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到大宋(路人家)_第344章 功罪一念间(下)(1 / 1)_带着仓库到大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44章 功罪一念间(下)(1 / 1)

东京汴梁,皇宫重地。

如今的大宋天子,当今官家赵佶算得上是古往今来所有皇帝当中最多才多艺而又兴趣广泛之人了。

他擅丹青书法,遂有诸多书画传世,由其亲创的瘦金体更成后世书法的一大流派;他好奇花异石,便派出朝廷官员满天下地搜寻此等珍奇之物,大兴花石纲,如今御花园里还立有一方巨石名为艮岳,当初为了将之送入宫中,朝廷甚至都砸开了数到城门宫门,糜费之巨实非常人所能想象。

他更欲修道长生,故被人称之为道君皇帝,更在皇宫之内另修万寿仙宫,其中花费何止千万。倾大宋数年之积蓄只为满足赵佶一个人那不切实际的愿望,为此他甚至每日都会花上不少时间入仙宫静修,以期能早日得证仙道。

今日自然也是一样,哪怕如今朝中诸事繁杂,多少臣子都还在纠缠于青州孙途一案,赵佶却照样能万事不萦于怀,心平气和地在此玄修,听那特意从仙山福地请回来的道士林灵素为他讲经说法。

在这两个非君非臣的家伙一番玄之又玄的对答后,赵佶脸上露出了了悟一切的笑容,半晌后欣然道“照道长所言,朕之福祉,我大宋之国运当兴于东北了”

“此非贫道之见,乃是天道启示。陛下敬道参修已有多年,其诚心业已感动上苍,如今也要到为你指点长生路的时候了。”林灵素盘膝坐在蒲团之上,双目似闭似睁,说着些虚实难辨的话“大宋之运,长生之志只在东北。”

对此,赵佶那是深信不疑,正色点头“朕明白了。之前朕就有意让童贯在明年出海一趟,应该就应在了此事上头。”说着看了眼外头依旧阴沉的天色,他已缓缓起身“时候也不早了,朕还有俗务需要处理,就不打扰道长清修了。”

看着天子起身离开,林灵素也没有半点站起来恭送的意思,依旧老神在在地坐那里半闭眼睛,只是稍稍点了下头。赵佶也早习惯了对方如此托大的态度,当即便一甩袖,转身便出了这方殿宇。

等他从暖融融的殿宇中出来时,一股寒风便已扑面而来。好在殿外一直都有贴身内侍守候着,见状赶紧上前为他披上御寒的大氅,随后更是讨好地笑着道“圣人今日看着洪光焕发,修为上应该又大有长进了吧”

“就你眼睛够亮,多日来的心结一朝得解,我大宋国祚绵延万年,朕长生之愿应该就要达成了。”赵佶此时的心情大好,便笑着说道“一切都应在了东北方。”

他这一说,却让同样等候在旁的童贯心头一动,趁机上前一步道贺“那奴婢今日来得还真是时候,要在此恭贺圣人遂长生之志,贺我大宋国运昌隆了。”这也正是他作为宦官出身的最大好处了,其他朝臣,哪怕是贵为宰相的蔡京想要见赵佶一面单独奏禀些什么也需要一些常规手续,可他童贯就不用这么多事了,直接拿出钦赐的金牌入宫便是。

顿了一下,他又跟着道“而且陛下所提到的东北利我大宋果然已有了先兆,今有青州都监孙途率军平定境内最后一处贼寇山寨二龙山,天下承平克日可期”说话间,童贯已郑重跪下,双手把那份捷报给高高举过头顶,送到了赵佶跟前。

赵佶先是一愣,童贯突然进宫已让他感到有些奇怪,对方的这番话就更让他感到意外,半晌后才伸手取过了那份捷报,打开随意看了两眼,脸上倒是又多了几分喜色“不错,此乃吉兆也。”但随后,他又皱了下眉头“这个孙途朕好像听不少人提起过对了,最近朝中不是有许多人都在弹劾他,说他有不臣之心吗”他算是真正的贵人多忘事了,这两月朝中官员为了孙途多有争执,光与之相关的奏疏都囤积了好几百份,作为皇帝的赵佶居然对孙途这个名字依然只是有些熟悉而已。

“圣人明鉴,那不过是被人误解,或是受人诬陷而已。孙途此人忠心圣人,忠心大宋也不是一两天了,之前在汴京,在江州等地都曾屡次立功灭贼,又怎么可能生出什么不臣之心来呢”童贯当即就为孙途开脱起来。

