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银赶紧抹了抹眼泪,说道:“咱们也去收拾自己的屋子吧。”
收拾好屋子,刘大银清理了一下家里的存货,把机器擦了一遍。
初八那天,刘大银和李三顺去了养鸡场,人过年鸡可不过年,养鸡场的四个工人就是那个村子的,他们就在养鸡场过得年。
刘大银给工人们包了一个大大的红包,感谢他们。
这个养鸡场只养公鸡,刘大银又租了一块地养母鸡,地租好了,石灰水泥砖头都订好了,就等天气暖和了开始盖养鸡场。
回家的时候,闺女说让刘大银留心着点,留柱离婚好几年了也该再找一个了。
刘大银找了个机会,问了问儿子:“留柱,你都离婚好几年了,还想不想再找一个,咱们家的条件还行,爹和娘也支持你再找一个。”
李留柱低头做活:“娘,这哪能说找就找了,得有合适的啊。”
听儿子话里的意思,他也是愿意再找一个的。
她和三顺年纪大了,开元开林以后也要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生活,最后能陪着儿子的,还是另一半啊。
以前是儿子不愿意找,刘大银拗不过儿子的意思,加上他和江安妮离婚的时候闹得很难看,虽然她很想儿子能再找一个,可她也不敢逼儿子太紧了。
现在儿子有这个意思,刘大银当然高兴了。
“留柱,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跟娘说说。”
李留柱手里的活不停,轻轻说道:“只要人好,能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就行。”
刘大银点头道:“是啊,踏踏实实过日子比什么都强。留柱,我这就找人去说。”
刘大银顾不上自己的活计,一阵风似的出去了,她要找王婆婆给留柱说媒。
王婆婆年轻的时候就热爱做媒,现在年纪大了,空闲时间多了,更喜欢做媒了。
留柱一个单身男人带着两个孩子,王婆婆跟刘大银说了两回,有几个姑娘正好合适,那时候李留柱还不想再找,刘大银就婉言谢绝了。
现在儿子有了再找的心,刘大银当然得赶紧找人说了。
王婆婆听刘大银说明来意,问道:“留柱想再找一个?”
刘大银帮着王婆婆缠穗子,说道:“是啊,他年纪也不小了,总是一个人,我和他爹都不放心。虽然饿不着冻不着他,可有些事,他跟我们也说不了,还是
有个人才能知心啊。”
王婆婆点点头道:“是啊,这能走一辈子的还是那两个人。咱们做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得走在他们前边,做孩子的,大了就飞了,也有了自己的家,还是两个人你守着我,我守着你,走完这一辈子。”
“我和三顺也是这样想的,留柱老是自己一个人,我和三顺走了也不放心。”
王婆婆把缠好的棉花穗子放到笸箩里,盘腿坐在炕上,问道:“那留柱想找个什么样的?”
“这我问了,只要人好,能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就行。”
王婆婆把笸箩放下,“那带孩子的,你们介意吗?”
“不介意不介意,”刘大银摆手道:“留柱就带着两个孩子,我们不介意带孩子的。”
王婆婆说道:“你们要是不介意带孩子的,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她丈夫死了,现在在娘家住,女儿六岁了,娘家都是老实人,人长得也不错,还是纺织厂的工人。你们要是愿意,我就去跟女方那边说一说,看看人家有没有这个意思。”
刘大银笑道:“那我先谢谢您了,要是这事真的成了,少不了您的谢媒礼。”
“好,那我就等着你们家的谢媒礼了。”
儿子的事情要能解决了,也算了结了刘大银的一桩心事。
王婆婆速度很快,第二天就去女方家里问了。
她把李留柱的情况一说,女方母亲想了想,拒绝了李留柱。
听王婆婆的意思,李家虽然现在有钱,可改革开放没搞多久,谁知道以后的政策是什么样呢。
要是再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李家这种出头鸟肯定第一个被打下去。
既然人家不愿意,王婆婆也就不再提了,有合适的再跟李家人提吧。
女方不愿意,刘大银也就把这件事忘在脑后了。
焦文茵睁开眼睛,迷茫了好一会儿,在自己身上又掐又拧的,觉得痛了她没有哭,反而高兴的大笑起来。
笑够了,她没有穿鞋就下了床,翻开书桌上的日历。
看到日历,她慢慢回想起来这一年发生的事。
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虽然不大,但深刻影响了她的后半生。
就在两个多月前,有人来给母亲说媒,姥姥嫌人家出身不好,不是工人是个泥腿子,没有问过母亲的意见,就给媒人推了。
可姥姥怎么会知道,那个男人的母亲,未来可是一省首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