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1845(江南烟雨秀)_第229章 福州血未冷(1 / 2)_逆清1845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29章 福州血未冷(1 / 2)

逆清1845 江南烟雨秀 1706 字 10个月前

长乐,三万绿营残部已经被复汉军第二师和第四师团团围住,士气衰竭,上下皆无战意,闽浙总督刘韵珂则在这个时候接到了来自复汉军的劝降信。

这一封信由赵源亲自书写,通过一名被俘后的清军官员送入长乐内,信中赵源言辞恳切,他保证只要刘韵珂愿意率众投降,他可以保证投降人员的生命安全,且对于愿意向复汉军投诚的将士们既往不咎,还可以给他们前往黄埔军校就读的机会,将来毕业后可以根据才能进行提拔使用。

当然,如果有不愿意为复汉军效命者,赵源也提供了选择,可以发给路费,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被俘者不得再加入清军,否则将来再次被俘后将会立刻执行死刑。

总之,赵源在心中情深意切地呼吁所有绿营官兵,大家都是华夏百姓,原本就是同胞手足,不应在这里同室操戈,但凡愿意加入复汉军者,皆可以成为兄弟,皆可以成为同袍,为创造美好的新华夏而努力。

当然,萝卜解决了也有大棒,赵源也声称如果不愿意投降,那么将会遭到复汉军的密集轰击,战场上子弹是不认人的,届时死伤者将数以万计.......

除此,倘若清军为首者顽固抵抗,待城破之日,所有干总以上的军官都要进行审判,想在复汉军这里当大清朝的忠臣孝子可不成,必须要严格表明立场。

为了避免清军上层昏了头,赵源除了命令派人给刘韵珂送去亲笔信以外,还让人抄写了数百份,将它们纷纷用空心弹打入长乐城内,从而利用下层军卒的士气,来逼迫刘韵珂等人做出让步。

随着城外复汉军施压,闽浙总督刘韵珂原本还想誓死不投降,然而福建陆路提督邓树春却不愿意就这么陪着这帮人去死,他联合一部分绿营心腹发动了兵变,控制了闽浙总督刘韵珂、福建巡抚等上百名文武官员,正式向城外的复汉军表示了投降。

长乐一下之后,方孟昭立刻向广州送去了捷报,并询问该如何处理这三万降军。

直到七月二十二日,赵源接到消息后,立刻动身赶往福建前线,同时命令复汉军第二师安排一个团对三万降军进行看管,第二师剩余军队和第四师立刻进攻福州,将这一场战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处理清军降军的问题上,赵源依然采取了分别对待的政策,对投降的清军士卒进行甄别,倘若是被强行拉壮丁拉进来的且没有荼毒百姓的清兵士卒,将会针对这些人的意愿,愿意加入复汉军则先安排进入预备役训练,愿意回家者则发给路费,让其回家。

其次,对于清军绿营中的一小撮顽抗分子,还有那些手上沾满了百姓鲜血且罪大恶极者,则进行了单独的审判,凡是判决为死刑者则就地执行。

原本三万清军降军对于此时的复汉军而言,宛如一颗坚硬的核桃,倘若不管不顾彻底砸下来,只会将外壳和里面的肉一起砸碎,而赵源的这一番措施,则刚好去掉了外壳,可以品尝到里面的果肉了。

当长乐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改编整顿时,复汉军第二师和复汉军第四师也于七月二十五日兵围福州,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长乐投降后,福州城内的氛围便凝重到了极点,尤其是施家祖宗祠庙内第一代靖海侯施琅施襄壮公的灵位前,更是跪满了施家的子子孙孙,他们大多都是汉军镶黄旗的子弟,属于施家的根基。

施肇基跪在灵位前,脸色阴沉无比,他望着面前的施琅灵位,心中却充满了悔意。

难道福建施家真要葬送在这里吗?

片刻后,一名男子不顾祠堂威仪,竟然快步走入其中,他正是施肇基的从弟施肇伦,此时施肇伦的脸色也十分难看,他俯下身体在施肇基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

施肇基低低叹息了一声,脸色顿时变得无比灰暗。

他之前将施肇伦派遣出去,作为密使前往复汉军大营,目的就是为了求一条退路——只要复汉军答应保全施家在福建的地位,那么施家不介意换一个主人,愿意奉赵氏为主,替赵氏看好福建。

然而,这一要求顿时就被方孟昭给驳了回去,因为他已经接到了汉王府的命令,攻下福建后,施家成年男子皆不可免死,一应所有财产土地充公,妇孺发入劳教营进行改造。

赵源对施家的恨意远超众人的想象,以致于方孟昭得到命令的时候,都以为是刺客之举大大激怒了年轻的汉王殿下,以致于才有了自起兵以来堪称最为严酷的一道命令。

“老祖宗,我施家是否还有一条生路,就全看您的保佑了!”

施肇基低低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一切或许是报应,或许是成王败寇,可无论如何,施家都只能努力去夺取最后的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