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的科举之路(花开缓缓归)_19.嘉明帝(1 / 1)_幺儿的科举之路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19.嘉明帝(1 / 1)

说起前朝皇帝嘉明帝,不得不说真是一代传奇。

晚唐时期,内败,宦官当政,又有各地节度使虎视眈眈。

先是宪宗于大明宫为宦官所杀,太子李桓继位后又是各种荒淫无度,这时宦官便已将神策军唐代中央禁军的名称收入囊中。在内把持朝政,操控党争,于外勾结各地豪强,致使民不聊生,叛乱四起。

从盛唐的万番来朝到唐末的易子而食也不过百来年而已。

嘉明帝便生在这样一个极度动乱的时代,出生时便被遗弃在寺庙门口,被一个念经的老和尚捡了回去。倘若你以为这是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故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嘉明帝在寺中的日子还是非常不错的。

说来也是好笑,盛唐时期佛教大兴,及至唐末国势衰微,影响最小的也偏偏是各地的寺庙僧侣。

后世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当时各地稍有规模的寺庙都坐拥颇多“佛田”,并雇佣许多佃户为其劳作。

甚至宪宗时期,皇帝为求长寿还曾以”千金迎佛骨”。更进一步扩大了佛教的影响力。

身处其中,起码可以说衣食无忧。

据说明帝自幼聪慧异常,极得老和尚喜爱,在寺中也颇有些地位。但平素谦逊有礼,对归附于寺庙的诸多佃户也多有宽容,遇上个灾年还会劝说寺中前辈减免租金,甚至会亲自教一些农户子念书识字,在当地极得人心。

待到各地叛乱四起,嘉明帝顺势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揭竿而起,追随者甚众。且每每攻占一个城池,便严加约束军士,不可有扰民之举,违例者,必有重责。

但到了世家豪强这里,便没有这般客气了。建立“议罪台”,将素日里欺压民众的各地豪强当众宣判罪行。虽说初时受到许多阻碍,甚至嘉明帝本人几度遇刺。但是最终成果斐然,毕竟这是乱世,像来是枪杆子出政权的。有兵有武器自然也就有了话语权。

且嘉明帝本人也是极其大方,当时收缴的财务大多分予诸位将士,甚是连小兵卒也能偶得一二赏赐。所得田产也悉数分给贫民。

可以说,除了地方豪强之外,他这一举措可以说说是邀尽人心。而嘉明帝仿佛天生精于政务,又得多位能人辅佐。其所辖之地,不出几年,民众的生活条件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仁义更是广为百姓所称颂。

得民心者得天下,真不是随便说说的。据说明嘉帝攻城之时,还有城内百姓偷开城门相迎,甚至还有些个兵将不战而降。

但这位却又是极为稳的住的,在众多藩王争相对外扩张之时,反而守着其下的几座城池,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其后更是许多流民百姓争相来投,才顺势扩张领土。

这样缓慢的扩张之路也是持续了许多年。待到势成之日,可以说是势不可挡。最终在嘉明帝四十又五之时,建立华朝,完成了全国真正的大一统。避免了五代十国的乱像。

嘉明帝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励精图治,极力发展农业,更是派遣船队出海搜寻良种,数次后终于有所收获。并在各地实验后推广,且在国库丰裕后几次减免赋税,这些举措更是使嘉明帝的威望到达了顶峰。

其后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更是大力扶持寒门子弟,在各地建立官学,且在其中设立藏书阁,供学子借阅。据说这位原本是想在各个府城设立藏书楼,以供天下学子,后来却不知为何不了了之了。也是一大遗憾之处。

但其对于佛门的做法,却令人颇为诟病。按理来说,明帝幼时长于佛门,谋事之时也多得佛门帮助,上位后理应对其有所忧待。

但事实正好相反,就如宋赵匡义,黄袍加身之后立马便是杯酒释兵权。登基之后更是对武将多番打压,重文轻武的明明白白。及至最后,被外族欺辱至此也未尝不是这个原因。

同理,正因为嘉明帝长于佛寺,所以更清楚这佛门的能量及其盛行的弊端。

要知道佛寺的那些个佛田,僧侣可都是不用缴税的,偏偏其下良田众多,人口也不少,唐朝中后期均田制崩溃以后,更有大量人口藏匿于寺院当中。这对国家经济可以说极为不利,很难为当权者所容。