“你先起来回话。”赵佶看了童贯一眼,这才抬步沿着汉白玉铺成的道路慢慢走着,一面说道“朕记起来了,那孙途曾是由你举荐入官,他与你关系匪浅吧”

童贯心里微微一紧,但很快又说道“臣确实因爱惜孙途之才干而向朝廷举荐,但他既已入朝为官,那就是陛下的臣子,臣岂敢再将他视作自己的私人。而且臣之前所提到的那些功劳,兵部等衙门里都有记录在册,可没有半句虚言。而这一回,他虽然行事过于莽撞,杀了青州城内不少官吏,却也是情有可原,实在是情势紧急,非如此不能震慑当地宵小,至于朝中有些人提到的谋逆不轨之心,那就完全是欲加之罪了。”说到正事,他已变得很是郑重,连称呼也变了。

赵佶沉默了一阵,这才道“照你这么说来,他在青州所做这一切并不算什么过错,反倒是为朝廷立功了”

“是功是过皆在陛下圣裁。”童贯却来了个顺水推舟“但臣以为,他要真有那什么不良心思,就不会几次率军冒死平定当地贼寇了。就臣所知,孙途在此番平定二龙山一役中也曾数次身先士卒,甚至因此受伤不轻,这才能激发全军全力而战,以区区一千多人就在两三月内连拔三处山寨,平靖青州一府。”

听他说起孙途在青州征战时的表现,赵佶也不觉为之动容“他若真如你所言,倒真是本朝难得的一员良将了。只是如今朝中群臣汹汹,都欲治他之罪,他也确实不顾朝廷规矩大肆杀戮当地官吏,此等行为断不能忍,先河更不可开太祖皇帝当初就曾立过祖训,终我大宋一朝不得擅杀士大夫,可他一个武官居然就杀害了一府官吏,实在让朕无法向天下臣民,向列祖列宗交代了。”

虽然皇帝最后几句话说得很是严重,可童贯却还是从其语气里听出了犹豫与松动,这便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可不想就此放弃,便又道“圣人,有一句话不知奴婢当不当讲。”

“你我之间就不用如此生分了,有什么只管说便是了,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

“奴婢以为太祖皇帝的祖训当然是不会错的。但有时也要分时候,看那些士大夫有没有威胁到我大宋朝廷的长治久安。慕容彦超等辈身在青州多年,却一直未能平定当地匪患,这真是他们的能力不够吗那为何孙途只到青州不过半载,就能迅速平定三山贼寇了呢若让奴婢来说,他们分明就是别有居心,想着养寇自重了,甚至是多与贼寇有所勾结。也正是因此,孙途为我大宋,为青州安定,才会用此激烈之法,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圣人明鉴,我大宋之国运可在东北,而山东全境,包括青州也在那一方向上,那可是万万不能有丝毫差池的呀。”

这最后一句话可是点在了赵佶的要害处,让他的步子都为之一顿“利在东北难道指的就是他了吗要不然为何上天的启示不是早些到来,当那孙途平定了青州匪患后却有了预兆”有那么一刻,他还真就疑心上天预示的长生与国运就在孙途一人身上了。

不过赵佶虽然笃信这些说法,但身为天子的他依然还保持着一丝清明“那朝中那些弹劾他的人又该如何说呢”即便他是当今皇帝,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得给大家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吧。如今的大宋天子其实皇权并不是太大,远不能与后世那些一言可决天下事的集权皇帝相比。

童贯知其意向后,心中顿时大定。只要赵佶有意,之前没有任何表示的蔡京自然会跟进,而一旦蔡太师表了态,朝中风向自然就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了。

至于说法嘛,他也早有准备“陛下,如今孙途屡立战功,朝廷不作封赏也就罢了,现在还要因为之前的事情定他之罪,如此做法实在难以让人心服。朝臣也就罢了,可边地各镇的武官呢,他们会作何感想说一句大胆的话,陛下就不怕寒了天下将士之心吗若是连孙途这样屡立战功,有大功于天下的官员都能被朝廷随意定罪,按今后西北和北边的那些将士又还有什么动力去为国厮杀

“如今文贵武轻,我大宋已孱弱多年,可接下来我们还要收回幽云十六州,可还需要这些将士效死作战呢,还望圣人能够体谅天下将士之心”

话说到这儿,赵佶是真个被说动了,沉吟了良久后,点头道“你说的不错,利在东北,朕可还要指望孙途这样的将士为国征战,一扫百年之颓势呢。他确实不该被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