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1845(江南烟雨秀)_第211章 取长沙(2 / 2)_逆清1845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11章 取长沙(2 / 2)

逆清1845 江南烟雨秀 1382 字 10个月前

湘军仿照了明朝戚继光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像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再加上江忠济、胡林翼、刘长佑等人都各自领了一营,其中每营编营官一、哨官四、勇丁五百人,每哨设八队,火器队与刀矛队各半。火器主要有抬枪、鸟枪以及购置的洋枪。全营有劈山炮队二,直隶于营官。另配长夫一百八十人,合计每营六百八十五人。除此之外,湘军还设有营务处和粮台,分别管理全军的军务与后勤。

除了湘军团练以外,长沙还有林则徐在山东、安徽、福建等地募集到的壮勇五干人,以及湖南巡抚骆秉章麾下各营三干人,以及从衡阳逃到长沙的僧王余部六干余人,总计尚有两万余人。

两万装备还算不错的守军,再加上长沙城城墙高大,还有宽阔的护城河,只要不主动出城迎击,完全可以守上半年左右。

林则徐瞥了曾国藩一眼,却低低叹息道:“杀我者,非贼寇也。”

此言一出,众人都有些莫名其妙,唯独骆秉章叹息了一声,他知道其中的缘由——就在林则徐来长沙之前,他曾经向朝廷上过一份奏折,其中有一个作战方案,即集中湖广、江西、安徽四省兵力,在长沙城下进行一番会战,从而扭转局势。

但没有想到的是,朝廷表面上同意了这个计划,可实际上并没有赋予林则徐这个权威,首先不说别的,光是荆州的八旗就不会听他的,不愿意开出荆州城,甚至湖北巡抚赵炳言还以防范教匪为由,将绿营镇标调往了荆州和宜昌,实则是保住了荆州八旗的退路。

除此之外,江西绿营和安徽绿营明面上奉令,可实际上一路上拖拖拉拉,压根就没有主动赶往长沙的意思。

至于赶到长沙的僧王八旗余部,林则徐也不可能指挥得动。

林则徐就是用屁股去思考,他也不相信这一系列做法是荆州将军铁麟和江西、安徽绿营自作主张,若是背后没有道光帝旨意,又怎么可能呢?

说白了,道光皇帝因为满汉失和的缘故,急于需要像林则徐这样的汉人重臣做出表率,也就是需要有战死不投降的决心,从而激励天下。

其次,林则徐一旦身死,那么大清跟英夷之间的谈判也就没了最大障碍,大清朝可以光明正大开放鸦禁,而无需这位老臣置喙。

总之,林则徐的死,在道光看来可以接受,而他只需要林则徐在长沙尽可能拖住复汉军的脚步即可,这样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编练新军,将来也好跟复汉军展开决战。

然而,就在众人各自怀着复杂的心境后,江忠源竟然赶到了长沙城,还带来了一个令人诧异的消息。

贺长龄竟然投敌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林则徐脸色大变,曾国藩更是面色苍白,他们如何不知道贺长龄的分量?

要是当年的陶文公还在,贺长龄投敌也就投敌了,总有人能压住他,可如今陶文公不在,湘湖理学派已经呈现分裂态势,曾国藩固然带着一帮人在保卫乡梓保卫名教,可是复汉军这边也已经有了湘湖两位才子,也就是湖南‘三亮’其中之二的罗泽南和左宗棠,如今贺长龄带着最后一个小亮刘蓉一起投了赵源,双方已经隐隐形成了对垒之势。

林则徐也顾不得许多,当即遣散了众人,仅仅留下了湖南巡抚骆秉章、团练大臣曾国藩,再加上刚刚到来的江忠源,听着对方将事情经过尽数讲了一遍。

曾国藩皱起了眉头,低低叹息道:“庵公此番从贼,只怕让朝廷更加见疑了。”

一旁的骆秉章也眉头挑起,道:“不仅如此,有了贺长龄的名望,怕是三湘士绅已经生出了观望之心。”

曾国藩下意识就要开口反驳,但是话到了嘴边,最终还是化成一声叹息。

骆秉章所言并不假,战场已经摆在了湖南,容不得大家伙置身事外,要么从了朝廷,要么从了赵逆,想要骑墙总是没有什么好下场......湖南曾家已经身在局中,没了选择,可是其他人并非没有选择。

像这种情况下,团练固然还会听从曾国藩的指挥调度,但是相比起从前,总是少了几分随心所欲,多了几分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