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经过实践检验,发现之前在成都编练新军时定下的劲卒、正兵、辅兵之分并不好用,如今全部取消。只在御林军中留辅兵,实为御林军预备兵。
新军中自然是御林军饷银最高。
正兵每月正饷三两,生活补贴二两。
辅兵每月正饷三两,生活补贴一两。
其中朱雀营女兵每月还有五两常例赏银。
朱媺娖面前的军饷报表上写得清楚,御林军五营兵马,每月共需饷银约16.2万两(将领高余士卒的部分饷银就不算在里面了,后面同理)。
因为御林军为皇帝直接指挥的军队,可以说是皇帝私军,故军饷也是由内帑拨付。
禁卫军待遇第二,全员皆算正兵。
每月正饷三两,生活补贴一两。
故6万禁卫军,每月饷银便是24万两。
边防军待遇第三,每月正饷三两,生活补贴八钱。
故16.8万边防军,每月共需饷银63.84万两。
卫戍军待遇最末,每月正饷二两,生活补贴八钱。
故55.2万卫戍军,每月共需饷银154.56万两。
朝廷只负责禁卫军、边防军、卫戍军的军饷,故每月总共需饷银242.4万两!
一年则拨付饷银2908.8万两!
看到这个数据时,朱媺娖不仅瞳孔微缩了下。
因为她知道,这里面还没算战后需要发放的赏银及抚恤金呢。
如今大明新军虽不会像以前官军那样要开拔银、战前赏银,可战后有功将士得赏吧?死伤将士得抚恤吧?
不可能全用军功章等荣耀替代的,肯定也得有物质奖励。
如果一年打几场大战,恐怕赏银加抚恤金就得上千万两银子。
最后,军粮、军服、军械等军备物资所需要花的钱同样不菲,虽然目前还没具体的数据汇报上来,但朱媺娖估计也得上千万两,甚至不低于一年的总军饷。
至此,朱媺娖也算是知道,为什么以前待在大明朝廷中枢的文臣都不喜欢打仗了——这哪里是打仗啊,分明就是砸钱。
而且不论是应对边患,还是平定内患,对于朝廷来讲都是只有投入,没有收入的——至少没有及时的收入。
便是朱媺娖此时,也在考虑着,再将清虏赶出关后,就该削减卫戍军的数量了。
实在是军队太烧钱,而且赶走了清虏,平了大股的流寇、贼匪,大明内部也不需要那么多军队镇守了。
像湖广,一个省十二镇卫戍军,绝对多了。
这不,还没等朱媺娖这边下令削减,已升任河南、湖广、江北总督的堵胤锡,就利用组建河南卫戍军的机会,有意识的削减了湖北卫戍军。
若非他从湖广卫戍军中调出来一部分人,投降的顺军可不止整编出四镇兵马,至少要再多出一镇来。
不过卫戍军也不能削减太多,至少近几年内不能这么做。
另外,朱媺娖在郝光明的熏陶下,早已认定一个道理——军费支出高,削减军队绝不是主要办法。
只可适当削减一部分,要想解决问题,还是得开源,得增加大明的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