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木子蓝色)_第376章 新官上任遇妖妇(1 / 2)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76章 新官上任遇妖妇(1 / 2)

    第376章新官上任遇妖妇

    临近年关,事务繁忙。

    本来说年后才正式就任雍州治中,可扫荡城南鬼市行动后,武怀玉直接升为雍州别驾,皇帝让他立即上任。

    早朝后,怀玉便去光德坊雍州衙门上班。

    光德坊就在西市之东,离怀玉最早的宅子所在怀远坊对角。

    雍州府衙其实有些破旧,李世民曾经做过雍州牧,但也只是遥领,实际任事的一般都是别驾和治中,杨恭仁、高士廉等先后任职,可却也多是兼职。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没几个官员有兴趣来修衙门。

    雍州衙门甚至连官员的官邸都没有,只有几间官员轮值的值房,大小官吏都是在家住宿的。

    武怀玉不是头次来雍州廨衙,不过这次却是以长官身份来的,雍州牧现在是由九岁的汉王元昌遥领,所以他这个别驾就是雍州府实际长官。

    衙门一众官吏都全来迎接,就连同城的长安、万年两县的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六曹诸参军等有品级官员,也全来了。

    场面搞的挺隆重。

    没有谁敢轻视这位雍州别驾,人家可还兼着刑部侍郎、太子右卫率、太子洗马、崇贤馆主等职,甚至还有个冠军将军号。

    当然,身为天子脚下的官员,他们也基本都知道武怀玉还是六扇门的郎中,真正的天子心腹。

    实封六百户的翼国公啊,哪怕他才二十岁,可谁敢轻视,人家诛过罗艺、灭过梁师都、还杀了王君廓,手底下死的都非无名之辈。

    刚刚的三衙联合突击行动,更是把礼部尚书豆卢宽都给弄免职了,左卫大将军、华州刺史、驸马柴绍也都被降旨责罚,被召回朝改任右骁卫大将军,其弟也被免去刺史之职,除籍为民。

    另一位驸马豆卢怀让,也被免去刺史之职。

    雍州府原先管辖二十多县,去年开始裁并,也是在武怀玉建议下,渭河南北两岸,各保留九县,总领十八县。

    雍州府跟一般的州衙不同,长官不称刺史而叫雍州牧,佐贰官也不叫长史、司马,而叫别驾、治中。

    其下属官吏倒也跟其它州衙配制差不多,只是品级要高些,有录事参军、六曹参军、参军、博士、录事等。

    雍州衙门占地倒也不小。

    有数重门,正厅堂、内厅、诸曹司的若干院落,还有厩库、传舍,甚至还有鞠场,以及食堂,以及供值班人员休息的寝室。

    此外还有亭榭、池塘,有花园。

    甚至还有自己的雍州监狱。

    玄武门之变时,雍州治中高士廉是李世民妻舅,便武装了雍州狱中囚徒,突袭芳林门,协助玄武门。

    那些囚徒们倒因此也立下拥立之功,许多待决死囚不仅赦免,甚至有些因杀敌立功还获得封赏。

    被众星拱月般迎入廨衙正厅。

    各级官员一一前来拜见。

    治中李弘节还在从并州南下的路上,紫袍玉带金鱼符的武怀玉,便在一众官吏中格外的显眼。

    雍州是京畿要地,但仍只是州,要到唐玄宗的时候,才升格为京兆府,府比州要高。

    此时的雍州仍仅是上州,也就是州牧、别驾、治中比一般上州官员级别高,其它官吏都跟一般上州是一样的,只是升迁序列上可能要优先些。

    六曹参军、录事参军都仅是七品绿袍小官。

    倒是长安万年两县的县令,都是正五品的绯袍官员,其它十六县的县令,则是正六品上,两京县丞也是从七品上。

    身着绯袍的长安县令也算是熟人,杨纂,弘农杨氏子弟,他是杨素那支的,他爷爷跟杨素的爷爷是亲兄弟,所以隋大业年间他爹温州刺史,他为朔方郡书佐都受到牵连免职,后来爷俩迎李渊,仕途也还可以,从侍御史干到如今正五品的长安县令。

    先前怀玉要去盐州做刺史,杨纂还给过不少建议。

    杨纂这人做长安县令也有几年了,挺有名,不过是酷吏之名,都说他不喜文雅,好用酷吏,得罪人很多,甚至为不少同僚所讥,可杨纂行事就是如此,我行我素。

    在这次三衙联合突击城南鬼窟的行动中,武怀玉就特意让他负责带雍州的人马,杨纂也没负怀玉所望。

    当时突击,牵涉到许多权贵豪强,但杨纂可谁的面子都没买,铁面无私。

    万年县令也算是熟人。

    房玄龄妻子娘家人,范阳郡公卢承庆,怀玉在陇右时他为秦州参军,跟怀玉打过交道,武怀玉觉得他人不错,没什么五姓子的那种高高在上鼻孔看人的傲慢,在豆卢怀让的介绍下,也算交了个朋友。

    后来皇帝让官员们举荐贤良,怀玉推荐了张行成、张玄素等一众人,也举荐了卢承庆,

    当然卢承庆身份显贵也比较有才能,他爹卢赤松曾任河东令,早就是李渊的朋友,很早响应李渊,因此得封范阳郡公,不过他很早就去世,卢承庆早早继承了爵位。

    不少官员举荐他博学有才,李世民召他入京面圣,亲自考校后赞赏有加,直接晋升六品考功员外郎。

    然后现在又升任正五品万年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