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民间修史,与官方撰史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文责自负,说话没有顾忌,有话就说,直来直去。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过。我这里讲的,是在小说背后更深层次而且不为人所知的那些故事。
2003年9月,中国进行最为彻底的一次大裁军,至此,原由晋察冀野战军所组成的“6”打头的六个军:63军、64军、65军、66军、67军、68军,除了仅保留65军作为乙种军的编制之外,其余出自晋察冀的五个军被全部撤裁。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从晋察冀野战军改换为华北野战军组成了七个纵队:五个华北军区直属野战军纵队和两个地方野战军纵队。华北野战军直属的五个纵队:即平西地区为主组成的二纵、冀中地区为主组成的三纵、冀晋地区为主组成的四纵、原冀察(察哈尔)机关和冀中地区部队组成的六纵、原一分区部队和其他地区的部队组成的八纵;此外还有两个地方纵队:北岳地区组成的一纵和冀中地区组成的七纵。
1949年建国前后,除了北岳地区组成的一纵改编成华北军区直属的几个师之外,其余的六个纵队分别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一级机构。其中,63军由三纵组成,64军由四纵组成,65军由八纵组成,66军由七纵组成,67军由二纵组成,68军由六纵组成。根据“革命不分先后”的原则,排列不带歧视,没有谁老大、谁老二、谁老三的差异,一律平等。
而且。一直到w革中间,受战争年代过来的地域历史的传承限制,原晋察冀革命根据地转变为华北军区——bei京军区所属的京、津、河北、山西、内蒙五个军区。不用说。这五个地方军区所有的军队干部和那晋察冀组成的六个野战军一样,基本上也都是由原晋察冀出来的这些部队干部所组成的。这一景象在文革中发生了变化。w革期间。『毛』为了更好的控制军队的领导权,打消区域山头主义,将来自各山头的野战军换防,混编在各大军区,这才将原来由于战争年代所决定的地盘控制原则给打『乱』了。
比如64军去了辽宁、67军去了潍坊、68军先是山东,再到吉林、遵化。那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些军的命运最终是被撤裁掉。一直到2003年原属晋察冀地盘的那五个军彻底消失,只剩下了一个65军。还驻扎在自五十年代从朝鲜回来就占据的张家口、宣化地区。说巧也不巧,张家口、宣化地区,恰好是1945年抗战胜利,一分区所在的冀察军区控制的中心区域。一分区组成的冀察纵队六旅(以后的四旅)对这块地区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为什么唯独65军能够幸免被裁掉的命运?这中间有什么缘故吗?这还要从这个军的历史传承谈起。
1937年7月。抗战爆发,陕西三原县云阳镇,红一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参谋长熊伯涛。政治处主任罗元发,供给处长董永清,副官李光汉。全团1500余人,出发前又补充了200名陕甘籍新战士。
以后红军改编成的八路军赴山西参加抗战,支援阎锡山的晋北抗战。当115师准备在平型关战斗的时候。独立团担负的任务是在晋北的灵丘、广灵两县阻击打援。在独立团历史上称为腰站战斗(1937年9月26日)和冯家沟战斗(1937年10月)。这也是独立团向鬼子打响的第一枪。[]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65
115师打响的平型关战斗结束,在灵丘、广灵担任阻击打援任务的独立团奉命向东挺进,在山西、河北、察哈尔的交界处创建抗日根据地。这就是以后著名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起点。创建这块八年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出动的成建制部队只有这一个独立团。或者说,当时担任115师副师长的聂荣臻在五台山宣布晋察冀军区成立时,创建这个根据地的全部两千余八路军官兵里面,独立团就占了全部官兵大部分中的1700余名。
大家都知道,当时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有三个师,115师、120师和129师。师下面有旅、旅下面才是团。而且这个独立团还是没有被国民『政府』承认的“黑编制”,就像没有合法身份、报不上户口的私生子一样。就是这个独立团,承担了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唯一主要的武装力量。
以后,1937年11月7日成立的晋察冀军区,下设四个军分区,杨成武任司令员的第一军分区就是由杨成武独立团组成的。
1939年打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时候,全部晋察冀八路军约四万人,其中一半人约两万人是一分区部队。1942年晋察冀军区全部兵力扩展到十几个军分区9.5万人的时候,一分区兵力仍占五分之一近两万人。如果杨成武不是受一分区地域的限制,无法养许多兵;如果不是聂荣臻不断将杨成武编好的主力团调走,真不知道杨成武手下究竟能有多少部队。
