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市井生活(沈檀云)_定政策(1 / 1)_科举之市井生活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定政策(1 / 1)

这几日,章致拙都在衙门了解情况,熟悉事务,忙得昏头转向。不过下了狠功夫去啃书卷文稿还是很有成效的,不过几日,章致拙便基本搞清楚了衙门运转情况,以往赋税水平,人口状况,农商业发展水平等等。

章致拙长舒了一口气,略有些疲乏地靠在椅背上,喝了口西湖龙井解解乏。

一朝上任,章致拙的行政热情颇高,唤了家里的小厮带来被褥,直接在衙门里找了个空房间住下了,这几日压根没回过家,一直在官府里工作。看得累了,便先眯一会儿打个盹儿,等醒了,又是一个神采奕奕的精神小伙。

这可苦了在衙门里一同工作的其他官员,在这会稽地界,章致拙是除了军事外的最高领导人,他不去休息,大家都不敢在领导眼皮子底下先走。

更何况,这新官上任三把火,火还没烧起来,可不就得给他留个好印象。除了几位年纪颇大,平日里不管事儿的快致仕官员不怕,仍旧到了点儿便走之外,其余人等,一概陪着领导加班到深夜。

章致拙是个年轻人,精力旺盛,这么连轴转了好几日,回家好好一觉补完,第二日便风风火火来了衙门,召集众人开会。

下属的几位官员青黑着眼眶,胡子拉碴,颇为心酸地对视几眼,无奈地跟上年轻上司。

章致拙坐在主位,两旁分坐着下属诸位官员,一顿寒暄过后便进入了正题。

经过几日的研究,章致拙基本把会稽的状况掌握了。首先是环境地理方面,会稽地处江浙府东侧,毗邻杭州与明州;地形方面,以丘陵地带为主,辅以通达的河道,耕地大多为梯田,少平地耕地;人口方面,总人口二十万人,大约四万户人家;农业方面,自太祖从海外带回高产的番薯之后,主要农作物除了一年两熟的水稻,便是种的它;经济作物则是茶叶;商业方面,小作坊式的手工经济颇为发达,如制酒、丝绸、棉纺、造纸、瓷器、印刷等。

章致拙这几日大致了解了状况后,便想着制定第一任计划及目标

首先在古代生产力不高的情况下,增加人口是提高地区经济的唯一方法,第一个目标出现了,增加辖区人口。

其次古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而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又以水、旱最为频繁,也最具危害。越州地处南方,降水量在年均800到1000毫升之间,水灾相较旱灾更为频发。

章致拙思考片刻,此处的大昭大概处于12世纪上半叶,正好是气候异常期,多变的气候会导致这一时期的自然灾害尤为频繁。另外还有人为因素,自前朝起,人口不断增长与耕地短缺之间的矛盾凸显,不少人盗湖为田,围湖造田,其中蓄水及灌溉能力最强的鉴湖便首当其冲。

章致拙为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思索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鼓励及奖励百姓发明更为先进的农业用具,并积极推广;重视河道淤积问题,梳理堵塞河流;建立完善的水利设施,使百姓的汲水难、灌溉难问题得到解决;继续推广更为先进的种植制度,对敢于发展不同种植方式的百姓加以一定的补贴及奖励

章致拙将这几日深思熟虑后得出的大概政策方法向众人阐明,并解释了自己的执政理念以及初步治理目标,一步步慢慢来,目前还不是很完善的政策。

众人面面相觑,倒没想到这年纪轻轻的新来知州还算有些本事。他们这些下属大多是举人或者是同进士出身,仕途升迁困难,在一个地方呆上十几年也是有的。

正是如此,他们见过不少随性的领导,有只沉迷推理判案的,有仕途失意寄情山水的,有一概不管维持老样子就成的,有随心所欲朝令夕改的,像章致拙这般励精图治的领导还是挺少见的。

