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谨紧随其后。
两人下了山,回到李府。
杨宗谨
径直却书房见李迪,这件事得找他商量。
“什么?你说想请官家出面为你谋取查案的助力。”李迪听完杨宗谨的要求,也感到颇为吃惊。
杨宗谨道:“正是如此。现下太后对我已经处处提防,只有官家能帮我一把。”
李迪皱眉道:“当下只有你我翁婿在场,我实话相告。此案查下去,如果真的证实官家是后面出生的孩子,那官家的地位就要动摇。官家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你说是吧。”
“小婿明白岳父大人的意思。但……”杨宗谨话锋一转,“我也有三条理由,足以让官家支持我查案。”
“说来听一听。”
“第一条理由,天子以告太庙,极难动摇根本。就算真的查出什么,官家和太后一条心,谁也无能为力。第二条理由,八贤王的无罪开释,随着秀玲之死,越来越站不住脚。如果不再找到证据,对八贤王极为不利。第三条理由,难道官家真就不想弄清楚当年的真相?”
李迪听了,思考许久终于点头答应帮杨宗谨想办法。
杨宗谨谢过。
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安心等到李迪带回消息。
然而就在第二天早上,李迪突然告知杨宗谨,官家要见他一面。不过不能够面对面相见,而是隔着珠帘相见。
在古代君王一般不会轻易直面臣下,除非是有资格的老臣。否则都是避开相见,这是为了避免出现被刺杀的可能性。
还有在宫中,小皇帝无法单独见任何一名大臣。不是太后跟随,就是杨太妃跟着。
这次也不例外,据李迪说,这次是太后和太妃都跟着一起见杨宗谨。
好家伙,这是正面的再次交锋。
宋仁宗不愧是天才少年,居然会这样选择。既给杨宗谨机会,又不让太后认为是他出的头。在太后垂帘听政的当下,无疑是明哲保身的明智之举。
杨宗谨当即穿着朝服,戴上腰牌,手拿笏板,随李迪一起进宫。
在宫门口接受禁军的层层盘查,然后来到即将见面的垂拱殿。那是皇帝日常听政的大殿,规模宏大。
杨宗谨到时光走台阶就感觉到大殿的威严,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官家有旨,命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
迪,京畿路提点刑狱公事杨宗谨觐见。”宦官声音层层递进,传到他们的耳朵。
李迪高声道:“臣领旨。”却没有听到杨宗谨的回复,回头看了眼杨宗谨。
杨宗谨这才意识到是自己失礼,忙高声道:“臣领旨。”
领路太监走在前头,李迪和杨宗谨走在后头。
李迪弓着身子,视线始终停留在前面太监的脚后跟,一脸恭敬。
杨宗谨也有样学样,来到垂拱殿门边。
李迪在门前跪下,磕头道:“臣李迪携杨宗谨拜见太后,万寿无疆。拜见官家,万岁万万岁。拜见太妃,千岁千千岁。”
杨宗谨跟着有样学样,一一拜见。
这时,殿内传来郭槐的声音,说道:“官家有旨,准你们觐见。”
“谢官家隆恩。”李迪高声道。
杨宗谨忙道:“谢官家隆恩。”
李迪起身整理一下衣帽,然后快步入殿。
杨宗谨也有样学样,赶紧跟上。
两人到了殿中,百步之外的距离再次跪下,再谢恩。
这时,仁宗的声音响起:“李相乃是朕的老师,特准许上前与朕对答。”
“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万岁。”李迪起身迈着小碎步,一阵风就到了仁宗所说的五十步的距离,然后下跪谢恩。
仁宗道:“卿等平身。”
“谢官家隆恩。”李迪和杨宗谨起身,都不敢抬头看。
杨宗谨知道抬头看也只能看到珠子,根本看不到仁宗的模样。本来还想一睹天颜,想一想还是小命要紧,算了。
仁宗道:“朕听说杨卿彻查寇珠被杀一案,为八贤王洗脱冤情,手段着实了得。”
“臣谢官家夸奖。”杨宗谨话锋一转,“然而臣因系外臣,无法进入内宫。以至于被秀玲所误,导致真凶反而不易被查出。”
“哦?”仁宗应了一声。
这时,太后开口道:“哀家已经准许你在宫中自由行走,便宜行事。如今却说自己无法进入内宫,是何道理!”
杨宗谨知道太后是强词夺理,准许他入宫是秀玲被杀之后的事情。于是道:“太后重恩,臣自然知道。臣所说的是继续彻查寇珠之死,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太后道:“事情都已经查清楚,还有什么阻力可言。”
杨宗谨道:“臣所言阻力,正是太后的讳疾忌医。正是因为如此,才被人利用用假的秦祈差点弄出大的麻烦。”
“你是在指责哀家!”太后一声冷哼。
杨宗谨吓得跪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