1945年抗战胜利后,晋察冀抗日军队向正规军发展,一分区机关编成冀察军区郭天民纵队六旅,下设的16团、17团(以后四旅的10团、11团),是原一分区主力3团和25团。以后,这个旅历经二纵、八纵两个阶段,最后改编成j放军65军的时候,这个旅成为j放军65军的193师,这两个原一分区主力团成为193师的577团和578团。
以此推论:2003年65军之所以保留,主要是因为193师的存在。而193师又是从抗战时期的一分区、115师独立团发展来的,最终追溯到红一师这个最初的源头。所以保留65军193师,也就是保留红军红一师的这点骨血基因。
由此可见:全晋察冀只有独立团这个红军师的来源。再无其它红军师的来源。其余115师全部、120师全部、129师全部要追溯的红军师来源深厚广泛,晋察冀八路军虽多,哪里能比得上?这三个八路军师组成的野战军有多少?所以。2003年以后在保留的全部18个集团军之中能保留下65军这棵晋察冀独苗,已经是现任的zy军委最高领导给聂荣臻、杨成武天大的面子了。还管它是什么“乙种师”而不是“甲种师”的编制呢。
这合理吗?当然不合理。一个小独立团,诞生了晋察冀六个军,还不算1949年直接隶属于华北军区的那些独立师。这些独立师是后来创建防空军、空军的重要部队来源,功不可没。这贡献大不大?傻子都知道贡献很大。但为什么被撤裁掉?说白了,只因为没有一个“好爹”。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可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有红『色』出生证才能保留户口,否则一律取消。不管你这支部队有多么大的历史贡献,就看你老爹是谁?你有没有显赫的家世?
故事讲到这里,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即使是讲部队的传承,j放军经过八路军传承红军的光荣历史。这主要是一个政治精神和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而不是实际内容的传承。因为根据一分区的历史发展来看,说j放军65军193师是继承了一分区的部队延续,这一点千真万确。但如果说按照现在宣传的那样,193师是红军红一师和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的延续。这绝对是一个误解。
红一师改编成115师独立团,独立团花开两支:一是创建了晋察冀军区的一分区,这朵花有幸结子,终成后果;另一是扩编成一个存在时间不长的独立第一师,不幸过早夭折。一分区也好。独立第一师也好,总之,下面有三个团,是由独立团扩编出来的成果。
其中的三团走的时间最早,1938年2-3月间被一分区政委邓华带到了平西地区,以后这个团扩编为晋察冀军区六团、七团,算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三去其一。亲闺女走了,杨成武不甘心,思女心切,于是再过继来一个闺女。三团走,杨成武利用红军骨干,加上肖应棠带领的涞源支队,1938年7月以后又加上赵侗的国民军组成的五支队的基础部分,重建了三团,就是今天193师577团的原始骨架。
接着三团走的是二团,时间是1939年2月,去了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再没有回来。又一个亲生闺女嫁出去了。
最后走的是一团,原独立团基础部队保留得最多的一个团。1944年2月去了延安,1945年以后去了东北,以后成为第四野战军一部分,解放后一直驻扎在广东。这也是最后一个亲生闺女,就这样走了,一去不回。
三个亲生的闺女都走了,身边只有一个过继来的闺女不够,于是再过继一个。这就是现在193师的另一个团578团,脉络就更简单了,是原一分区赵玉昆五支队的一部分(晋察冀军区五支队这个番号,赵侗用完赵玉昆用)。
赵侗那个五支队,给一分区和晋察冀军区带来的重要干部不下十余人,且都是赫赫有名者。赵玉昆那个五支队,留给一分区的重要干部也为数不少:宋学飞、朱利、马青山,这些来自冀中的干部就这样在狼牙山扎下了根。3团、25团这两个团,是抗战胜利后组建冀察二纵六旅(以后是四旅)的主要基干部队。[]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65
193师最后一个团579团,来自平北军分区的40团,团长杨森,解放后曾任65军军长。这个团是解放战争初期组建二纵四旅时扩展进来的,就像65军除193师之外的194师、195师一样,实打实的跟一分区或独立团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平北40团这个团成立的时间不长,属于抗战后期为了大反攻突击扩编主力团成立的部队,在解放张家口战斗中立过功。但是在解放战争初期,这个团表现不佳,连队进攻时畏缩不前,一撤退就散架子,连长开小差,指导员自伤以退出战场,搞的一分区那两个团怨声不断。以后打定县一举成名,40团改编的四旅12团成为“大功团”,这才算是彻底翻了身。
总之,杨成武的一分区以自己之历史威名,以自己独立团和红一师这段名目,挽救了65军得以保留。否则,晋察冀部队将名副其实的“全军覆没”。所以,你服也罢,不服也罢,晋察冀其他五个军,差的就是这一“点”。
当个没爹的孩子,真难!!!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