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相比漕运,自然是更有优势。
海运时间相对比漕运短,成本更是便宜不少。
漕运受最大影响的,便是季节。
每逢粮食收成之时,漕道上往来的官船,运的都是满满的粮食。
漕运通顺,也保证江南的税粮足量、按时、安全、高效地输送到京师。
今年初秋,秋水泛滥,受灾的其实不止其他的地方。
水灾泛滥后,又一段时间没有下雨,紧接着就入了冬。
就连京城的户部仓廪,也受到了影响。
佀钟先把海运的事情放一边,直接说道:“陛下,海运固然可行,可我们户部存的粮食,也不能全部都调到地方去。”
“臣以为,先调二十万石的粮食过去,等到地方粮价回落便行。”
“剩下的粮食,还得留着等待调配。”
粮食存量不足,一直都是户部的一大难题。
今年收入虽然多了点,但也依然是到手多少花多少。
别说到手多少花多少,户部如今国库的资源调用,早就预先调到了十年后。
弘治皇帝的内帑,倒是有一批盐。
可盐是取代不了粮食的。
这么一来,就算漕运通了,那也只能是运一批粮食过去,等当地粮价回落。
弘治皇帝为难的道:“二十万石......”
这数量虽多,但庆阳府这么大。
平均分到地方去,估计也吃不了两天。
而且还得分一部分到平凉府去。
加上当地本来的粮食储备,这几天的时间,粮价真的能完全回落下来?
朱厚照靠近赵策,小声说道:“永西伯,朝廷的粮食能快速到达,粮价必会有所回落。”
“这时候再用你先前那法子,是否能让粮价加快回落了?”
赵策摇摇头。
“殿下,其实无需如此麻烦。”
“朝廷的粮食到达后,粮价便会回落,此时再炒高价格,无异于画蛇添足。”
“搭配海运,减短运输时间与成本,臣还有一个办法,能在朝廷粮食到达当地后,让屯粮的商人主动放粮。”
朱厚照眼前一亮。
“什么办法,你快说!”
两人说话,也没瞒着众人。
大家也都暂时把先解决了的运输问题放在一边,等着赵策说的粮食的解决办法。
赵策道:“如此看来,此次赈灾,困难有二。”
“一为运输问题,海运暂时可解。”
“二为粮食短缺问题,即便运输问题解决,也依然会让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一旁坐在后面的户部侍郎陈仁,突然低骂了一声。
“无奸不商,唯利是图!”
“永西伯提议朝廷提高商税,倒成了他们与朝廷对抗的手段!”
赵策道:“这位大人,商人逐利,这是不变的事实。”
“与其骂商人,不如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利用好他们。”
“只要他们能主动降低粮价,此次的灾情自然能解。”
陈仁看了赵策一眼,语气不太热络的说:“永西伯办法多,那你倒是说说,能用什么办法搭配海运,让这些商人主动低价放粮?”
虽然这人与赵策不熟悉,说话的语气也只是不熟络。
但赵策却总觉得,这人的话里,似乎有一丝的敌意?
先前自己在这里说了这么多,他都没有出声。
如今突然开口。
话里还提醒众人,这提高商税是出自自己的手笔。
也就是说,他这是绕了个圈子,在指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