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透过纤尘不染的窗户,真能看见月亮。
不仅看起来比平常的更圆、更大,更亮,颜色也不是那种偏冷的灰白色,而是那种空灵柔和的橙黄色,不复清冷,只有柔情。
“挺好看的是吧?但我当时不理解。”
赵清歌笑道:“我说其他教室好像也能看到月亮啊,他说是能,但过一会,月亮就跑到窗户外面去了,教室内的人就看不到了。而经过他缜密的计算,今天只有203这个方位,这个窗户最多的教室,能在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两小时可以全程看到月亮。”
“七点一到,月升,开讲,九点一过,月落,下课。时间刚好吻合,像是命运的安排。李培风还说,中途若有人听得无聊,那就不要听了,看看月亮就走,至少也不算一无所获。”
“哇~~”
“好!!”
这次喧哗声更大了,还有吹口哨起哄的。
在正常人看来台下这么激动有写夸张,但想一想来参加讲座的都是些什么人也就明白了。
来参加讲座的大部分是中文系的学生,就算不是,骨子里也是对文学有所向往的文艺青年,否则不会来参加讲座。
这种人有一个什么特质呢?
说好听的叫;感情细腻,惯唱大风,雅爱悲歌。
说难听的,就一个字;骚。
自认看破红尘,不现实主义,还很浪漫主义,但又时而好悲观主义,平常很正常,只是说话文绉绉,但稍微有点事就痛哭流涕,无病呻吟,盛产精神病,人均抑郁症的这么一群人。
但文学那就是这样的,浪漫至死。
江涑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过这么一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的很广;
“我会给你们两次逃课的机会,一定会有什么事比上课更重要。比如楼外的蒹葭,或者今晚的月亮。”
李培风选择了203为地点举办讲座的这件事儿,则是这句话的延伸,是另外一种,对生活更委婉含蓄,富有诗意的模糊化、美好化。
窗外月色柔美,讲座还没开始,李培风就将一种情绪无言地说了出来……
于慧芝已经感动不行了,眼睛都红了,抓着李启元的胳膊:“老公,老公,你说的,狩月!这是你告诉风风的。”
“对,今天是狩月。”李启元颇感自豪,像身边人炫耀似的科普:“如果你生活在北半球,那么在10月18到21日几天的夜里,月亮看起来会是明亮而完整的,并不中秋节那几天差多少。这是因为在这几天,日月轨道和在傍晚与地平线成最小角。这个巧妙位置才导致了狩月看起来更加而呈现橙黄色。”
“同获月一样,狩月的名字可能也是古代农民或猎人的口口相传,因为这一段时间月亮很亮,可以照亮在山林里疾驰的猎物,于是便叫了狩月。”
“哦,是这样的啊。”
“叔叔真是博闻强识,虽然教马哲,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武问月和徐曼凝在拍马屁,黄天萱坐在后座了然点头。
原来李培风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啊。
李家的家庭状况,已经快要被她摸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