众人见知州都发话了,也都恭敬应下了,犯不着要和领导对着干,好好做完自己的事儿便罢了。

章致拙在会上也细心观察着众人的神色,年轻些的同知还有些朝气,一直在认真听着,皱着眉思索,时不时还拿笔记下;另一边的年长些的判官就不同了,看似在他讲时不住点头,实际上压根没往心里去。毕竟章致拙自己在开组会时就是这一副样子。

不过现在就给人定了调子也过于武断,观察过后再说也无妨。

章致拙打了个哈欠,提前下班回了家,这几日熬了几夜,身子到底有些不痛快。

刚踏进家门,章致拙便闻到了一阵浓郁的香味,也是,快到晚间了,灶王间也开始忙活了。

走进正堂,只见仆役一个个退下,正中间摆了好些流光华贵的布匹。

姜幼筠一匹一匹看过,拿手轻轻摩挲几下,阿绝低着头跟在身后。

“这匹云绡缎不错,在京城就卖得红火,回头给我裁条裙子。”姜幼筠一路看下去,涂了艳红的指甲轻描淡写一一点过,将布坊供上的好些布料分配好了用处。

颜色清雅柔和,布料轻盈的,做些夏日里的衫儿,散散暑气;那些颜色艳丽的便做得隆重些,再配上金银珠翠,也好看得紧。

“少夫人,不如再请些当地有名的绣娘,做些江南时新的绣花衣裳。”阿绝低着头说道。

姜幼筠不可置否地点了点头,说道“你做主便好,别绣得太繁复了,简单些吧,也显得清新些。”

姜幼筠此时身上穿的一条裙子便是前几日在成衣铺里买的,里头是浣花锦,绣娘精心绣了几只秀美仙鹤,外头又罩着如雾般的素纱,行走间云波涌动,阵阵光浮起,尤为美丽。

章致拙走了进来,对这些布料啥的不感兴趣,问道“今晚吃啥,我闻着好香啊。”

“馋鬼,等会就能吃到,心急什么。”姜幼筠睇了他一眼,自顾自看着手里的绣花。

章致拙不敢反驳,只得静静拿了本书看,一边等着。

哺食时分到,小厮丫鬟端上了菜式。党参乌鸡汤,姜幼筠特意吩咐做了给章致拙补身子;白鱼火腿片,最新鲜的活鱼配上金华火腿,先拿油煎了,再小火慢炖,溢出浓郁的香味;青虾卷爨,取青虾腌渍后卷成型略煮,再以煮虾之汤烫笋片供食,青虾配竹笋,则山野之蔬爽,海味之鲜美同在;清炒野茼蒿,剥了最嫩的叶子芽,拿猪油炒了,格外香;凉拌马齿苋,松松脆脆,格外爽口。

还有必不可少的绍兴黄酒,下酒的茴香豆,炒得酥脆,一口一个,咬得嘎嘣香。

章致拙吃得肚子溜圆,满足非常,最后饮下一杯温酒,收了个尾,好熨帖。

“这几日在衙门可还顺畅”姜幼筠也倒了一杯酒,自饮自酌。

“还行,一开始的事儿繁忙了些,如今理顺了,便好多了。”章致拙又夹了颗茴香豆仍进嘴里,说道。

“我瞧人家都会聘个师爷帮忙打理,不若你也去寻个来。”姜幼筠问道。

章致拙摇了摇头,还是回绝了“原先我也想着要不找一个,后来我自己也搞定了,便不用了,咱只是个小小知州,还忙得过来。要找靠谱又忠心的师爷,也不容易,有这功夫我都把事儿都做完了。”

“你有打算便好。”姜幼筠拿起一旁阿绝递上的漱口茶,含入嘴中片刻,拿帕子掩着口吐出。

夜深了,二人一同在后院散过步,便洗漱洗漱上床休息了。

章致拙阖着眼已睡熟了,姜幼筠握着他的手,盘算着之后在越州要开的铺子,得想些法子赚些体己银子,才能买最好看的布料,最贵重的首饰。

这样想着,姜幼筠也迷迷糊糊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