京师进行糖及羊奶交易,臣拟旨,收拢皇商为朝廷交易做事,着吏部、户部办理此事,钦此。”

康熙“准。”

“郑经已死,其子难成大事,将军施琅请奏进一步进攻郑氏,请求拨粮草万石,军饷五十万两。臣拟旨,台湾颓势已现,加紧攻克可尽快收服台湾为我国国土。”

康熙“准,再增军粮两万石,饿着谁都不能饿了在前线为大清出征的将士们。”

“臣遵旨”

胤礽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所有的朝政都要汗阿玛自己想办法去安排人来做。

想想也是,不然汗阿玛得有多忙碌若所有事情都要汗阿玛来拿主意,还要满朝文武做什么,帝王坐在御案之上,只需言说准与不准,或是令臣子再行改过,对不适当之处三言两语挑明,若有疑惑与众臣商议,这才是朝会能够顺利高效率实行政务的根源。

小朋友的爸爸命令每一个部门都要公开报告,所以早朝的人多,持续的时间也就久。

胤礽看不见大臣们的脸,小美就为他投影,这个时候就要说一句系统正好啦小美感觉自己也是很有用的,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没用而被小朋友嫌弃了,自从在小朋友这里因为被帝王无情的话语打压而损失了信誉,白虎终于又一次找到了自信。

“保和殿大学士杜立德,以年迈养病为由奏请告老还乡,臣拟旨,已阅,钦此。”

胤礽听见了杜立德的奏请,竖起耳朵去听。

康熙道“杜立德而今七十一岁,确实年事已高,至今已上奏恳请告老还乡两次,这是第三次了,罢了,准奏。”

“臣遵旨”

胤礽想想太师傅这么大把年纪了汗阿玛还要留人给他干活编书,心里暗暗去瞧满朝文武的大致模样,发现其中多数是中年人,而御前的最邻近的几位都已经两鬓斑白了,顿时唏嘘起来。

还有臣子说“臣今日无事可奏。”

这一看就是掏浆糊的,胤礽顺着官职看看他头顶,原来是“御史”,得了御史无事可奏才好,若是有事可奏,就要出大事了。

整个早朝上至边境战事,下至京城排污排水处理等问题都有臣子汇报,除此以外,更有东家侵占土地被弹劾,西家逛青楼被逮住,一直持续到日上三竿,胤礽的脑袋瓜已经转不过来了。

等所有队列之中的大臣都汇报完成,胤礽还以为无事可干了,却不想真正的正题才刚刚开始。帝王点出众人,就刚才票拟请奏一事进行补差,与众臣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