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大团团)_第一百三四章(2 / 2)_[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一百三四章(2 / 2)

萨海道“皇上下令,之前有的书籍加快审核,没有出版编号的不得继续刊印,还未刊印发行的书籍,日后都需要递于各地新成立的广书司进行审核,最终由广总书司批准授予编号。”

说这些的时候,萨海深深叹气“刚开始收到这些活的时候,礼部官吏们都叫苦连篇。”

本章节

胤礽感觉到后背毛毛的,尤其是看到这群官吏们被书海给淹没,心虚地想摸自己鼻子。

“礼部人手确实不足,孤觉得,新成立的广总书司算是个新部门,不能将原先的官员们顶上来,还需要另设官职添加人手,纳入新人才是。”

萨海目光幽深还算这位殿下有些良心。

“微臣已经上奏内阁,而奏书只批阅二字,已阅。”

胤礽“”

啊,这敷衍般偷懒的风格,不就是汗阿玛的风格吗

朝廷缺人的局面,恐怕得等会试完成,有新的血液流入才能缓解。

纳兰性德现在待在礼部做,也是因为职务的尴尬之处,他也算是广总书司的一份子子,要与印铸司进行联系,并且还要收天下来的投稿。

因为还发行了报纸,报纸由原先的只由印铸司负责转到了由广总书司负责。

胤礽所有的职务都给堆到广总书司上,难怪众人忙成这样,都不知道整日里在忙活些什么,天天暗无天日地看不见前路,只能得过且过得淹没于书海,想想就为这儿工作的官员抹一把辛酸泪。

那是肯定的,大清的印刷坊只负责收钱帮人印刷,并不包含出版社的职能。广总书司这个部门现在就像是个“光杆司令”,一个人独挑大梁,还没有下属干活的那种。就连教科书,用的都是前人留下的古籍。

于是皇玛法选择了一刀切掉所有,靠镇压、严惩,来做到禁止与抑制。

胤礽知道现在这样不行,可看到这里的官员忙成了这样,再也没有人能够抽出空来去组织成立“出版社”。

胤礽大概心里有了底,转而向康熙请了一天假。

康熙抬了抬眼皮“你又想要做什么。”

康熙接受了胤礽这个解释,想了想秘书监与馆阁都是一些年迈大儒,整日里无所事事,有才华的人不少,却只会玩弄文墨,一点不会做事,将这些有名士地位的人安置到那,保成想要做事,也用不着找那些人。

有了康熙许可,胤礽带上小伙伴曹珍,晃晃悠悠地往秘书监与馆阁而去。

本章节

胤礽找到这些将校订书籍职务踢给了礼部,整日里无所事事在图书馆里看书的老臣,这群人没有任何权利,空有一个名头官职,人数还不少呢

胤礽先去拜访了空有官职名头,却没什么实权的秘书丞,并且鼓吹这些不会干活,只会读书谈文的老人家出书。

在与秘书丞商讨完成以后,胤礽又去了馆阁,拜访了国史、太史、经籍、杂案四馆。

老臣们还以为是太子殿下代代替礼部而来,其中恐怕还有皇上的用意,略一思索就答应了。

主要还是这事儿他们会做

沙澄作为传统儒学出身的臣子,对名儒大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之感,胤礽悄悄找到沙澄道“孤欲帮助名儒出书,不知礼部可能配合”

有书稿来源,礼部当然能配合,无论是皇上要求的还是太子殿下要求的,礼部有一整套体系。

胤礽孤是来无中生有、暗渡陈仓、凭空想象、凭空捏造的

小美回忆起了自己在胤礽幼时放的儿歌,死不承认是自己教坏了胤礽。

待沙澄答应下来,胤礽又道“孤敬慕儒学,欲传播儒学,想要请更多的名儒出更多的书,欲向天下人征稿。”

沙澄迟疑片刻,摇头道“此事事关重大,恐怕得请得皇上旨意。”

胤礽幽幽说道“若天下学子都能学得名儒们的真传该多好啊沙大人不觉得此事有利于天下学子,是一件大善事吗”

本章节

萨海在内心呐喊可是礼部已经没有人能抽出空去干这些了啊

许是感受到了萨海的目光,胤礽笑着道“孤也知道礼部人手不够,只是出书这事儿吧,可以派遣人联系各地的印刷坊。”

萨海忍不住道“联系民间印刷坊,那要印铸司什么,哪有朝廷去民间委托人做事的道理”

沙澄没有说什么,而是坚定地告诉胤礽“此事应当由皇上下圣旨。”

沙澄油盐不进,还背着胤礽向康熙告状呢

帝王将胤礽召回,无奈问他“你又在捣鼓什么了”

胤礽摇了摇头“哎,没想到啊,沙大人竟然是这样爱打小报告的人。”

“那是因为沙澄都嫌你烦了,也不看看礼部忙成了什么样。”

“汗阿玛,礼部忙是因为职能不完善。印铸司只能管理朝堂印刷,而不可管理全国。广总书司要管全部书籍,却不管民间印坊。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令印铸司成为印铸之首,将民间印坊皆掌控其中,如此何乐不为”

有名儒之稿,还愁书本销量不好明晃晃的诱饵,可将民间印刷坊皆吸引而来。

朝廷开放了招印刷坊大量刊印书籍,商人追逐利益,朝廷出资请他们印刷,白花花的买卖谁不乐意

“除去民间的印书坊,另有民间的书铺,亦可借此笼络此网络之中。”

胤礽给康熙空手画了个大馅饼您不是说开放了学风会引起动荡吗将整个天下的印刷坊与书坊都控制在朝廷手中,如此诱惑,您上钩吗

去了一趟礼部以后,胤礽发现大清在书籍,在学堂这一块的管理简直是一盘散沙。

在文教上松散的管理与严酷地重罚,令国内的文学以畸形的方式在生长。那感觉就像是放着没缰绳的马儿自己去吃草,结果马儿跑歪了,于是就宰了马儿

康熙愣了一下,脑海中灵光一闪而过,恍然醒悟过来,遂以复杂的目光注视胤礽“朕以为你是想要开放学风”他还以为保成的想法已经被代表公允的仙兽给带歪,甚至担忧他真成了“圣人”。

胤礽理所当然道“开放学风的前提,得有能力去引导啊汗阿玛,只靠政令,那强扭的瓜不甜,民间商人们考虑的是如何赚钱,百姓考虑的是如何过更好的日子,读书人考虑的是如何学习更多知识好出人头地。形成一张大网,由朝廷在背后掌握引导,把控好文界风向,至于其他,让它们顺其自然,比您下达政令直截了当告诉天下文人我要控制你们更加温和。大清需要的不是在严苛压迫下战战兢兢不敢写文章的风气,需要的是在圈定好的花园里,百花盛开文学界。”

而随着时间推移,花园会为了养育好辛辛苦苦滋养出的百花发展壮大,扩大成更大的规模,百花又会在花园里繁衍,促使花园更加庞大。

小美被胤礽一番“霸道总裁”般的宣告震惊了,忙说正经话将大朋友从奇怪的画风里解救出来。

小美支持大朋友。过度的自由是放纵,放纵会引起灾难。以国为网,国方可稳中求进。

本章节

胤礽的话令康熙感动原来保成自始至终都未忘记自己身为储君的责任,无论他去搞出多么大的事,全都是为了朕。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