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小姑娘,力道不够重,除了让贩子大叫一声外,并没有将他打倒在地。
见人贩子的手还握着男孩的胳膊,招娣又是一阵拳打脚踢,发现无果后,啊呜一口咬住贩子的胳膊。
“草。”贩子疼得嘴里骂骂咧咧,“妈的,不要命了是吧,老子今天就把你卖到窑子里去。”
招娣从小干农活,比其他小女孩要健实,嘴里咬住后,再也没松开,而贩子也舍不得松开男孩这么一块好卖价钱的大肉。
三个人一番僵持。
贩子松开了男孩,招娣却并没有松开他。
她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想让他先逃走吗
“给老子松嘴。”感觉越来越疼的贩子最后警告一句之后,拿出最后的杀手锏。
昏暗中,他手里的刀片并不明晰,本想刺向招娣的脸,逼她松嘴,却因为她挥手乱动,直接捅向她的手腕。
刀片的简短,没入血肉,数厘米深。
剧烈的疼痛感传来,招娣脸色有些白,嘴上的力道也松了。
这时,一阵木棍敲击的声音响起。
混沌之间,只看见一个高高的人影倒在地上。
“走。”
男孩吐出一个字。
他手里拿着的是贩子的木棍。
刚才贩子和招娣挣扎间,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在地上,被他捡了起来,然后趁贩子不注意,敲击在他的脖颈处。
位置算得巧妙,一击即晕。
招娣顾不上自己现在有多疼,也顾不上那个人到底怎样,条件反射地抓住男孩的手,往前跑。
她知道路,她得摸黑把他带着。
而且他那么虚弱,不带着跑不行。
招娣腕上的血,走一路滴一路。
看到蓝白相间的派出所房屋时,天亮了,晨光熹微,象征着希望。
派出所没有接到招娣家人的报案。
她的离开,对家里没有一点波澜。
平日里,哪怕一只鸡走丢了,母亲都会挨家挨户找上半天。
当她回到冷清的家里时,回应给她的只有家里人冷漠的眼神。
三个妹妹把她的衣服,裤子,还有新帽子都给分走了。
因为家庭成员众多,四个姐妹要睡在一间房两张床上,早就被嫌弃拥挤了,如今离开一个,对其他三个人来说确实是一种解脱。
书桌上,招娣攒了很久的港台明星海报也不见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她明显感觉都家里人的冷漠。
干完农活的父亲回来,冷漠地看她一眼“这么多天你去哪儿了”
“我”
“是不是听说要收麦子,所以出去偷懒几天”
不是这样的
他们为什么不担心呢。
为什么还要质疑她呢。
“我会好好干活的。”招娣小声说,“家里不是还要我割草喂牛吗。”
这确实不假。
有大女儿在,家里的一些琐事都包在她的身上。
父母便不再说什么,让她回头把碗刷了。
三个妹妹以带弟弟玩耍为理由,吃完饭便走。
日子恢复从前,招娣却感觉心有些凉。
在此之前,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家里算什么。
邻里邻舍,大女儿都是用来做家务的,年纪大了之后便找个邻村的,给彩礼多的男方家嫁了,逢年过节来
娘家探亲送红包,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习俗。
不仅是她,其他人家的大女儿皆没有怨言。
仿佛她们生下来就是干农活,照顾弟妹,做家务,以及,辍学。
很少有女孩的学历是高中。
父母会以成绩不好让她们退下来。
当然,她们成绩确实不好,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情,连作业都没时间写,怎么可能把成绩学好。
招娣在书中看到外面的世界。
看到西方人的用餐礼仪。
看到欧洲贵族矜贵奢侈的生活。
和她仿佛不是同一个世界。
也是这时起,她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愿再每天从猪圈里来回穿梭。
这天,母亲从集市回来后,带来一套新衣服。
是新流行花格图案,荷叶边裙摆,款式漂亮得让家里三个姐妹移不开目光。
招娣没有看,因为知道,这不可能是自己的。
