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平行空间来客)_第865章 954不挡人财路(2 / 2)_隆万盛世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865章 954不挡人财路(2 / 2)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5028 字 10个月前

        魏广德可是记得,当初梁梦龙本来要调动的衙门是南京刑部,是他出手把任职改到的户部侍郎。

        <div  class="contentadv">        当时,魏广德也只是临时起意而为,现在看来当初的随手一笔,现在貌似用处大了。

        或许是我潜意识里已经察觉,只是没有用心思考的缘故吧。

        魏广德在心里这么想着,王宗沐升迁到南京做了尚书,自然不好降职继续回去做漕运总督,可梁梦龙是可以的。

        以户部侍郎之衔出任漕运总督,也和朝廷常例。

        之后,魏广德又给在六科和都察院的同乡舒鳌、笪东光和周守愚等人去了条子,一个是让他们注意下衙门里反对漕粮海运官员,记下名字,也打探他们下一步是什么打算,是否准备一起上奏,想要罢海运之事。

        魏广德当政以来,做的事儿并不多,大多都是在安插手下人手,真正涉及到国策方面的,不过就是开放月港和重提海运。

        开放月港,因为那时候是徐阶等人执政,他的话语权不重,并没有太多参与,导致现在月港的贸易量一直受限。

        当初隆庆皇帝还想通过月港大赚一笔,但是之后每年内廷能收到的银子不过几万两,所以心思也就淡了。

        不过魏广德深知,不是海贸不赚钱,而是关税没缴足,而且还被限制的死死的。

        每年就那么多船出海,怎么可能增加收入。

        现在,那些拿到船引的家族,已经利用月港的海贸大赚特赚,之前没有得到船引或者和人合股才分到一张船引的家族,其实早就不满了。

        虽然魏广德手里也控制了一只船队,并且在他默许下正在进行东洋交易,可以说利润丰厚,但魏广德可不是短视的人,也不会为了一己私欲就扼杀开海的机会。

        自家赚钱和国家长治久安,魏广德还是拎得清轻重。

        开海,让大明人能够早日睁眼开世界,这比什么都重要。

        开海,不仅赚到巨额银子,解决国内银两不足,最重要的还是可以增加朝廷收入,不至于在打仗的时候因为国库空虚玩不起。

        明末征剿东北建州女真为什么失败,其实国库空虚就是主要原因。

        萨尔浒之战,明廷其实就已经暴露出粮饷不济,才逼不得已在不适合的季节发兵。

        而在崇祯末年的松山之战中,崇祯皇帝也是因为国库艰难,不断下旨催战,导致洪承畴在指挥时犯下致命错误,被洪歹抓住机会,一举歼灭明廷最后的机动力量。

        松山之战后,明廷再也组织不起大军和流贼或者后金进行大会战,拱卫北疆二百年的大明边军经此一战全军覆没。

        实际上,萨尔浒之战后,明廷若不是财政捉襟见肘,一鼓作气调集西南的狼兵、白杆兵,南方的浙兵,大同弓手和其他边军主力围剿,建州女真坐大的概率也是很小的。

        但是就因为没钱,生生把一场围剿战打成了兵家最忌讳的添油战术。

        不断的派遣国内精兵强将分散出击,然后被后金抓住机会各个击破,一把好牌被彻底打烂。

        大明不是没好兵,就是没钱,差遣不动。

        随后几日,朝中关于海运漕粮损失七船,漕粮丢失近五千石的消息不断扩散,许多官员主动或被动也参与到其中讨论。

        支持和反对者皆有,暂时不分高下。

        内阁,这日阁议近日政务后,魏广德就有意提到此事上。

        “我就不明白了,这也不过是朝廷进行第二次海运漕粮,损失五千石就被人无限放大,和河运相比,这点损失微不足道。

        可偏偏,最近满朝都在议论,说什么海运风险大,风高浪急,船只一旦倾覆就无救的言论。

        看看前几年,哪年漕军不在运河上损失惨重。”

        魏广德这话是故意说给张居正听的,他知道张居正此时的心态。

        那时候朝廷下决心尝试海运,是高拱在力推,他担心漕粮安全,又对河道安全束手无策之下才决心尝试海运,希望找到办法解决北京和边镇粮草安全。

        而张居正上位后,最关注的事儿则是否定高拱的决策。

        虽然最终尝试成功时,高拱已经去职,可毕竟决定是高拱做出的,所以张居正打心里是不想继续漕粮海运之策了。

        “善贷也不用过于激动,此次漕粮海运,损失确实不算小,下面议论就让他们议论好了,你不是也常说不怕别人说,就怕人不说话吗?

        辩一辩,好不好就有结果了。”

        张居正温言宽慰道,他也是想试探魏广德的决心,若不是很坚定,他还是会尝试修改一二。

        “可有人就不是安心辩论,在这背后,听说可有不少外臣插手朝中之事。”

        魏广德看着张居正冷笑道:“山东抚按傅希挚、漕司俞一贯等人的家人,听说最近在京城很是活跃,声称自家主人忧虑,打算上奏。

        上奏你就直接上奏本就好了,在京城四处游走劝说其他官员又是何意?

        听说这些人大方的很,处处都是银钱开路,我已经让人搜集证据,还在考虑要不要交到葛大人那里,让都察院来管一管。”

        魏广德今日主动挑起这事儿,当然是有备而来。

        漕司和山东等地官员都插手此事,说动了和漕运有厉害关系的御史和科道为其张目,又游说其他在京有话语权的官员,让魏广德感觉到不安。

        若话语权真被他们拿下,这辩论也就不用继续了。

        好在,大部分官员深谙这种争论的真谛,并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是坐在家里等着人送财物上门请教。

        好吧,借机发点小财。

        毕竟,京城居大不易。

        魏广德不想挡人财路,所以干脆就派人静静观察他们的动向,做好记录就是了。

        这些人中,不少和张居正有关系,不是门生就是好友。

        魏广德相信,他今日对张居正说的话,他会传过去,让他们收手。

        否则,魏广德不介意把事儿交到都察院,有铁面无私的葛守礼在,这帮人弄不到好去。

        果然,听到魏广德这么说,张居正就知道魏广德之前没有动作,原来是在收集证据。

        想想也是,那边联络的人来源复杂,很难通过做通高层几个人的思想,让他们把自己派系的人压下去,说不得还得拿出好处才能让他们开这个口。

        与其费力不讨好,不如直接公事公办,用都察院来打压他们,封住他们的嘴巴。

        到时候只要撬开一张嘴,其他人都噤若寒蝉,因为只要帮着说话,那就代表着收了人家的好处。

        何况魏广德把事儿拖了这些天,该见的人见了,该送的礼也都送出去了,那些人下来很快也会想明白。

        人家魏阁老可没挡住他们发财。

        到最后,钱花出去了,人家还背地里记魏广德的好,这找谁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