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腾地一下站起来“你可是听清楚了”
小丫头小鸡啄米似的不住点头“听得真真的,是前院的大管家差人来报的,就等在外头。”
“赶紧叫进来。”
那小厮进来给太夫人磕头,满脸喜色道
“给老太太道喜,给娘子们道喜。咱家四少爷高中县试第四,喜报先送到了老爷那里,老爷身边的谷雨回来送信的。”
一屋子的丫头嬷嬷已经满口子地贺喜,太夫人喜上眉梢,指着那小厮和丫鬟道“快赏,赏他二人各五两银子,阖府都赏一个月的月例。”
诸人俱都喜气洋洋,只有三娘子眼中闪过一抹异色,不过转瞬即逝并未被人看见,她再抬眸时已换上了满脸笑容,仿佛一个真心为弟弟高兴的好姐姐。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上辈子这个弟弟考中秀才分明是三年后的事情,当时继母已经在帮他想看娘子了,怎么这一世提前了呢还有祖母单独给七娘请的刘师傅上一世也并未出现过。而韩嬷嬷上一世则是在七娘成亲的时候来送贺礼,并未做她们姐妹的师傅。
自从七娘性情大变,好多事情就都跟上一世不一样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她还能遇到表哥吗姑姑还会愿意跟家里结亲吗”
长久以来积攒下的疑问被四弟突如其来的喜讯带上心头,恐慌和迷茫难以抑制地在心中奔涌。不过,她到底也是跟着韩师傅学了这么久的人,心里越是慌乱,面上就越是纹丝不动、笑容灿烂。
三娘子一边指挥丫鬟们去给黄氏报喜,一边安排人上茶点,服侍老太太坐下,“四弟中了,咱们自是高兴的,可祖母毕竟上了年纪,不可大喜大悲,您还是坐下慢着些,四弟的好日子且在后头呢一会儿问过太太,咱们也拉几车炮竹,在门口放了,庆贺四弟万里鹏程第一步”
太夫人看她忙前忙后的样子,暗暗点头。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面上就得做出这个样子来,家和万事兴,兄弟姐妹之间越团结,这家业才能越兴旺。跟着韩师傅学了这么久,果然是有长进的。
没多久,黄氏就到了,进门先给太夫人福身,泪盈于睫
“祖宗保佑,托老太太的福,华哥儿总算没给祖宗丢脸,媳妇就是立时死了也甘愿。
太夫人感慨,这个媳妇虽不大聪明,但上敬老的,下抚小的,这些年来也不容易,好在华哥儿争气,也算苦尽甘来了。
果然,今日杨仝下衙回府,虽然脸上极力表现得淡然无波,可那轻快的步伐还是出卖了他。
当然,这些做老子的打死都不会表扬儿子一句的,最多来句“尚可”已是极了不得。
杨仝也不例外,不仅没赏一个笑脸,反呵斥了儿子一顿,说了一通“不可骄傲,府试近在眼前”“若让我知道你惫懒懈怠,仔细你的皮”云云。
好在杨廷华自小被老子捶惯了,也没啥期待。县试的成绩给了他极大地信心,进过一回贡院,他倒也不像之前那么抗拒科考了。
人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自从李祯离开湖州回赣地之后,就常跟他通信,并力邀他去赣地看一看,并且还说可以引荐他去白鹿洞书院读书。
杨廷华一直有“咸阳游侠出少年”的梦,早就想出去走走看看了。若是能考取秀才功名,老爹一高兴再加上祖母从旁帮衬,说不定老爹就准了呢再说,有个秀才功名,见官不跪,出去游学也能方便许多。
是以,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他主动要求刘居士给他布置功课,日日点灯熬油读书到深夜,太夫人对此很是欣慰。
黄氏还有些担心儿子这么辛苦,会不会身体吃不消,被苏韵笑话“就我哥那身体,壮得跟牛一样,牛累了他都不会累。”