照父母的话来说,她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所以不管吃穿用,她都要让给别人。
“招娣,别忙活了。”母亲吆喝道,让大女儿过来看裙子,“来看看这个怎么样。”
这一句,让招娣意外。
她洗了把手才走过来,目光小心翼翼地在上面打量,“挺好。”
“我也觉得好看。”小妹妹兴奋地喊道,“我明天就要穿上它。”
“这是给你姐姐的。”
“啊为什么不是给我的”
听说是给姐姐的,做二姐三姐的眼睛一亮,抬手要过去拿,却互相碰了壁。
“这是给你们大姐的。”母亲说。
不仅是别人,招娣自己也是一惊。
逢年过节她没有穿过新衣服,更别说平常的日子。
为什么母亲突然送新衣服给她
妹妹们开始纷纷抱怨。
她们自己每年都有至少一件新衣服,却依然不满足,连姐姐的也想抢走。
“招娣啊。”母亲拉着大女儿的手坐下来,“我听隔壁张嫂说,桐城有个大户人家,招收和他们家儿子同年同日生的丫头作为女佣,给的酬劳可高了。”
母亲的手很暖,招娣却感觉被她握得越来越凉。
她仿佛回到有富贵人家养丫鬟的古代。
“我和你爸去问了,要是你被选上的话,能不能给咱家一万,人家同意了,别说一万
,十万都给得起。”
母亲说这话时,双眼冒光,仿佛她握着的不是大女儿的手,而是大把大把的金钱。
“你帮我报名了吗”招娣颤抖着声问。
“当然,我把你户口本都给人家看了。”母亲说,“其实你生日比那家少爷还早,你爸图个吉利就往后退一天,谁能想到咱们能靠这个发大财。”
发大财的是改的那一天吗。
一瞬间,招娣感觉那条裙子不好看了。
这个曾经令她甘愿付出的家,也没有那么温馨,弟弟妹妹的笑,更让人心烦。
早该被拐卖后回来时就该明白,这个家冷漠而薄情。
并没有别人常说的,农村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和谐。
招娣没有自己的选择。
她还小,还要念书。
她不答应的话,会被逐出家门。
父母亲给她描绘蓝图,说时家多好,有好看的房子,轿车,会供她上学,她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安分点,帮大少爷驱灾避难就行。
所谓的驱灾,另一个意思是将别人糟糕的气运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她不过是个牺牲品。
去时家这天。
她没穿新裙子。
一身洗得发白的衣服,破旧但干净,扎着马尾,顶着一张偏黑的脸蛋,进了时家的大门。
那时,她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改变她命运和性格的大门。
见人之前,她在保姆的带领下,洗了澡,换了衣服,头发也重新梳理一番。
然而镜子里的丫头,依然充满乡土味,腰背挺不直。
她试着对镜子做表情,却依然改变不了乡野的气质。
时家保姆亲切地叮嘱她“夫人早就看上姑娘你了,一堆孩子里,只有你最有灵气。”
她本想让招娣放松。
招娣却敏锐地听出画外音,时夫人看上她,不是因为她有灵气,而是因为她最老实普通,迷信的说法,也就是可以很好地吸走大少爷身上的邪气。
保姆再次叮嘱“大少爷一直以来都有病在身,脾气不好,性格不同常人,你和他接触的时候要小心点,不要惹到他。”
房间的门,开了。
随着保姆的介绍,招娣被推进去。
不得不面对眼前这个大少爷。
他坐在窗台边,长腿弯曲,另一条腿随意落下,手
里握着一本法文书,面无表情地看着,周围的任何动静都没有让他抬起目光去看。
这个时候,是过度安静的。
但发起病来的疯狂,也是普通人难以抵挡的。
眼前的少年,每一寸身形落入招娣的眼中。
逐渐地,和她记忆力的男孩重叠。
是一个人。
那个被拐卖到同一个地方,又一起逃跑的男孩。
她一眼就认出他了。
原来他是时家大少爷,时参。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giao兴20瓶;咕噜咕噜噗噜1瓶;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