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胡说,那怎么是你的错”孟晴凑过去,试着展开手臂揽住她肩头,用自己的衣袖帮她擦眼泪。
孟晴的突然靠近让穗儿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她努力控制住情绪,吸了吸鼻子,胡乱擦去泪水,最后对孟晴露出了一个酸苦的笑容,道
“晴姐姐,谢谢你,你们都是非常好的人。”
但是我不值得她在内心说道。
自孟晴和穗儿从医馆归家,时光飞逝,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秋去冬来,时近岁末。这段时间,穗儿一直就住在孟家,成了外界无人知晓的孟家新成员。
白日里,她会帮着赵氏和孟晴择菜做饭,洗衣清扫,打理各类家务。闲了,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一边看着孟晴练功,一边捧着孟旷借给她的书读。亦或陪着孟暧翻花绳玩耍。孟旷读书若是遇着槛儿,也会去寻她探讨,她总能给孟旷解惑,以至于孟旷对她十分敬佩,总说她若是男儿身,该去科考,定能高中。这些日子孟旷的老师梁先生出了远门没来家中,倒也是正合了孟家上下的意。
夜里,穗儿偶尔会伴着赵氏做些针线活,心灵手巧的她,绣出的绣品成色比赵氏都要出色许多。赵氏本不大接受这个女孩子,可时间长了,却真将她当成了亲生女儿看待。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个粗手粗脚的,不善女红;一个年纪还小,贪玩好动身子又不好,坐不住。穗儿简直就是她理想中的女儿,她做梦都想要这样一个心灵手巧,贴心温暖的女儿。
只是这孩子,话不多,好看的眉眼总凝着股忧郁之气。虽然常被孟晴和暧儿逗笑,可笑容也总淡淡的,甚少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好在她在孟家三个月,终于日渐疏朗,也逐渐有了寻常女孩子家的模样,或嗔怒或别扭,也能见着了,不过都是对着孟晴才有这些情绪。对孟旷或是赵氏,她更多的是拘谨与恭敬。许是孟晴这些日子有些讨人厌,总爱变着法儿逗她玩儿,惹恼了她吧。赵氏倒觉得女儿这么逗逗她也挺好,这孩子一个人时,瞧着真是孤单萧索,让人心疼。最可怜的是她不能出门,终日里闷在这两进的小院子里,难免苦闷。有孟晴在身边耍宝,也能解解闷。
她一直与孟晴和孟暧一起睡在西屋,但是那张拔步床三个人睡实在太挤,后来孟晴干脆自己打了一张小木床,就加在拔步床边。本来孟晴是打算把拔步床让给穗儿和妹妹睡,自己一个人睡小床的。但孟暧习惯了和姐姐睡,没有姐姐在身边小丫头总睡不踏实。于是这张小木床就让给穗儿睡了。不做针线活的夜里,穗儿成了小先生,教孟暧读书识字,也会和孟晴坐在一起讨论书上的内容。她对书本的认识比孟晴要深刻许多,对当今朝局的认识更是异乎寻常,以至于孟晴从她口中知道了许多从前不懂的事儿,解了诸多疑惑,曾经死记在脑海中的知识,也逐渐融会贯通。孟暧总是一口一个“小穗姐”地叫,穗儿也会喊孟晴“晴姐姐”,喊孟暧“小暧”,三个女孩儿总在一处,关系是越来越好,赵氏看在眼里即开心也忧心。
孟裔这段时间很少回家,终日里在外奔忙,留宿在北镇抚司之中。一是南衙排除他的嫌疑之后,北司便把他召了回去参与全城搜捕。二是他也在私下调查黎老三自尽一事。由于守备如此森严的诏狱都出了事,宫城城防一下紧张起来,原本轮岗休沐的大哥孟旭也被临时召了回去,宫城城防加了一倍,全城都陷入了紧张之中。
全城戒严,大索三个月无果。眼瞅着年关将近,上头似乎是猜测劫走人犯的匪徒可能早已离开了京城,遂终于全城解禁。隔日,腊月十三,孟裔与孟旭终于归家,阖家团圆。
天寒地冻,头顶上阴云密布,就要下雪了。赵氏和穗儿为全家人赶制了新衣,孟裔和孟旭归家,恰好上身试穿。暧儿特别开心,小嘴儿像是抹了蜜,逗得爹娘兄姐开怀无比。穗儿穿着孟晴的旧棉袄,静静地缩在角落里,本不想打搅孟家阖家团圆的日子。却不曾想赵氏拉着她出来,不知从哪儿摸出来一个包袱,取出了一整套全新的袄裙,玫红袄衣、淡青厚裙,缀着好看的梅花图样,让她试穿。穗儿鼻尖一酸,笑着哭了出来。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了一顿团圆饭,十四日晨间,孟裔领着长子孟旭召集全家人宣布了一个决定。
