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大团团)_第一百三九章(1 / 2)_[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一百三九章(1 / 2)

胤禛频频看向曹珍,那意外吃惊的眼神正巧落入了胤礽眼中。

胤礽不动声色地翻阅手中书本,一心二用观察着他,暗暗猜测四弟弟好像不像是外星人,反而有点像是

像是什么

小美瑟瑟发抖地问胤礽,它怎么都没想到,胤禛竟然会自己暴露自己,还让大朋友给发现啦

雍正做了十几年皇帝,为人诟病的可不少,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小心眼,而为帝者,天生多疑,他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命脉暴露在大朋友的眼皮子底下呢以胤禛的小心谨慎,这不该啊

白虎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碎碎念一些什么。

胤禛却是敏感,太子瞧瞧在偷看他,他也不是没有感觉。

曹珍翻阅过了书本记录后,对胤礽道“目前查到先帝年间曾经为了解决黄河水患的问题,破格入选了懂得治河的官员,这一批官员经文之道不如其余监生,但胜在懂得治河,因此而被破例提拔上任。”

黄河年年都会有淤积,为了治理河道,每一年国库里都会投入大量的钱财用以清理淤泥,扶持地方官治河。

“除此以外,最为有名的开设特别科招士,是皇上开设的博学鸿儒科。”

目地则是为了拉拢汉人文士,吸纳儒学,维护统治。

这些原因胤礽心知肚明,而有了这些记载,他思索起来“那么若是说服汗阿玛开设特别科,招一些更加有专业性的人才,则成了能够打破八股文取士的禁锢。”

“八股取士在于其稳,方便治理,方便审卷,”胤禛道。

最初设置八股取士也是为了方便考试,尽可能达到公平招收更多人才为朝廷所用的目地,只是这招考的数量庞大,考起来需要一个标准,卷面评分不确定性太大,差距太大则有失公允,于是为了方便考试,也为了方便批阅,能够有办法衡量考生的文章质量,八股文这种文体在当时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

最初实行八股文取士这一文体的时候,也不会有人想到在百年后,士人们为了应付考试,将经学致用的精力全部花在了研究如何去写好八股文上,如此本末倒置,弊端越发明显。

考上的人文章写得好,却真不一定会做事。

胤禛又提出了废除八股文的弊端,以此来告诉胤礽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干成的事。

胤礽礽点点头“虽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成,却是日积月累,分步走能够走出困境的好路。”

“太子二哥准备上奏请汗阿玛开设特别科”

胤禛挑了挑眉,自从在胤礽面前暴露了自己以后,他似乎是不想再花心思来藏拙了,老三是个傻的,这会儿懵懵懂懂想不明白,曹珍又是胤礽的人,一切主动权都落到了太子胤礽的手上。

胤禛并非是冒险之人,会主动来暴露自己,为的还是自己这一世想要做“贤王”的目的。

现在与太子说开,等于将他自己与太子绑在了一条船上,这也是一种“投诚”。

太子手中有了他的把柄,若是与他联合,日后就能在太子的羽翼下安稳度日达成所愿。而胤禛所要做的,不过是在关键时候提一提主意,表现出自己很厉害,并且能给胤礽带来帮助。

他观察了这一世的太子胤礽好几年了,对太子的心性万分满意。

不拘泥于小利争斗,将眼光放在国之重事上,眼界宽阔且能够友爱兄弟,就这几点,足够令胤禛做出一些行动来吸引胤礽的注意力。

早摊开来说,早一些联合,从最近学习进度来看,胤禛已经知道了胤礽的格局在哪里,也正是因为如此,比起性子急躁智谋有所欠缺的老大,八面玲珑周旋于朝臣之中的老八,这一世的太子胤礽才是最适合继承汗阿玛皇位的。所以即使自己不继续做皇帝了,胤禛也不会让老大、老八来继承皇位。

胤禛想通了,打算抛出橄榄枝,引诱太子主动将他拉到他的“小船”上。

不过胤禛也知道,汗阿玛不杀儿子,即使犯了天大错误的儿子,也不过是圈禁的下场。

“直接与汗阿玛提,那岂不是显而易见暴露了孤的心思”胤礽深思起来“孤觉得还是迂回一些比较好。”

胤禛“”

“二哥都已经来藏书阁翻阅这些了,汗阿玛不会不知道您在做什么,”胤禛不知不觉改了称呼。

曹珍将自己看下来的书籍皆整理成堆,将自己看过的重点内容一一为胤礽复述出来。

胤禛目光渐渐复杂起来没想到,曹寅那早逝的幼子,竟是个过目不忘的天才,这样的才能,恐怕比之衡臣张廷玉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到上一世一手提拔起来的内阁首辅,胤禛心情微妙。

衡臣与老大年纪一样,,现在应该还在寒窗苦读中吧

曹珍给胤禛看得寒毛都炸了起来。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可怜的小兔子,被野兽给盯上了。

为了找到安全感,曹珍靠胤礽更近了一些,就像是年幼时与太子殿下两只小鹌鹑互相取暖一样,现在待在太子殿下身边,他就觉得头上有人罩着,天塌下来有人顶着,就是那么安心。

待大致看过藏书阁的资料,又与小美探讨了一番,胤礽正式确定了改善科举,摒弃八股文作战计划一二三个步骤。

第一步,增开特别科,给更多专业性人才中进士的机会。

第二步,逐步递减八股取士的在考分中所占据的比例,让它成为其中一科考试,从而减少八股取士的影响,为最终废除八股做准备。

第三步,则是彻底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

怎么人人的上升目标都成了做官呢

各行各业,哪一个不需要考试去选拔出精英之人啊

本章节

在胤礽的理想中,大清未来的学校将遍地开花,将科举融合于学校,从而在学校之中进行人才甄选,最终设立各行各业的“门槛”,这才是符合正确国情需要,能够为全国各行各业推送对应人才的办法。

当然,这理想也是小美呈现并教授给胤礽看到的。

在小美的资料中,健康有序发展的人才培养与选拔被称呼为“中考”与“高考”。

选后就不是直接做官,而是进入这些人才的各自领域,发挥他们所长,却也不是死板限制,只要学子愿意花心思去学,成绩够好,自然能够考取到这些行业的“资格证”。

这样一套理想中的运作体系,胤礽也就看看。

就像是孔子在战国时向往“大同之世”,胤礽也向往着一个如小美诉说中的国家,只是向往,而不会将它代入现实。因为自古以来阶级分明的实际情况注定了小美所说的内容成为如同孔子设想“大同之世”那样的“空想”。

小美也不是全没有帮助,至少它所带来的新鲜知识,让胤礽长了见识,参考价值很大。

胤礽将自己所设的一年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百年计划,一一写在日记本中珍藏起来,还让人去打造了一个盒子,用来装他写下的一本又一本日记,用那水火不侵的材质,将日记本完好无损地封存起来。

待搞定了这些,胤礽蠢蠢欲动地向户部伸出了试探的小手。

户部的两位尚书都向汗阿玛哭穷,这事儿他可没有忘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