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青青绿萝裙)_第133章 重百姓古代怎么施粥(1 / 2)_我妻薄情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33章 重百姓古代怎么施粥(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4685 字 2023-04-26

太妃停灵七日,  下葬。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王府出发,哭的哭,敲鼓的敲鼓,  灵车最前,  后面跟着其他的车舆,白幡随风飘动,  哀声不绝,  一声声得人肝肠寸断。

        但知的人都知,唯一的血亲,小郡主满脸苍白,神『色』麻木,  全无哀痛,哭得厉害的是专请来的哭灵人,全是拿钱掉泪。

        一路,  围观的百姓神『色』冷淡,  指指点点,有人偷偷“呸”了好几声,只有各官眷在口设了路祭,应付差事。

        不得人至。

        入葬后,  长史按照事的约定,投缳自缢。

        程丹若说他“殉主”,是“忠仆”,  赏赐他家百两银子,十匹布,两副好的棺椁,一副给他本人,一副给他被鲁王凌虐而死的女儿。

        前种种,  至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是收拾囊,这都由王府老人包办。程丹若的主要工作,就是拿着筹集来的银两,赈济兖州的灾民。

        但她对古代赈灾两眼一抹黑,思量再三,主动拜访了兖州知府夫人。

        知府夫人很惊喜,这白得的人情,不卖白不卖,立刻派人通知知府,让他借出师爷协助。

        “这位师爷是我家老爷在蜀地发掘的,虽只有秀才功名,却熟知钱粮事,保准给你办好。”知府夫人拉着她的手,亲热地说,“你尽管使唤就是。”

        三司夫人都是品夫人,面再亲热,也不觉得与程丹若有多少利益往来,出点钱买一个在皇帝前卖好的机会,也就结束了,并不多费结交。

        但知府夫人不同,她家底蕴薄,多个人多条路,谁知谁有造化呢。

        就这样,程丹若空手套白狼,借来一个人才。

        这位师爷确实能干,特别擅长处理杂事,和她说得白白的。

        首,施粥的地点不在路边,那样容易阻碍交通。一般都是寺观社庙,也就是寺院、观、社学、神庙之类的能容纳大量人且交通便利之处。

        然后,备下一些物品:“土灶座,大锅只,水缸只,水桶一对,扁担一条,吊桶一只,缸四只,缸盖四个,长柄大水杓四,粥碗数百,竹梆一个,号筹数百枝”,这就是粥厂的基础设施了。

        每天早开始熬粥,熬两个半缸,微火温着,等到外头聚集了一定人数,就准备发号筹。

        比如说,这家粥厂比较大,供三百人,那么就按照1-300,给灾民发号筹。拿到号筹的灾民,交一个,进一个,以免闲杂人等混入。

        300个人全部进去后,关不放人了。

        里面的300个人,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排排坐地,面对面,肩靠肩,中间隔允许一人通过的空隙。

        全部坐好,有人敲一声梆子,雇工们就开始舀粥发放,一人一瓢,吃得快的不给添置,吃完走人,不许外带,碗筷都要交。

        之后重新发放号筹,让300人进来坐下,敲梆子,发粥,如循环往复。

        假如到日落时,粥有剩余,就在附近寻找生病的贫苦之家,给她们分发粥食。

        程丹若罢,专问:“『妇』人如何?”

        师爷答:“专借一屋舍予『妇』人安置。”

        她,又问:“乞丐如何?”

        “乞丐污秽,且拉帮结派,不准他们擅闯入内。”师爷答得顺溜,“若日落时有剩余,在口分粥即。”

        程丹若这才点头。

        师爷告诉她,假如她有人手,最好每个粥厂都派人监粥,以免拥挤推搡,或者哄抢喧闹。

        程丹若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刘副千户,让他派出百余人维持秩序。

        “有什么要注意的吗?”她谦逊地问。

        师爷:“最好命人在粥厂设香案,每施粥前,命其叩首,跪谢天恩。外,有些青衿儒士虽贫苦饿病,亦羞于嗟来之食。不妨送于米票,令其家丁领取。”

        程丹若:贫苦之家有家丁?

        她不理解,不过马融会贯通:“这等人家,恐怕也不准女眷领食。这样,若『妇』人前来领粥的,额外给两糙米,钱由我来出,以宫中的名发出去。”

        次来兖州,她其实没带多少银两,但目前手头有一千两现银。

        哪来的?

        郡主赏的……

        简单说,鲁王府给她的贿赂。

        现在捐出去,就当替鲁王赎罪了。

        而以宫中的名发放,在一些迂腐的人看来,或许更容易接受。

        随后,程丹若叫来护卫们,让李伯武负责与粮商商议,尽量低价购买米粮,死去的赵护卫的弟弟赵望,略识几个字,为人老实忠厚,就让他和钱负责管账目收支。

        至于她自己,选择不定时突击粥厂,抽查粥的质量。

        按照师爷的说法,有几点是必须注意的:粥必须趁热,不掺冷水,否则易生痢疾,因粥厂聚众者甚众,恐秽传染,要定时焚烧艾叶熏染。

        程丹若没到,古人对赈灾已有如确的认知,赶忙应下照办。

        时间已经进入十一月份,天越来越冷,程丹若每日怀抱手炉,坐车去粥厂巡视检查。

        老实说,护卫浩浩『荡』『荡』,马车温暖如春,她身着锦衣,头戴卧兔,与外头蓬头垢脸,衣衫破烂的百姓,仿佛两个世界。

        她的巡查,像极了一场讽刺的戏剧。

        更恐怖的是,每到一处,雇工监粥就会吆五喝六,要领粥的百姓跪在雪地里,她磕头。

        他们磕得真实意,感激涕零。

        程丹若深感恐惧,硬着头皮查了三天,确认粥米都完好,『妇』女那边也确实能多领到一些糙米,终于决定换别的事做。

        她开始募集仆人的旧衣。

        郡主进京,不能带走所有人,王府里的仆人要遣散大半。

        程丹若就命人赶制了一批新棉衣,以新换旧,迅速筹集了一批冬衣。同时,联络知府夫人,请她带头,捐了一些家中仆人的旧衣。

        不要小看官夫人的带头作用,兖州府富户户不少,今年叛军的消息多少吓到了他们,也愿意捐赠。

        当然了,只有王府的棉衣是塞了棉花的,其他的旧衣塞的都是柳絮稻草,寒酸得很,不过,即便如,这于贫寒人家而言,就是度过一冬的关键所在。

        十余日后,郡主的李收拾完毕,准备京了。

        程丹若拿走账本,连夜清算,基本对得,结余有数千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