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落下时想你(Miuism)_Episode 136(1 / 1)_樱花落下时想你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Episode 136(1 / 1)

樱花落下时想你 Miuism 808 字 2020-06-08

“居丧反应,是库布勒·罗斯在《死亡:成长的最后阶段》一书中提出来的濒死和死亡为人的成长提供了最后的机遇的理论观点。

该观点主要描述的是人们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时经历的各种情绪反应,后来也被广泛应用到遭受丧失亲人的悲伤情绪研究。

该模型将人们经历丧失亲人后的情绪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否定与分离期。当人们听到自己或家人患上绝症或得到死亡的消息时,首先会感到震惊和麻木,甚至出现木僵状态,不敢正视和接纳事实,不接受临近死亡的事实,心理上会极力否认所接收到信息的真实性。在这个阶段,个体可能产生一种暂时性的保护性的否定系统,可能变得更有精力去收集证据,以证明死亡不会发生;

第二阶段,愤怒期。以’为什么是我呢’为特征。坏消息被证实,否认难以维持,求生愿望无法满足,出现不满、愤怒等心理反应,甚至有攻击行为。个体会变得非常愤怒,向周边的人发脾气,并将原因鬼就到自己或其他人身上;

第三阶段,讨价还价期。这段时期,个体进入自欺欺人时期,希望有机会弥补过去没有完成的事情,会想方设法、讨价还价以换取或延长生命和减轻痛苦;

第四阶段,抑郁期。这一阶段,死亡逐渐临近,发生抑郁是正常现象。个体反应主要有两种抑郁倾向:反应性抑郁和准备性抑郁,前者是一种不可消除的情绪反应,后者是放弃一切事情的内部情感准备,应给与爱和关怀;

第五阶段,接受期。经历整个哀伤过程后,个体开始接受现状,接纳死亡,等待着和亲人的最终的离别,表现为安宁、平静和理智地面对即将发生的死亡事实。这是一个非常哀伤的阶段,应及时给与爱与支持。

施耐德模式

施耐德中的’丧失’概念包括了“内部事件、信仰系统、生长和衰老的过程以及显而易见的各种丧失,如死亡、离婚等”综合了当事人对丧失的生理、认知、情感、行为以及心理反应,是一个综合性的八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最初得知丧失。丧失最初带来的影响涉及生理、行为、情感、认知以及心理等维度。震惊、混乱、麻木、迷惑、分离及否认等只是个体可能经历的各种行为、情绪或感受的集中反应,是个体认识到丧失已经发生而采取的正常反应。

第二阶段,试图通过坚持来限制丧失。将注意力和情感体验集中在丧失的积极面上,放在任何能够利用的内部资源和希望上,以延缓丧失带来的负面影响。此阶段通常表现为睡眠困难、内疚、讨价还价、沉思、渴求。

第三阶段,试图通过放弃来限制丧失。施耐德认为这个阶段中,人们从依赖或对某个失去的人或物体的依恋中解脱自己,为将来适当的行为或态度铺平道路。在放弃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拒绝、厌世、悲观、自杀意念,遗忘以及享乐等反应。在此阶段人们放弃他们以前抱有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

第四阶段,意识到丧失的影响。施耐德指出,这个阶段是遭受丧失经历最痛苦、最孤独、最无助的阶段。个体可能感觉到强烈的剥夺感、极度的悲哀,并且在应对丧失现实情况时可能感到没有任何抵御能力。其典型的行为表现是极度疲倦、痛苦、沉默、孤独、寂寞、绝望、空虚和无助。

第五阶段,获得丧失的观点。这一阶段个体进入了接受期,表现为忍耐、接受、原谅、回忆、恢复以及平静等情感反应。

第六阶段,解决丧失。这是一个自我谅解、恢复、许诺、为行为和信念承担责任、完成事业以及进行告别的时期。这一阶段的特征为自我关心、谅解以及对他人的谅解、果断以及平静等情感反应。

第七阶段,在发展的背景下重构丧失。施耐德认为,重构丧失是悲痛解决的一个过程。当人们面临悲痛、体验悲痛直到解决时,这个过程可能提醒人们“他们的精力和生命是有限的”,从而推动个体心理发展。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有耐心、果断、有好奇心并且忍耐力增强。

第八阶段,把丧失转化为依恋。这是一个人在较高水平上接受丧失。这个过程能使人们产生更大的发展能量,更愿意为创造新生活而努力。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无条件的爱、创造力、深深的同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