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平行空间来客)_第1102章 1193不妥(2 / 2)_隆万盛世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102章 1193不妥(2 / 2)

    其实,只要熟悉历史的人,都会发现朱元璋在明初的一些列举措,其实很多都是效仿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做法。

    他制定的鱼鳞黄册,其实脱胎于光武帝刘秀的“度田令”。    

    东汉初期经农民起义后,土地问题稍有缓和,刘秀想对这一问题做出解决,便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推行“度田令”,下令各州、郡,清查人们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年纪,以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同时便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当时许多大地主拥有武装,号称“大姓兵长”,隐瞒田地和依附于他们的人口,反对清查。

    地方官吏惧怕他们,有的贪污受贿,相互勾结,任凭地主谎报。

    刘秀以“度田不实”之罪,下令处死、下狱和黜免的郡国守相达数十人。

    于是“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纷起反抗,刘秀又不择手段地予以镇压,把成千上万的地主豪右迁徙到“它郡”,从而确保了“度田”的运作,成功地解决了两汉之际户口田亩不实的问题,为明章之治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和条件。

    而朱元璋在明初也是如此,耗费巨大代价进行大规模普查,编制鱼鳞黄册做为征税的基础,同时也迁徙豪强到京城等繁华地带,就是不让他们在原来的地方居住,打压他们的影响力。

    在统一战争中,他也借助这些地主豪绅支持敌对势力的机会,对江南豪族进行剪除,在明初几乎就没有留下多少豪门世家。

    这些,都是明代能够进行普查,编制鱼鳞黄册的重要依仗。

    光武帝刘秀的“度田”国家行动,那次举国的度田运动是不了了之最终彻底地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东汉朝的立国基础本来就是豪族支持。

    完成扫平争夺皇权控制权的各势力集团,最终实现国家权力统一的,豪族们支持光武帝刘秀统一皇权的努力,其动机不外乎是底定可以维护其经济社会权益的权力代表的。

    而刘秀自身的身份,亦是豪族中的成员。

    也就是说,东汉朝是一个豪族的政权,正在世族以及士族化。

    光武帝刘秀在这种豪族崛起最关键的时期,自然也就无法以“度田”的国家政策,剥夺豪族们的雄厚资产实力以及对政治权力的无限追求,因此,其“度田均税”的国家经济战略也就失去了基础。

    东汉朝两百年的国柞就在完成了豪强大地主阶级的世族化以及士族化之后,最终形成一个拥有巨大经济与社会影响的实力阶级,最终走向了皇权政治的前台,并经历直接控制皇权的东晋王朝后,走向衰落。

    之后失败的“王安石变法”,其实也有“方田均税法”的计划,只是没来得及实施,变法就近乎夭折。

    现在,张居正的意思已经在魏广德面前表露出来,清丈田地是第一步,之后就是依托田地所有者征税,不再按照毫无用处的黄册进行收税。

    而第二步就是在取得的成果之上,把丁税也编入田赋中,以此解决土地占有与赋税制度的均平问题。

    这个时代,土地的重要性在所有人眼里都是最关注的,所以他也不敢一上来就把手段都用上,而是一步步来。

    按照土地所有者收税,这个讲道理是能够讲通的,实施起来不难。

    之所以有人反对,其实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理由。

    政令只要能够发布,后续就靠考成法层层推动下去。

    大明现在的田赋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心知肚明,打着丰盈国库的旗号就占据大义名分。

    至于反对派能搬出来的理由,无非就是劳民伤财,倒不存在擅改祖制的问题。

    其实按照朱元璋的要求,大明有每十年进行一次普查,更新鱼鳞黄册的制度。

    只不过地方上没有严格执行,朝廷也是得过且过,所以那些官员直接照抄老册的办法来糊弄。

    毕竟,清查一次对那么官老爷们来说太辛苦了。

    可是大明发展到现在,明初消失的地主豪绅已经重新出现,他们必然会成为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反对力量,闹不好还会出现民变。

    这可非同小可,闹不好张居正这个首辅都要因此倒霉。

    所以,魏广德才会提到光帝刘秀的度田令,那是实打实靠着武力镇压才实现的。

    而且,当时实现了,但很快就被荒废,毕竟下面的阻力太大,官员们也担心自身,根本不敢严格执行下去。

    “所以,我才提出清丈田地,其他的都暂时不涉及。”

    张居正开口说道,他当然知道度田事件,也在极力避免太早和地方豪族对上。

    “如今国库枯竭,清丈土地补充财税是不得以而为之,清浮粮食第一要务,否则浮粮累民,早晚会酿出大祸的。”

    说到这里,张居正从袖中摸出一张纸笺递到魏广德面前,示意他看看。

    魏广德接过来看了眼,是张居正为此想到的一些事儿,简单归类,并没有成文,但意思还是能看懂。

    “履亩丈量,均匀摊补,其亩视田高下为差,其则以原限额为定,截长补短,彼此适均悉将官民田地清丈,补足原额,而以官未匀摊同州.”

    草草看过,魏广德知道清丈土地是张居正的重要改革项目,因此为朝廷增收创造了条件,所以他自然是不会反对的。

    而且,按照他的记忆,虽然可能在清丈中发生了一些事儿,但整体来说并没有酿出大祸,也就是民变,所以自然可行。

    就是魏广德相信,史书上说的肯定不全,那就是张居正推行清丈一事肯定不会那么顺利,期间不知道还有多少风波。

    “叔大兄,此事太大,我不反对,但还是希望再等等。

    如今朝廷当务之急其实还是西南之事,等西南事了,陛下和朝廷威望大增后再徐徐图之为好。”

    魏广德开口说道。

    “嗯,我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先提前和善贷知会一声,有闲不妨考虑一二,查缺补漏。”

    魏广德听到张居正这么说,微微点头。

    “叔大兄心中可有地方试行此策?”

    魏广德开口问道。

    和一条鞭法一样,清丈土地这个事儿,不可能上来就全国推开,一样会先选择一省试行,然后制定出清丈规则再说。

    “按一条鞭法顺序,先让江西和南直隶试行如何?”

    张居正忽然开口说道。

    “不妥。”

    魏广德立即开口道:“一条鞭法虽然已经成熟,但毕竟朝廷还没有行文全国推广。

    若是清丈中出现差池,可能对此法产生影响,不妥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