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离开了鸡鸣驿城,一众文武们如丧考妣,心惊胆战的跟着皇帝继续进军。
七月二十五日癸卯,次万全峪。
七月二十六日甲辰,次怀安。是夜,黑云四塞。
这时候,人人内心惊惧,有一点的风吹草动,都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当天,夜晚又是一个阴天,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好多冒名顶替,被挟裹着来到这里的百姓,心里恐惧,差点没有营啸。
七月二十七日乙己,次天城西。
七月二十八日丙午,次阳和。
在阳和这里,英宗看到了他一生难忘的景象。他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从小被当作太子培养。那里见过真正的战场。
阳和阵亡的四万多明军,此时尸横遍野。七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月,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也就是鬼节。那天战死的死尸经过十三天的发酵,均已严重腐烂。
这些阵亡的官兵全身光熘熘的,衣甲武器都被瓦剌人剥去。蒙古缺铁,尤其缺少铠甲。后世准噶尔强大,就依赖于他们要求每十户人家,一年必须攒出一副铁甲。
英宗当时,第一次看到死尸居然如此恐怖。
不知道四万多尸体,是否给英宗上了一课。让知道一下,战争的残酷。战场不是请客吃饭。这里你不杀他,他就杀你。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杨凡能够想象,当时,英宗一定会吐得一塌湖涂。被王振轻拍着后背,把隔夜饭都吐出来了。
这时,英宗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和动摇。
七月二十九日丁未,次聚落馹。
杨凡把进军路线标识好,放下铅笔,有些不相信的问道:“宣宗时,还能四次北伐,京营这么快就垮了吗。”
张世泽苦笑着说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建设一支军队千难万难,可要毁掉一支军队,只要放开不管,十年就够了。”
张世泽继续说道:“之前,据我查五军都督府档桉。当时京师的77个卫所,理应有被甲官兵253800人。但除了屯田和守城的部队外,竟然有116400人被工部常年当劳动力使唤。这些人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训练了。只有56000人还作为常备军在大营里训练。原本此时该有应18万人可战之兵编制的京营,缺额达到三分之二。”
“好不容易补足的京营兵额,又出现亏空。据管理京营的成国公朱勇上奏,京营中的五军营因调遣及逃亡,缺额达25000多人。”
杨凡问道:“这时候卫所也完蛋了吧。”
“京营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卫所兵就更没法看了。根据当时五军都督府做的初步统计,大明各地卫所的逃兵多达120多万。而且补充的速度远远赶不上逃亡的速度。越补充,人越少。这样的情况发展到土木堡之战前,逃兵数量已经升至160多万,占全国兵额的一半左右。”
杨凡说道:“瓦剌人不是鞑靼人,他们是在中亚的混战中习惯了的,大明此时,应该没有和漠西蒙古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对瓦剌人的战斗力,应该是不很了解的。”
张世泽叹息着说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大明这次可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啊。既不了解敌人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的情况。怎么可能不失败。”
杨凡问道:“过了这些地方,应该就到了大同了吧”
张世泽说道:“八月初一,明军到达大同。八月初二,英宗驻跸大同。雨益骤,始议旋师。”
大同本来就有镇兵数万,后来京营再度支援三万人。就是驸马带领的那些人。然后四将分四路出兵迎战瓦剌,在阳和全军覆没。石亨逃回。大同镇守太监郭敬据说是躲在草丛中逃回。
郭敬到底是怎么回来的,存疑。他是被俘了被放回来的,还是真的逃回来的死无对证。没人知道真相,全凭他自己一张嘴说的。
郭敬,是明朝四朝元老级太监,生于西夏县曹张镇(今山西夏县水头镇曹张村),自18岁跟随明成祖朱棣,此时任镇守大同的监军太监。
郭敬与瓦剌交好,接受其贿赂。郭敬也与王振交厚,郭敬家人把伯为也先亲信,郭敬递年为瓦剌制作火器及钢羽。
那个把伯也是蒙古人,后来被锦衣卫以间谍锁罪拿处死。
郭敬这个死太监,也有很大可能就是也先的间谍。
卖国的事情,他就没少干,只是王振罩着他,尽管石亨等人多次弹劾,都没有动的了他。
正统十年十一月,明英宗接到报告说来朝贡的瓦剌使臣随行物品中携带了大量盔甲兵器弓箭铳炮,经过调查发现是大同、宣府等地走私商出售。
鉴于此时明朝还在严格管控火器制造技术于两京,能合法制造火器的边地卫所少之又少,显然走私商跟明军脱不了关系。
于是英宗给当时大同总兵武进伯朱冕和宣府总兵等将官下了一道敕令,让他们今后严厉打击走私行为,若再有发生严惩不贷。
阳和之战,郭敬越权,干涉部队指挥。当时部队进军前方地形险恶,怀疑有埋伏。本来已经停止前进,可郭敬逼迫大军前进。被拒绝后,他带兵冲入山谷。驸马怕他出事,因为他是王振眼前红人。
众将得罪不起王振,于是只好跟着冲进了山谷,结果被瓦剌人伏击。全军覆没。
杨凡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道:“这郭敬到底是不是也先的间谍。”
张世泽说道:“天知道,这些事情现在是怎么查也查不清了。而且五军都督府的部分档桉不知道被谁销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