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不屈青铜)_第二百八十九章:曹仁承诺的,关我曹操什么事?(2 / 2)_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二百八十九章:曹仁承诺的,关我曹操什么事?(2 / 2)

一个不像是有伟岸奉献之心的人,一直奉行做着这样的事,但表面上还是杀伐果决、安享盛誉,那他算不算伟大。

“调任之后,因幽州要和子脩原本兵马换防,得回去问问军中将士,可有不愿远离冀州的,提前报名,分入曹昂公子军中。”

贾诩回过神来,笑着拱手而下,微微鞠躬,道:“恐怕不会有超过一千人离去。”

“怎么可能,三十万兵马,并州调任了十万,剩余的人怎么都要守故土,有些人家中还有老母亲。”

按照常理要有几万人辞军务,要么换军营要么解甲归田。

现在在冀州当农户也能温饱之后有余粮相存,当兵有什么好的,随时要上战场厮杀。

“赌不赌?”贾诩笑着说道,以往这句话都是徐臻和他说,而贾诩从来不接。

这次老小子居然自己主动说这话,徐臻当然也不接,“我才不赌,相信你的判断。”

两人相视一笑,整个军帐之内一片欢声笑语。

……

七日后,冀州驻军送来书信。

徐臻看完回信嘴角抽搐,狠狠地向贾诩瞥去,满脸的嫌弃。

“离军了八千四百五十七人……”

“啥玩应……”

“唉哟,就这还打赌呢……”

“搞得我热血沸腾的……”

来自各地的军师,七嘴八舌的都瞥了贾诩一眼。

徐臻人麻了,还信誓旦旦跟我在那弄什么赌约呢,不超过一千人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这么大年纪了。

我就说你哪来的自信,早知道跟你赌身家了,四舍五入又亏了十个亿。

“啧,”贾诩在无数道目光之下,惭愧的低了低头,下次再也不装逼了。

下论断可太难了,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能经常去下论断的,特别是郭奉孝他们。

贾诩倒不是佩服郭嘉下论断总是有断定猜对的事迹传出来,而是敬佩他老是错,居然还能悠然自得、镇定自若的继续论断,丝毫没有半点羞愧之意。

寻常人怎有这种豪情,当然了,说难听点就是脸皮怎么能这么厚。

“八千人,其实也不算多,这定然还是车骑多年功绩,令人景仰所得,若是换做别的州牧,只怕是光调任离去的就有几万人。”

毕竟是远离故土,当然了,也只有徐臻会这么大度,别的将军也不可能让军中将士离去,一般都是先行带走驻军,等待数年之后募兵更迭,再将老将老兵遣散回乡。

徐臻的确对待军中将士十分仁德,所以这八千余人,多是已经有了旧疾,或者年事已高不便再战之人。

这些人早该归家,离去之后倒也算是卸下了许多包袱,否则到了战场上也是牺牲奉献的命。

徐臻再次白了贾诩一眼,道:“给离军遣散的军士,按照功绩与军中职位,发放足够的安家费,按照家中人口,分予田地。”

“诶,老朽这就去让他们做好准备,发下钱粮,一定将遣散之事做好。”

贾诩大汗淋漓,老脸发红,讪笑几声和左右文武打了招呼,除了诸葛亮一直在笑根本没听过之外,其他人都比较给面子。

至于亮子……罢了,不和他一般见识。

贾诩倒不是怕他师父,他师父现在人挺好的,尊重老人。

关键是怕他典叔,几年过去,孔明他典叔基本上一点没变,动不动还会提及当时宛城之事。

当天夜里,徐臻兵马开拔,曹操则是在收蔡瑁先锋军送来的荆州各地管理归附投诚的书信。

两人匆匆见了一面,马上就被扣下了,曹操在苦思冥想之后,下了一封命令给徐臻,让他以军师身份入正营,贾诩和许褚、张辽两将回冀州去主持换防事宜。

留下诸葛亮、赵云、黄忠、典韦等文武在身边辅佐徐臻,等南方大战安定,他们再离去。

同样高顺的刀盾骑也留在了南方。

这样徐臻就等同于领一万兵马在主战场,可囤积于徐臻的封地舒城附近,随时可自合肥的陆道南下,进攻江东。

于是,徐臻其余兵马开把,他则是嘱托了贾诩许多大事小情,换防幽州之后先以并州军政为重,趁天子诏书还没下,早一步到冀州,下令带走存粮大半,分批次运送到并州囤积。

这些年冀州买卖换粮,行走南北,已经十分富庶,各地建起来的四个大粮仓内,足有数百万石粮食囤积仓中。

贾诩登时听到也是一愣,无奈的问道:“这么干,会不会被骂……这事儿可不兴做啊车骑,官吏调任期间,偷运百万石粮草,这要多少功绩才能补回来?”

“南征功绩多,放心干,最后功过相抵。”

贾诩:“……”

除了一句羡慕,真的说不出别的话来。

您要是以后都打算这么干的话,这路走得可就越发的离谱了。

好一句南方功绩多,立功是用来干这些事的,不愧是您,车骑。

……

晚上,贾诩离去。

徐臻随军去荆州襄阳,曹操特意将他叫到了所乘马车上来,刻意问计。

“这次蔡瑁投降,不会再有诈了吧?”

曹操面色凝重的问道。

徐臻笑了笑,当即点头,“真不会,蔡瑁本身求安宁,和荆州境内士族一样,只求得以安身以延续香火,让家族之中荣华得以传承,要的是爵位。”

“嗯,但荆州岂不是一直在刘氏的手中?”

曹操眯起眼,颇为狐疑的问道。

徐臻脸色略微有些迷茫,好奇的道:“何出此言?”

“子孝,在答应蔡瑁投降的时候,曾经承诺过要让他们世袭罔替。”

“光是这一点,刘氏就不会轻易的交出手中兵权,日后荆州壮大,随时还可以反,刘琮现在年纪还小,也就罢了,若是长大了是个文治武功都不错的贤主,日后人丁更迭,各主变换,谁能知晓未来之事呢?那荆州岂非始终是个隐患……”

曹操这话足以说明,他正因此陷入深深地担忧之中。

“也不算麻烦,子孝兄长的承诺,关主公什么事?等兵马进了襄阳城,再将他们换去青州变是。”

曹操眼睛忽然一亮。

也有道理。

子孝答应的,我可没答应。

就算我答应了,天子也可以不答应,以思念宗亲为由,先将刘琮等人送到许都,然后任至青州便是。

其余士族可以不动,主要是刘氏不能在荆州,日后驻守此地的,一定要是曹氏大将。

方可来掌权。

外姓之人掌大权者,有徐伯文一人就够了,多了绝对难以压制。

徐臻之所以地位稳固,是因为他真的太懂事,知道适时的让出冀州。

别看那天曹操听了生气,可是过后细细想来,心里很是觉得宽慰。

“说得好,说得好!他答应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哈哈哈!!!”

“等兵马占据各地要道,直接任命便是,我和蔡瑁非亲非故,何必要顾念他的想法。”

“伯文,还是你坏。”

徐臻淡笑之后,面庞略微苦涩的摇了摇头,“也是无奈为之,蔡瑁将军会理解的。”

“或者,从即日起培养起另一位水师大将起来,以后蔡瑁将军理不理解都无所谓了。”

徐臻意有所指的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