“明日是十五日,城门换防,我和旭儿明日会赶最早开城门的时机,送穗儿出城。”
“怎得如此突然”孟晴第一个急了,穗儿则怔在原地,面色煞白。
“换防机会难得,眼下全城刚刚解禁,恰逢换防,又是年关将近、各地官员入京述职,外国使臣入京朝贡,人心浮散,人流繁杂,送穗儿出去是最佳的时机。再耽误一段时日,她就不能离开了。”大哥孟旭解释道。
“可是可是你们要送她去哪儿”孟晴问。
“去辽东。”孟裔只回答了这三个字,便什么都不愿说了。不论孟晴如何追问,他都不作答。最后还是孟旭安抚孟晴道
“晴儿,你莫急。爹有一位老战友,现在就在辽东,他家中富足,膝下也无儿女,愿意收养穗儿。穗儿在那里,会过得很好。”
若真是这个原因,爹为什么不肯说呢孟晴不相信。
这一夜真可谓难熬,孟晴不愿把穗儿送走,第一次与父亲起了冲突,被扇了一耳光,顾自一人缩在房里,流下了委屈又难过的泪水。看到姐姐哭,暧儿也哭了起来,越哭越是伤心,她也不愿小穗姐走。可怜穗儿惶然无助,也不知该如何安慰姐妹俩,三个女孩在屋中凄然流泪。
孟裔把自己关在前堂,独自一人对着一张大明舆图,谁也不见。赵氏和孟旷想问清楚到底要把人送去哪儿,最后被孟旭拦下。孟旭只说父亲也很烦闷,就请不要多问了。赵氏和孟旷苦苦劝说,好歹留下过年。他们这一走,这个年还如何过但孟裔去意已决,谁也无法改变。孟旭为了安抚母亲和弟弟磨破了嘴皮,只说快去快回,开年后便归。
第二日,飞雪飘零。收拾好简单的行囊,一行三人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之中踏上了旅程。赵氏做给穗儿的新衣她也不能穿,只打在包袱里背在身上,穿了一身孟旷的袄衫,扮了男装。黎明临别时,孟晴把自己贴身戴了多年的玉佛给了穗儿,穗儿则送了她一个绣着大雁的荷包。
请君莫愁前路,雁自有归时。
此后数年,孟晴午夜梦回,无数次后悔那一日晨间,她闹着别扭,不曾去送一送他们。
此一别,竟成了永诀。
这章提一下锦衣卫北镇抚司与南镇抚司的职责区分。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改变了皇帝亲军锦衣卫的职责,赋予其缉捕刑狱的职能。锦衣卫专设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其职责相当于宪兵。“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文中,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分别简称为“北司”“南衙”。
北镇抚司外部任务较多,经常出差全国。北镇抚司外出特务皆为“钦差”。由于北镇抚司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地方官员见到北镇抚司的人都是恭恭敬敬,称呼为“上差”或“钦差”。
南北镇抚司各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前文有朋友质疑孟晴身高171是否能进入锦衣卫,这是可以的。锦衣卫有身高要求的一般是宫廷禁卫军,并非是南北镇抚司。锦衣卫首先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由将军、校尉和力士组成。将军初名“天武”,永乐时改称“大汉将军”,选取体貌雄伟、有勇力者充任,作为殿廷卫士。校尉、力士拣选民间身体健康、没有前科的男子充任,校尉掌管卤簿、伞盖,力士举持金鼓、旗帜。
到了明末,锦衣卫已经成为官家子弟入官场的捷径,其职能崩坏,内部人员散漫,毫无组织战斗力,入选标准也基本形同虚设了。
下章回归万历二十年叙事线。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不二、oha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不曾停留30瓶;bug5瓶;与衣尾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