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随轻风去)_第636章 有趣的地方(2 / 2)_大明话事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636章 有趣的地方(2 / 2)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3557 字 3个月前

    如果不是左布政使刘东星这个巡抚之外的最大人物庇护了李贽,还指不定闹成什么样子。

    在不清楚林泰来如何看待李贽的情况下,施纶也只能尽可能的客观说明情况。

    功名到了林泰来这个地步,左手九元右手文坛盟主,已经不屑于隐藏自己的文化观点了。

    如此便对施纶说:“所以说湖北有了李贽这样的人,岂不有趣?

    如果你们罩不住李贽,就送他去苏州吧!我建了所横塘学院,可以请他在那里讲学。”

    “呵呵呵呵。”施纶陪着笑了几声,心里迅速记下,林九元对李贽倾向于认可。

    等回到武昌府,该提醒东主秦中丞不要在这个争议性问题上与林九元意见相左。

    谈兴正浓的林泰来又继续道:“至于湖北第三个有趣地方,就是楚藩在此。宗室笑话里,楚藩三分有其二!”

    听到这里,施纶再次“呵呵呵呵”的笑了一遍,像是为领导讲笑话捧场一样。

    楚藩指的就是楚王,封藩于湖广,王府就在武昌城里。

    在大明藩王世系里,楚藩宗室规模算是比较大了,虽然没有开封周藩那么夸张,但也有十几个郡王。

    当然最关键的是,楚王府算是最富裕的王府之一,起码比周王府富裕多了。

    但说起楚藩,在文臣眼里确实挺乐子的。

    四十六七年前,楚王世子指使武士在宴席上,用铜锤当场锤杀楚王。

    这是在个大明史上,唯一世子杀亲王父亲的案件,相当之炸裂。

    然后连续两代楚王都是婴幼年继位,对楚藩其他宗室彻底失去了威望和约束力。

    随即楚藩宗室就陷入了混乱状态,各种乱七八糟的骚事层出不穷。

    比如几家宗室为争夺某家财富,打群架混战时,不小心把路过的通城王打了。

    这位通城王可不是普通郡王,当时楚王年幼,通城王代为摄理王府事务,相当于楚藩摄政王。

    被打的摄政王暴怒,随后联合文官反杀那几家宗室,抢走了财富。

    故而听林泰来提到楚藩,施纶真以为是在讲冷笑话。

    他笑过后又说:“其实楚藩现在应该还好,毕竟本代楚王到了而立之年,已经长大成人,而且身体康健,不像是会早逝的样子。”

    以前楚藩乱子多,主要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大部分时间楚王幼弱,宗室完全缺乏管束,类似于一个大家族没有族长。

    现在楚王长大成人,只要重新将宗族之长的威望树立起来,乱象应该就会减少。

    这时候林泰来反而笑了,隐晦的说:“楚王成人,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这才到哪?你们都以为闹剧已经结束了?其实楚藩的真正大乐子才准备开始!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晚明有明宫三大案,其实在万历中期,楚藩也有一个藩王版本的三大案,一个比一个乐子。

    楚藩三大案的核心要素,就是围绕肥羊楚王的家产展开充分说明了什么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还有个巡抚,在楚藩三大案中,奉旨审问宗室,却被一群宗室起哄打死。

    若大明宗室乐子有一石,其中八斗在楚藩。万历中期在湖北特别是武昌做官,绝对不会寂寞。

    聊天得多了,更加熟悉后,施纶的胆子也就大了,问道:“九元公为何如此说?楚藩难道还有什么不妥?”

    在无关紧要的时候,林泰来不介意展示一下自己的“预判能力”。

    这也是一种人设塑造技巧,当别人看到自己的预判屡屡成功后,在遇到事情时,自然而然的就会信服自己。

    于是林泰来就预言说:“楚王数十年来积弱,而宗室久不受约束,桀骜不驯已经根深蒂固,如此干弱枝强,岂能不乱?

    而且还有个关键是,楚王太富裕,其他宗室的日子又不好过,差距太大,不患寡而患不均。

    你们看吧,楚藩内乱只会越来越激烈,宗室和楚王之间必将如同仇敌,至于何时能平息,只有天知道。”

    无论信不信,施纶这时候只能说“九元公高见”!

    如此一路过去,在汉口转入江水,抵达武昌城汉阳门外码头。

    此时武昌城有九座城门,每座城门的主要特色都不一样。

    汉阳门面对大江,算是西边正门,也是最重要的城门。

    贵客上下船和入城都从汉阳门走,而且大名鼎鼎的黄鹤楼就在汉阳门这边。

    在码头停船,准备上岸时,作为半个地主的施纶向岸上看了眼后,奇怪的对林泰来问道:“九元公还通知了别人?”

    林泰来答道:“官面上有你们就行,没有通报别人。但是我与荆州袁家有些私交,所以就通知了他们。”

    施纶恍然大悟,难怪岸上另外多了一大批半儒半商的人物。

    这袁家乃是湖北当今最大的粮商,实力强劲不单指的是规模,而是大范围跨区域长途买卖的能力。

    这袁家每年能稳定的向苏州输送数万石乃至于十万石粮食,这种能力就不是其他同规模粮商所具备的。

    横跨上千里的生意,和本区域生意完全是两回事。

    现在施纶明白了,袁家为什么可以安安稳稳的大批运粮去苏州贩卖。

    上了岸后,林泰来便对施纶说:“今晚就不劳烦你了,我先与袁家会聚。”

    施纶有点意外:“啊,这…”

    林泰来说了句:“放心,明天也一样。”

    然后林泰来就转向袁家人,施纶连忙又说:“怎么也得将九元公送到住处。”

    袁家那边已经有个老年文士迎了上来,恭恭敬敬的说:“在下袁士瑜,对九元公景仰已久,今日终于得以拜见!

    犬子数年来承蒙九元公关照,一直不胜感激!”

    林泰来叹道:“令郎袁宏道什么都好,文学优长,人品过硬,就是为人处世太消极啊,总想急流勇退。

    他已经升到苏州府管粮通判了,还在琢磨如何辞官放归山林的事。”

    袁士瑜答话说:“上个月已经再次训诫过了!叫他安心在苏州做官,不然家族无他容身之处!”

    林泰来满意的点了点头:“如今苏州又换府尊。正需要稳定,令郎绝对不能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