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西街的宅子没有意外,他们夫妻要一直住到死,不能随意糊弄两下就搬进去,否则,鸡零狗碎的不如意折腾死人。二来,刚升官就急匆匆自家里搬走,难免落人口舌,有见利忘义之嫌,不够孝顺。
谢玄英拧起眉梢:“这事不好办。”
“好办。”程丹若早有腹稿,“我们先修前院,然后是正院,其他不管。”
他摇头:“这怎么能住人?”
“住着但不过夜。”她说,“前厅修好了,今后拜帖贺礼都送那边,也在那里见客吃饭。平日里,我白天去那边待着,既能顾着家里,又能做点别的事,晚上若有空便回霜露院,遇着雨雪天气,就直接住下。”
古代分家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字面意义上的各起炉灶,拆伙吃饭。
所以,在西街宅子搭厨房做饭,其实就有分家的意思,加上开销各顾各的,就算和靖海侯分开了。
睡觉不过费点灯烛钱,亲爹还没死,谁也不至于在这些小事上计较。
“等到宅子都修好了,咱们再挑个好日子搬过去。”她征询,“你说呢。”
谢玄英想想,道:“也是个办法,到时候先让光灿住过去。”
“那就先这样。”程丹若呼出口气,“早点睡吧,明儿早上我们过去看看。”
她有点期待,“我还没见过新家呢。”
谢玄英瞥她眼:“种石榴——”
程丹若:“闭嘴。”
他撇过唇角。
醉酒的夜晚除了睡觉,别的事不好做,遂早早睡下。
次日,程丹若和柳氏请过安,坐上马车去西大街看宅子。她专门掐表,坐马车大概20分钟,如果骑马,估计在10-15分钟。
想想也是,谢家到西大街宅子,最多3公里。
又问谢玄英左右的人家。
他回答:“这边是承恩公府,再往前是安陆侯府,隔条前海大街就是永春侯府。”
程丹若顿时疑惑:“大家都在前后海,怎么独你家在中海?”
“我们家原是定国公府的宅子。”谢玄英解释,“开国初,六大国公的宅邸是环皇城而建的,皇城西是定国公府、镇国公府,南面是魏国公、郑国公,东面是成国公、靖国公,四大侯府便聚在了北面,拱卫皇城。”
她恍然:“原来如此,但我看这边不止四家啊。”
“公主府、驸马府,还有安国夫人家,都在这一带。”他说,“风景是好,就是挤了点。”
程丹若笑了。
转眼便到了新宅。
大门很阔气,一路进去,都是公侯府邸的气派,只是屋檐长草,野猫横行,里头的家具陈设全都不见,空荡荡的,有股荒芜颓丧的落寞感。
程丹若和谢玄英走了前院里外,商议如何修改。
“规制改一改,拆掉左右梢间,改成耳房。”她道,“其他没什么好改的,都是中规中矩的布局。”
谢玄英问:“届时你在里面,还是到外头来?”
“在正院吧。”程丹若道,“京城是非多,规矩点好。”
“那就在正厅的东梢间里给你加张桌子,再架个屏风好了。”他说。
“也行。”家居摆件是以后的事,姑且不考虑。
又过二门,在正院里溜达。
正院是一个“日”字结构,和霜露院最大的不同就是院子后面还有一个后院,多是给男主人的妾室子女居住。
前头的院子载着两棵西府海棠,初春已经绽开花苞,后头的院子则是两棵石榴和两棵玉兰。
正房与厢房之间,皆以连廊衔接,风雨无阻,十分便利。
程丹若:“好大。”
“和家里的正院是一样的。”谢玄英道,“你没去过明德堂后面吧?”
“后头住的谁?”
“父亲的几个姨娘。”谢家儿子多,且都成家了,妾室们没法独居小院,只能在柳氏眼皮子底下过日子。
程丹若问:“我们这儿怎么安排?”
“东穿堂的两间屋改浴室,剩下的西穿堂和后院,就当仓库使。”谢玄英道,“再往后是三间抱厦,你看是不是给丫鬟们住?”
程丹若穿过后院的三间正屋,就到了后头的抱厦,这里和后罩房差不多,三间屋子都窄且小,不过给丫鬟住就尽够了。
“好。”她算算,“这才四进,还有一进呢?”
“在后头的园子里。”
谢玄英带她穿过角门,又行过夹道,入眼便见一片花园,假山、亭子、水阁、湖泊、小楼,一应俱全。葱茏的树木掩映,还有见到一些琉璃瓦,可见还藏了别的院子,只不过无人打理,荒草满地,总觉得随时有蛇虫鼠疫会窜出来。
“诶哟。”她大摇其头,“这园子不清理干净,晚上还真不好住。”
“收拾这园子,恐怕就得七八千两。”谢玄英看着就烦,没心情赏景,“原就有西北和东北两个角门,先锁了吧。”
程丹若点头。
接着,又看起了东西跨院。
西跨院没什么好说的,规规矩矩的三进,前院是外书房,东跨院只有两进,前院和后头的东小院,后头便是一个小花园,也有山有水,风景别致。
里外逛完,程丹若累不轻,直接坐在游廊的栏杆处。
“定西伯家以前肯定也深受宠幸。”她吐气,“这也太大了。”
谢玄英思量道:“我看,园子就别去管了,把墙砌高,任它荒着去。左右你是不耐烦常在家,东花园走走也够了。”
程丹若同意。这宅子看面积,前面的房舍占一半,园子也有一半,和大观园没什么区别。
“园子估摸着是别家不肖子孙卖了的。”谢玄英道,“改建这么处园子,怎么也要十万两。”
程丹若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他默然。:,,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