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良妾(大河东流)_第65章 出事(1 / 2)_清穿之咸鱼良妾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65章 出事(1 / 2)

正文君:请用更强大的购买率向我开炮女儿认为自己能生,  贾母同样这样认为,她一直也有帮女儿关注那些擅长此道的大夫。

不到不得已,  贾母不想送贾家族人过去让女儿伤心,但,如果有庶子,女儿又一直无子,哪怕是会让女儿伤心,那也顾不得了。

真到那地步,就借腹生子,  到那时候女儿名下有贾家血脉的子嗣了,  其他人就算出事了,  林家发怒,那也不算什么了……

想到此,贾母心中暂时敲定了主意。

大太太和二太太不知道贾母的思绪,  回到自己院里,没多久就有人把小姑子送给自己这一房的礼物送来了。

看着这些礼物的丰厚,  两个人都不由得又羡又妒,尤其是邢氏,  她娘家败落了,嫁进来没有生育,又不得大老爷的欢心,  钱是她唯一能抓住的东西。

她是贾府里出了名的向钱看。

对比一下同样没有生育的小姑子,  邢氏怎么能不妒忌?

王氏也把钱看得很重,  她生了两子都被养在老太太眼皮子底下,  她想要亲近一些,  贾母就有话说,  另外说是管着中馈,  实际上一些大事全都要问过贾母,她根本做不了主,男人虽然比大伯端方一些,却也过于宠爱赵姨娘,她手里有钱,才有安全感。

*

时间流逝,转眼,梅姨娘的胎满了三个月,周大夫也松口了,可以不用一直躺床上,可以下来走几步,但不能劳累,不能过于激动……虽然有许多限制条件,却也让人安心了一些。

见状,老太太重提去庙里还愿,给佛祖塑金身的事,另外还要给穷苦人家送过冬衣物,最后一个被林如海拦下了,“等到孩子出生再做也不迟。”

老太太有些不乐意,但还是同意了,“我知道了,那就先推迟吧,我让人先做准备。”

看到老太太这么大张旗鼓,梅姨娘看了自然是高兴的。

老太太重视她,重视她肚子里的孩子,这是大喜事儿啊。

在梅家这是不可能出现的事。

她姨娘生她弟弟的时候,祖母和父亲都只是一般欢喜,因为嫡母已经生了几个嫡子了。

但林家不一样啊,她肚子里的,有很大可能是林家的长子!

只要贾敏一直没有生育,论嫡论长,到时候她的儿子就是接任林家最佳人选!

到那时候,她就算不是妻,也没有人可以小瞧她!

因为怀抱着莫大的野望,哪怕是身体好了一些,因为前车之鉴,梅姨娘也按耐住了自己,仍旧待在梅香院不出门,好好养胎,只等着儿子出生再一鸣惊人。

相比起这位进取心强烈的同事,云舒瑶仍旧咸鱼,要对比起来,怀孕之前她的日子悠闲,怀孕之后她的日子还是很悠闲。

因为怀孕,她不用每天打卡,时间都是自己安排的,每天睡到自然醒后起来吃早饭,然后散散步,散完步了,看看书练练字,修炼一下,等到下午的时候她就会跟着王嬷嬷她们学习她认为有用的技能。

老太太会不定时的打发人过来看看她,了解她的情况,林如海他只要有空,基本上每天会过来一趟,时间不定,有时候会留下来跟她一起用餐,有的时候就是来坐坐就走。

把他来的时间当做上班时间的话,最长也就是两个小时。

短的话,他一盏茶的功夫不到就走了。

两个小时,对比一天二十四小时,上班时间八小时制来说并不多,而且林如海来了还能指点她一些东西,说探花郎学富五车一点没夸张,他的知识面太广了。

他并不只学了科举的书籍,很多其他方面的书籍也有所涉猎。

林如海也喜欢和她谈论这些东西,时不时他的这个姨娘就会有一些让他眼前一亮的说法。

角度不同,看待的事物也不同。

林如海也发现了,虽然云氏不爱往外走动,但是在看的书这方面,除了四书五经她不爱看,其他的就没有不喜爱的。

爱好广泛。

因为有这个共同语言,在梅姨娘那边他停留的时间要少一些,加上梅姨娘孕期反应大,能吃的东西少,林如海比较少和她一起用饭,梅姨娘有些不满,却也没有说什么,更没有说要留他住下。

按照时下的规矩,怀孕时是不能和男人同床的,要是真留下了,得要分床睡,有些人会在这种特殊时期安排丫鬟服侍,不过林如海对丫鬟一般,梅姨娘也不想给自己创造竞争对手,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安逸的时候,时间好像按下了加速键,转眼,就到了康熙二十七年的年底。

这是林家各地庄子产业汇报的时间,林家变的繁忙起来。

云舒瑶也有个庄子,因为买到手还不到一年,产出少,除了一些豆子就是养殖的一些家禽,云舒瑶让庄子上的人把大部分家禽卖了,然后分别给娘家和大伯家送了一些过去。

她在老家置办这么一个小庄子,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离家近,有条件就可以帮衬家里。

她在这里吃香喝辣的,但是人家还是原来的样子。

虽说不愁吃穿,但吃穿的质量也不会太好,云家吃肉是算计着来的,有这些家禽,过年的肉类是不用再去外面买了。

他们确实不好拒绝,但是她那个小庄子的产出也是有数的,宋氏算了一下帐,为女儿着急。

这收益可真不多,而且女儿还让庄子上人做了那么多的准备,说是来年要种花,她不明白,种花能有什么产出?

难道她要做胭脂水粉卖?

好似是这样,还为此特意买了两个年轻能干活的丫鬟放在家里,说是现在还不熟悉,让她培养培养,在宋氏看来,这是找理由补贴他们了。

家里这点事儿她自己就能做好了,没有必要花钱买丫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