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燕提出了郑克殷觉得相当不错的建议,“或许,此事可以不急于一时?
“我知道收化百番是阿殷你所提出的壮大扶桑的一贯策略,能越早完成自是越好。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说,既然菩毛族人多势众,一时难以消化,其实完全可以放着不管。
“待到你期待湄凿国所建立的整套体系建立,湄凿国届时彻底依赖于我们青丘国,以及我们有可用的精力和人力了,再对黑齿山发动征服,为时也不晚。”
阿燕说得不错。黑齿山沟壑众多,所产资源也不过黑曜石、煤炭和一些红铁之类的,不像嘉洲谷地有丰富的土地和黄金,对于瀛洲王朝而言并不是急于攻略的方向;
加之菩毛、鸣实二族的语言并非属于佩努蒂语系,从蔡卓谷西征的经历来看,要对他们做充分的语言文化调查记录难度也很大,那还不如先放着。
当然了,掌握了大量原世界线近现代历史资料的郑克殷知道还有一种办法来确保黑齿山两族友好并利用他们的人力:让湄凿国毕临平原上的葡萄种植园招募两族山民前来做工。
这样除了能够让葡萄种植的规模迅速扩大,还能够在他们做工期间用烈儒教和汉语、苗国语加以教化,使他们对南方的文明之地心生向往,逐渐积累,终有一天会形成质变。
既是如此,郑克殷便只做了简单的记录,晚些时候写成书信,通过沈瑞来交给刘却和余金声,具体能够执行得如何,则要看他们的能力和造化了。
巡视之旅到了橡阳之后,郑克殷带着妻子、随从上了岸,一时竟感觉此地一时拥挤不堪!
这是因为蔡卓谷在这段时间里带着中军将士、先知门徒以及雇佣兵代表进入内陆,成功地将大部分平原部与北山部苗国人陆续迁了过来!
而为了授予田地,橡阳州的垦殖范围迅速扩大,朝着东、北两个方向铺展开来;而其南侧隔水道相望的白杨岛也被大幅度地清理了土地。
橡阳州衙门预计这里最终能够拥有多达七干口人,并且由于郑克殷的有意安排,届时明人、澳龙人、苗国人将会非常均匀,皆在两三干的规模。
再加上汉番混居的格局,各族人为了互相沟通,将必然只能学习和使用官话。
想到湄凿国那头既是发展缓慢,结合在橡阳所见,郑克殷便心中又生一计——
要不允许湄凿国从橡阳吸引一些人迁去做工?
可以想见,即使开放这样的政策,响应者恐怕也不会有多少,毕竟橡阳这儿比毕临平原还是要舒服一些。
但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待到新来的苗国番民发现他们因缺乏农业经验逐渐失了地,为保生活,他们就会认为去湄凿国拿钱种葡萄,或许会是一条新的出路。
更别说湄凿国的澹部苗国语和他们所讲的福部苗国语有一定相似性,学起来还算便利。
再加上更晚一些时候,郑克殷还会对苗国人的最后两部生番中山部和南山部下手,有更多的新来番民,便也就有更大的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