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抵,即以角抵人,此法起于战国,其称始于秦汉。
角抵是一种两人相抵,用拳左攫右拿互相较量气力的游戏,也有人管其叫做相扑、争交,虽叫法不一但玩法相同。
在军中,角抵一度成为士兵们的主训科目之一,崇祯将其改良了一番,更名为“摔角”,把传统的单对单形式换成了多人对抗。
这个想法源自于崇祯后世记忆中的一种球类玩法,即双边各出十二人对阵,每队分出七人为“先锋”,四人为“后卫”,一人为“队长”。
双方先锋面对面站定相抵,队长站在先锋后,后卫列于队长四周,在所有人的身后还有一个“本阵”。
双方一攻一守,攻方队长需要手持“将令”,想办法冲过守方士兵的防线,抵达对方本阵就算赢,过程中“将令不可落地”,但可以互相传递。
反之,守方只需在攻方手持“将令”者抵达本阵前将其拦下,不管是夺过“将令”,亦或是将持“将令”者摔倒,都算守方胜出。
此法看似简单,实则暗含兵家要义,十二人之数又正巧对应平常所练鸳鸯阵队列人数,如此别出心裁的设计,也难怪姜瑄会对崇祯如此佩服了。
为防士兵受伤,姜瑄、杨伯先、宋献策三人一合计,决定去城外的点将台处,点将台旁有一沙场,正好适用。
姜瑄领着家丁在沙场中围出个四方的场地,再用麻绳在场中放出一条中线,团练营的士兵们看得一脸茫然。
趁着布置场地的空隙,杨伯先冲着众人喊道:“尔等自行分出两队左右站开,快。”
无需多说,以胡麻子和赵阿弟各为领袖的两帮人各自站开,胡麻子等人知道沙场作何用处,隐隐猜出待会做的事多半与比武有关,于是得意地看着赵阿弟一众。
“待会都他娘机灵点,逮着那个姓赵的给爷照死里揍。”
“知道了,哥。”
“都听见没?”
....
赵阿弟年纪不大二十出头,因自幼习武手上有些功夫,平日仗义助人,有古游侠之风,所以为本县人所熟知。
阳高县一众人瞧出对方眼神不善,今日这阵仗恐怕要动真格的,心里有些没谱,纷纷问向赵阿弟。
“阿弟,怎么办?”
“让大家伙别慌,等弄清楚了情况再说。”
“好,大家伙可都指望你了阿弟。”
赵阿弟点点头,面无表情地看着沙场,对胡麻子的挑衅并未放在心上。
杨伯先从宋献策手上接过一个竹编的空心鞠,这玩意大家伙都认识,莫不是今日要蹴鞠?
胡麻子一脸失望,蹴鞠的话就不好揍那小子了啊。
杨伯先将空心鞠举起,说道:“我手里的物件叫将令,赵阿弟接着。”
赵阿弟接过抛来的鞠球,抱在手中。
接下来的事杨伯先讲不清楚,正好姜瑄也布置得差不多了,便由他走来给所有人宣布规则。
“看见那个椅子没,那就是本阵。”姜瑄指了指远处摆放的椅子。
“大人,我有个问题。”赵阿弟问道。
“你说。”
“坐上椅子才算您说的达阵吗?”
“不用,摸着椅子便算达阵胜出。”
姜瑄见赵阿弟点头不再提问,向胡麻子等人问道:“你们有没有问题?”
胡麻子咧嘴笑道:“回将军的话,不就是角抵嘛,咱可不似那些个雏啊,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胡麻子身后一齐发笑,阳高众人受辱忍不住就要开骂,被赵阿弟拦住。
姜瑄对此习以为常,见众人没有问题,便让两帮各自先出十二人上场,胡麻子等人为甲组负责守,赵阿弟等人为乙组主攻。
胡麻子带了自己的亲信上场,赵阿弟则深思熟虑,半天没挑出个人选,为此还被路过的胡麻子好一顿讥讽。
天已近黄昏,时间不等人,在杨伯先的催促下,赵阿弟才凑出队伍。
赵阿弟选的先锋都是平日里干重活的庄稼汉,后卫则挑了脚力快的脚夫来担任。
在姜瑄的指挥下,上场的甲乙两组按阵型站好,双方先锋面对面相抵,后卫护在队长四周。
杨伯先和宋献策领着其余未上场的人围在四周观看好戏。
“宋大人,您猜哪边会赢?”杨伯先兴致冲冲。
“哪里哪里,杨大人唤我小宋便是,我猜是胡麻子那队赢。”
二人交谈间,只听场中锣响,摔角赛正式开始。
“冲!”胡麻子一声大喊,领着周人往前横冲直撞,眼里只有赵阿弟。
两边的先锋互相擒抱在一起,论力气老卒或许不如庄稼汉,但老卒毕竟经验技巧丰富,略施巧劲向后一撤,对手便失去重心前扑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