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翠两只胳膊肘支在桌上,两手托腮,眼巴巴看着面摊的老板在热腾腾的面锅前忙的不亦乐乎。
一锅烧滚的水,面疙瘩,捏些盐撒下去,快起锅时烫两片菜叶子,然后抓些葱花扔进去。
再然后,端木翠的面前,多了一大海碗飘着两片青菜叶子的面疙瘩汤。
刚出锅的面疙瘩汤烫的很,下不去口,端木翠小心地吹着碗中的汤,吹两口气便咽一下口水。
天知道,这些日子,顿顿都是易牙的羹吴太公的精馔,她闻着味儿就想吐。
不是所有吃食都是白米饭,经得起今儿吃,明儿吃,后儿还吃。
所谓人间正道是粗粮。
好容易等到汤水不那么烫口,端木翠两手将汤碗端至嘴边,正准备喝它一大口且已经付诸行动之时
“听说包大人要重审永州食子命案。”
“吓,你也知道这桩案子”
“当然知道,哪有这么残忍的爹,竟活活煮了自己的骨肉。”
“这还不说,我听说他被人发现的时候,正抱着小儿的头颅啃噬,这不是失心疯是甚么”
“人证物证俱在,包大人为什么还要重审此案”
“我寻思着多半是鬼神托梦”
以上对话证明了以下两点,
一,百姓在以讹传讹伸发讹扩大讹方面之精力无穷
二,百姓想象力之广袤无边
其时,端木翠一口面汤将下未下,听到边侧食客如此郑而重之摇头晃脑地发表见解,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这一笑乐极生悲,被那口面汤呛到面红耳赤。
食客甲乙不悦地打量了一眼端木翠,然后继续方才的对话
“听说明日开审,可允百姓观审”
“那是当然,开封府复审的死囚案,平民百姓都可观审。”
“吓,那我一定要去看看那凶犯面目是何等可憎”
接下来就是两人预约明日几时相见何地会面继而一并同行,然后两人又展望了今秋的庄稼播种事宜,同时预料了明春收成的喜人形势,由此可以推测出两人的职业应是农户。
更进一步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当时各种信息传播方式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永州食子案的传播范围和受众居然是如此之广,可见此案堪称宋初大案。
既然是大案,那么端木翠就不可能没听过。
事实上,端木翠不但听说过这件案子,还曾派过细花流的门人前往彻查。
当然不是彻查犯罪动机,而是查访有无精怪作祟。
得出结论无。
既无精怪作祟,凶嫌在第一犯罪现场被抓个正着,此案实在没有重审的必要。
既如此,开封府淌这趟浑水作甚
端木翠一边喝面汤一边皱着眉头思量,在不到四分之一柱香的时间里,她作了一个决定。
既然明天开审,而她明日又恰好有空,那么不妨去凑个热闹,瞻仰下青天审案的赫赫威仪。
第二日,端木翠特意起了个大早,兴冲冲的赶往开封府。
可惜的是,她压根连开封府的门边都没摸着。
形形色色各色人等,将开封府入口处堵的水泄不通,人龙长队,啊不,是长堆,一直延伸至街外,有一两次,端木翠确信自己看见开封府的衙役扒在墙头要求外头的百姓肃静。
端木翠傻眼了,她悻悻地在人堆之外踱了几步,然后准备走人。
就在转身欲走的当儿,她忽然看见了一个人。
准确的说,是一个耄耋老者,昂然拄杖立于扒拉着想往前冲憋的脸红脖子粗的众人外侧,很是显眼。
端木翠犹豫了一下,走上前去,拍了拍那老者的肩膀。
“老丈,可不可以借一步说话”
那老者愣了下,看了看端木翠,脸上的神色转为戒备“老朽与姑娘并不相识。”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相识的啊,”端木翠笑嘻嘻道,“难道你在娘胎里的时候,啊不,在蛋中尚未孵出的时候,就认识你爹娘或是兄弟姐妹”
那老者的脸色骤变。
“走啦,借一步说话,”端木翠依然笑的热络,“我知道有家面摊的面疙瘩汤做的不错,不如我请你”
还是那个面摊,卖的只有面疙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