至于三娘子,许是老天爷听见了她的祈求,和前世一样,过了二月底,杨家姑太太的书信就到了,说她已经从京里启程了,回乡祭祖并携子回原籍参加秋闱。
算起来太夫人和女儿已经阔别十年未见了,接到女儿的信,大喜过望,立马张罗着让人把无尘阁收拾出来给女儿外孙住。
“上次见时,睿哥儿还是垂髫小儿,嘉姐儿还在嬷嬷怀里,现在长得比我高了吧”太夫人拉着黄氏直絮叨。
黄氏当然顺着她说,“妹妹当年是淮阳一枝花,我刚嫁进来那会儿,见过妹妹一面。我的天呐,哪是两个孩子的娘,看着比我还小些。天子脚下的
风水富贵养人,相必更添风韵了。”
人人都爱听好话,太夫人被她捧得通体舒畅,这几日心情都不错。
私下里,黄氏却跟女儿抱怨“你那姑姑最是个挑剔的,两只眼睛只朝着天看。我刚嫁你爹那会,她们阖家在淮阳守孝,我可没少在她手上吃亏。”
“春天吃水果必要时新,夏日看到满池荷花就要回忆先嫂子,秋风一吹又开始念那些酸诗总之,真真让人恶心透了。”
又一个“姑嫂那点事儿”,在原身的记忆中,这个姑姑就对她没个好颜色,原身后来在乱军中像姑母求救,被她派了个老婆子就打发了,直到原身殒命都再未露面。
苏韵对这位姑太太也是敬而远之,不管她跟黄氏的姑嫂关系、跟原身的姑侄关系恩恩怨怨究竟如何,此人善妒嘴碎捧高踩低是实情。这样的亲戚,面上能过得去也就罢了。
这位姑太太,闺名杨颦,因太夫人老来得女,对她格外宠惯,加上又是家中唯一的嫡女,几位哥哥都让着她,所以很有些目下无尘的脾气。及至出阁之时,千挑万选了淮阳大户人家赵氏嫡枝的公子赵和。
赵和也是个会读书的,康泰十四年的进士,座师是前任内阁首辅袁晔,有座师提携,他也算是有才干,官运亨通,一路做到户部侍郎,再有几年,现在的户部尚书就要致仕了,他也算简在帝心的能吏,顶上去的概率很大。
若能为户部尚书,这入阁之事就十拿九稳了。阁臣,对封建社会的这些文官来说,那是一辈子的最高追求入阁还能争取一下,而配享太庙、为帝王师,这些大气运得有特殊机缘,可遇而不可求。
杨颦嫁到赵家之后,生了二女二子,长女嫁到今上嫡母王氏的娘家,虽是旁支,却是长子;长子赵寅娶妻李氏,乃宗女,两年前中了进士,现正外放到两湖之地做县丞;次子就是此次回乡秋闱的赵睿,次女赵嘉,年纪与苏韵相仿。
赵家家学渊源,子弟都颇会读书,赵睿更是少有文名。杨家姑太太丈夫仕途发达,儿子读书争气,女儿嫁的也不错,从前那点目下无尘的脾气更甚了,在太太奶奶堆里从来都是被人捧着的。
听娘亲抱怨了半天这位
难缠的小姑子,苏韵眼珠一转道“既然姑姑这么喜欢蒋氏太太,想必爱屋及乌对三姐和大哥也甚是喜爱了咱不妨让三姐去应付她。”
黄氏冷笑一声“你以为,她多喜欢蒋家姐姐呢,不过是拿来寒碜我的。听家里的老人说,蒋氏刚过门那阵,咱们这位姑太太还没出阁,磨人的花样百出。若不是因着她难伺候,蒋氏也不会掉了头胎。”
苏韵一惊,“这是怎么说”
黄氏不屑道“咱们这位姑太太,当时拿着娇小姐的架子,吃穿住行无不挑剔,蒋氏刚过门的新媳妇,对婆婆的老来女,哪敢不尽心伺候她六月里要吃荔枝,能做这种娇贵物什生意的,必得是有背景的大商家。湖州府富贵人家本来就多,谁不想夏天摆出这金贵水果撑门面,蒋氏虽是大家娘子,那也是新媳妇,这些个商家最是势利眼,对当家太太是什么态度、少奶奶是什么态度、得宠的妾室、不得宠的正房又什么嘴脸,人家拿捏得再清楚不过了。”
六月天里,蒋氏亲自带人跑到水果商那里去买荔枝,等的时间长了些,中了暑期,流了一个没成型的男胎。
“也是她那会儿没经验,都不知道怀上了当时老太爷还在,为这事大发雷霆,狠狠罚了姑太太就连老太太也一反常态地没有求情姑太太在祠堂跪了三天三夜,又是打手板,又是抄家规后来至少面上看,有了贤淑的样子。”
总之,黄氏就一句话“也就是个面儿光,我是不想跟她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