当时佛门一些睿智之人恐怕也看出来了这点,所以才会极力支持明嘉帝夺位。

但是结果依旧难如其意,嘉明帝登基后,便开始多番打压佛门,虽说没有做出强令僧侣还俗俗这般过激之事,但几番软刀子割下来,也是令佛门元气大伤。

要知道这位嘉明帝从小在寺里长大,又曾参与其中管理,可以说对其中章程极为熟悉,再加之一国之君的身份地位,几番运作下来,佛门便是难以招架,好在明嘉帝也未赶尽杀绝,只是佛门自此之后地位便是一落千丈,在不负当年风光。

其实照他来说,对于佛门来讲,明嘉帝登基远比其他人要好很多,一个宗教无论好坏,发展到如此地步,对国家经济都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只要是有识之君,便不可能放任其发展。明嘉帝好歹给佛门留下了传承。

要是换成别人,说不定勒令还俗更甚者行“灭佛”之举的,历史上也不是没有。

若是这些政策能顺利推行下来,说定华朝也能多存几代。

但即使只有不足十年的皇帝生涯,嘉明帝的许多措施依旧影响至今。甚至本朝皇帝对其都颇有推崇,这也是这本嘉明帝本纪至今不为人所忌讳的原因之一。

起码各地官学的建立,给了多少寒门子弟出头的机会,否则在师资力量与书籍资源上均与世家子弟相差如此之远的情况下,寒门子弟想要出头何其艰难

说实话,看到这位的生平,沈煊心中也是复杂难言。

他想着科举有成不过为了在这个时代更有尊严的活着,源于他对于古代封建制度的极度不安之感。也会想着让爹娘引以为傲,但从未真正想过真正在些个时代留下些什么。

想到那位嘉明帝,绝对是个目标极为明确之人,人家在他这个年龄说不定已经在为以后的大事积蓄力量了。

且观其生平,他是真的在为这片土地而兢兢业业一生。

说实话,作为男子,有哪个没有些建功立业的想头身为农家家子,他更是清楚这时代农民的不易。

即便有着外来的良种,嘉明帝在世时也多番改革税制,有些到现在仍在沿用,但每年饿死的百姓,丢掉的婴儿依旧不计其数。整日劳作不息,一场天灾下来依旧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想到四年前那场干旱,虽然只持续了不过半年,但他已经陆续见过好几次村子里卖女儿的场景,想到那些个小姑娘撕心裂肺的哭声,他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这种时候连一些德高望重的族老们都不会说什么,毕竟连生存都是问题了,脸面又算的了什么

一向厉害泼辣的二姐吓得一整天都没出过声,之后几个月有什么活都抢着做,像是生怕没有用会被卖掉似的。他娘看在眼里,也只是叹了口气,却没说安慰的话。眼神里的复杂看的他当时一阵心惊。而大嫂更是紧紧的抱着巧姐儿,勒到巧姐儿直哭才微微松手。

犹记得当时村里有个一袋粮食换来的童养媳,在路上被一群子二流子逮住给调笑了几句,便有人起哄说给她未来的丈夫听了,说实话至今他都不敢相信,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能狠毒至此,据说那姑娘活活被打掉了半条命去。

仿佛那不是他未来的妻子,而是一头牛马。不过若真是牛马,肯定爱护的很,谁让这年头牛马都比人值来的钱呢

就这样还有几位不怕事大的妇人们在那里起哄到“哎呀,大婶子,要我说你们对那丫头就是太好了,纵的她什么样子,就得好好教训一顿,她都到年龄了,你们家狗娃可还小呢,要不好好管教,谁知道野成个什么样子”

“是呀,大婶你就是心太软,这买回来的还真当是正经儿媳妇了。”

他虽非悲天悯人之辈,但也不是铁石心肠之人,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若有一日,他能真的科举有成,不求高官与厚禄,只求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也能在为在这片土地上挣扎求存的人做点什么。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