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阳台通三国(橘猫囡囡)_第一三五章:香皂买卖搞起来(1 / 2)_我家阳台通三国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一三五章:香皂买卖搞起来(1 / 2)

最近几天,来往安邑的旅人越发多了起来听北上的人说,弘农那边打起来了,重新上演了河东的悲剧,白波军四处烧杀抢掠。

好在这次距离洛阳比较近,董卓逼不得已,只能派出自己的女婿牛辅去平叛,只是收效甚微,白波军似乎总能快人一步得知汉军动向,巧妙的与牛辅周旋。

牛辅带领五万大军疲于奔波,这里打一场,那里打一架,愣是被耍得团团转。

总之是乱了。弘农不少世家纷纷出逃,有人逃去南边,有人逃到了北边的河东。

卫氏传承三百年,在周边各郡自然有不少故交世家,其中弘农杨氏算是私交最好的一支。

两家人颇有联姻,卫琤有两个姑姑就嫁到了杨氏,如今也都跑了回来,拖家带口好几十人。

除了弘农杨氏,还有不少小世家,听说卫氏打退了白波军,大老远跑来依附的也很多。

当然,最多的还要数那些无辜受害的普通黎民百姓,仅仅是数日的光景,河东地界再次增加了近二三十万流民,使得原本开始休养生息的各县又乱了起来。

或许是听说了徐晃的英勇事迹,本着抱大腿的原则,安邑县城成了流民们聚集的首选之地。

原本只能容纳十万人的县城,如今硬是挤进来七八万流民,迫于无奈,卫氏只能出面协调组织人手,雇佣流民在城外扩建卫星城。

新建的养殖场门口。卫琤坐在马车上,旁边是正在汇报的养殖场管事。

“按照二爷的吩咐,我们沿着城墙开挖了两条护城河,引汾水而来,又雇佣不少渔民捕捉活鱼投放其中,目前来看,存活率在八成左右,成绩斐然。”

“....昨儿个又收取了三百头花鹿,近百头黑爷,目前来看一切顺利,只是每日饲养的花费颇多,花鹿还好说,那些黑爷的食量不是一般的大啊。

“四老爷今早来过一趟,说是不能再送麦麸来当饲料了,如今城中人口激增,要想撑到明年开春,麦麸也要控制用量,人吃都不够,更不可能拿来喂黑爷。’卫琤神色一动,麦麸也能吃吗?不过,他没有说出来,不然就有‘何不食肉糜’的嫌疑,要知道,人饿极了连土都能吃,就不要说区区麦麸了,好歹也是谷物,煮烂了比树根还好吃一些,就是有点刺嗓子。听完管事的汇报,卫铮点了点头,说道:

“回头我会让人送一些鸡鸭幼苗过来,同时会有专门的饲料,你要小心伺候着,对了,让你另外搭建的窝棚完工了吗?’管事闻言,急忙拱手应道:

“完工了,现在就差火炉子了,工匠连夜施工,最多两日就能全部竣工,石炭也都准备好了,烧一个冬天没有问题。’其实,管事心中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给鸡鸭特意准备取暖的火炉子?城外流民都没这待遇。似乎是看出了他的不解。卫琤说道:

“按我说的办就行,等明年你就知道为什么要给鸡鸭供暖了,到时候保管所有人都当你当大爷对待,对你歌功颂德。管事急忙拱手应道:

“不敢,不管,小的不敢居功。

“好了,没事去忙吧,马上就入冬了,回头去府里领工作服,养殖场所有雇工都有份。”

“工作服?”管事愣了愣。卫琤身旁的许定说道:

“回头你直接来找我,除了工作服,还有一些特殊的福利,都是公子体恤你们做事辛苦准备的。管事心头一喜,恭恭敬敬的朝卫琤躬身一礼,朗声道:

“谢二爷赏赐。’卫琤摆了摆手,许定放下车帘子,坐在前面的许褚挥动马鞭,马车径直朝城门驶去。回到府邸后,卫琤来到住处。蔡琰正在院子里看书,阿宁和牛牛在一旁追逐打闹,后厨传来炖肉的香气,牛婶最近厨艺又有精进,习惯了卫琤提供的各种调味料后,做出来的饭菜越来越有后世的味道。见到卫琤回来,蔡琰放下手中的竹简,起身说道:

“夫君今日回来挺早,累了吧,我煮了参茶,还有牛婶早上做的绿豆糕。’旁边,阿宁和牛牛手牵手走来,仰着小脑袋说道:

“绿豆糕可好吃了,卫大哥一定会喜欢的。牛牛也点点头,舔了舔嘴唇,回味道:

“好吃。卫琤呵呵一笑,左右开弓,分别将两个小丫头抱了起来,好笑道:

“真那么好吃,你还会给我留哦,怕不是都被你塞进肚子里去了,哪里还有我的份啊。阿宁闻言,红着脸辩解道:

“我才没有,我就吃了三块,比牛牛还少呢。牛牛红着脸趴在卫琤的肩膀上,羞羞的伸出小手掌,小声比划道:

“我吃了五块。”卫琤用额头碰了碰牛牛的小脑壳,惹得小丫头娇羞连连,温柔道:

“嗯,牛牛要多吃一点要吃得跟姐姐一样肉肉的才好看。话说阿宁真的是变化很大,听卫琤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完全不同,那個时候的阿宁瘦瘦小小的,皮肤发黄,一副看上去长期营养不良的样子,哪里像现在,肉乎乎的,脸蛋红彤彤。抱着两个孩子坐在蔡琰对面,此情此景就像是一家四口一样温馨甜美。蔡琰将放在食盒里的绿豆糕取出来,面露微笑的打量着卫琤跟两个孩子

“呦,琤儿回来啊!’难得温馨时刻突然被打断,院门口两个贵妇人带着三个子女走进来。这两人就是卫琤的两个姑姑,左边带着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的是大姑卫敏,右边带着一个女孩的是小姑姑卫甯[ng],也是卫氏有数的美人儿,曾经连汉灵帝也想纳她为妃的存在。大姑卫敏今年三十七了,除了牵着的两个孩子,还有两个儿子已经成年,被举孝廉在地方为官,也算是年少有成。小姑姑卫甯今年才二十八岁,比卫琤大三岁而已,是卫老太公最小的女儿,虽是妾生女,但因为是小女,从小就被几个大哥大姐捧在手心里,卫暠更是长兄如父,一直把她当女儿养。姐妹俩先后嫁到杨氏,大姑是杨氏当代家主的发妻,小姑姑则是嫁给了杨氏一位风云人物:名士杨修。

“我道今早窗外怎么有喜鹊在叫呢,原来是两位姑姑要来啊。’卫琤对二人好感不错,适时恭维了一句。二女相视一笑,她们都觉得卫琤变了,变得更有人情味儿了,以前的卫琤看上去病恹恹的与她们鲜少交流,最多算是点头之交,还不如府里的下人亲近呢。如今却是好了,不仅病好了,人也变得精神,变得更加的自信开朗了。

“复儿、梅儿,这就是你们二表哥,还不叫人。”大姑拉着两个孩子上前两步说道。

杨复是个半大小子了,十三岁马上就要十四岁,长得浓眉大眼,虎头虎脑的,就是个子有点矮,不然长大了一定是个帅哥;杨梅年纪跟阿宁差不多,是个胖乎乎的小丫头,矮胖矮胖的。

毕竟是弘农杨氏出身,两人也算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理的朝卫琤和蔡琰行礼问候的姿势都带着满满的仪式感,倒凸显得不够亲近了,反而有点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