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荇说要送咖啡去检测, 他在网上申请之后,第二天将咖啡快递过去。
检测机构一般只检测农产品,发酵后的咖啡偏向制品, 为此, 它需要比常规农产品更长的时间, 检测机构那边表示,会在七个工作日内给出结果。
江荇对此并不在意,在将咖啡送去检测后, 他开始寻找设计咖啡的包装。
对此,江弋建议道:“这款咖啡太新了,如果你采用市面上那种常规的包装方式,可能很难脱颖而出。”
江荇:“大哥你有什么好建议?”
江弋:“我建议你寻找非常规的包装方式, 比如纸包、竹筒、瓷罐等,只要做好防潮工作就可以, 包装上务必多花点钱,哪怕不十分精美, 也绝不要让产品看起来廉价。”
江弋:“我觉得你的咖啡可能会被用来送礼。”
江荇吸取江弋的建议后,又问了好几个朋友。
杭行一也在琢磨这件事情。
晚上两人一起对自己搜集到的信息。
江荇拿出小本子:“我有点想用陶坛包装。”
杭行一:“陶坛?不是瓷坛?陶坛的防潮效果没有瓷坛好。”
“陶坛的造型会更古朴,瓷坛现在有些泛滥,看起像茶叶。”江荇说道, “用陶坛包装, 上面以泥封口。里面可以再包一层防潮纸。”
江荇说着将自己画出来的示意图给杭行一看, 他有美术功底,能把自己的构想完整地呈现出来。
他画了一个草丛中的陶坛, 黑陶, 红纸, 泥封, 看着非常小巧玲珑,也很可爱。
江荇说道:“我觉得陶坛更有国际气息,效果应当会更好。你觉得怎么样?”
杭行一道:“这个设计不错,现在是要在网上找人把陶坛弄出来?”
“不用,我们附近就有做陶的人。”江荇打开一个自媒体博主给杭行一看,“你看这个村子,他们村子世世代代都做陶,现在只剩一些老太太了,但是陶器做得非常不错。”
江荇:“我想把陶器委托给他们。他们离我们比较近,方便我们实时过去查看。”
杭行一:“是给老太太一个创收机会?”
江荇:“主要还是商品合适,互利共赢嘛。”
江荇说到这里,脸上难得出现了几分不自在:“上次江长发他们来找我,说想回来本地发展,我感觉挺好的,我们现在也有能力了,多帮帮乡里。”
杭行一:“我完全没意见。”
江荇第二天开着车和杭行一一起去找那个村。
那个村叫陶坪村,世世代代都做陶,因为地理位置还可以,这个村的人没怎么搬迁,大部分还留在本村。
江荇他们过去的时候,看见村的一侧到处都是二三层的小洋楼,村的另一侧则是低矮整齐的平房。
这些平房大多没住人。
按照村里的习惯,很多人攒够了钱后会寻找新的地址,另外建一栋房子。
同时老房子他们也舍不得推倒,会留在原地,偶尔维修,等不想维修的那一天,房子就会渐渐坍塌。
有些老人不愿意住新房子,也不愿意和儿女住,就会留在老房子里,他们是老房子的建造者,可能也是老房子的最后一批使用者。
江荇他们直接去老房子找人。
这个村落很少有外人过来,江荇他们的长相也比较有特点,他们走过去的时候,有个老太太一眼就认出了他们是生人,喊住他们:“后生,你们来干嘛啊?”
江荇:“我们想买一批陶坛,奶奶你们这边还有陶坛吗?”
“有。”听说他们要过来买陶坛,老太太热情招呼他们,“你们有什么样的坛子?我家就有,走,去我家喝杯茶。我给你们看看。”
江荇向老太太道谢后,和杭行一一起过去。
老太太现在已经七十二岁,身体还硬朗,和老伴住在一起,日常会做点陶器。
江荇问:“现在用陶器的人多吗?这些陶器都是什么人在买?”
老太太摆手:“不多了,以前多。十里八乡的人小贩都要来我们村进货,推去各个集市上卖。现在人都出去外面打工了,别说不怎么用陶,就算用陶,人也不在家,三年五载都不一定买个坛子。”
江荇问:“那你们做出来的陶器怎么办?”
“先放着。”老太太笑笑,“陶器这东西一时半会坏不了,今年卖不出去就明年卖,明年卖不出去后年,总有卖出去的一天。”
老太太带着他们走到一座平房前。
这座平房还是红砖建造的房子,窗户也是木头做的防盗栏。
他们低头进去房子里面。
房子的采光不是很好,只有半开的窗户和头顶的明瓦能将光照进来。
里面的地板是水泥地板,看着都还干净。
他们进去的时候,有个老爷子在啪嗒啪嗒的抽汗烟,见到他们抬起浑黄的眼睛,仔细打量了一下,然后问自己的老伴:“这是谁家的后生?”
老太太笑道:“没见过,说是来买陶。”
老太太打完又招呼江荇他们:“别站着,过来坐下喝茶。”
老太太从柜子里拿出杯子要给他们倒茶。
她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江荇才注意到她的手一直在抖,可能是帕金森症状。
老太太很热情地给他们倒了茶,那是用本地茶叶泡出来的粗茶,浓且苦,深黄的一杯,没有什么香味。
江荇和杭行一都没有嫌弃,端起杯子喝了好几口。
老爷子看他们这喝茶的架势,乐了,露出没牙的嘴:“你们一路走来渴了吧?”
江荇点头:“这茶真解渴。”
老太太热情的从房梁下吊着的篮子里掏出一袋花生,解开塑料袋让他们吃炒花生:“今年刚收的新花生,可香了。”
江荇抓了把花生,问道:“奶奶,你们这边都有什么陶器?我想要小坛子。”
老太太道:“都在隔壁屋放着,要不你跟我过去看看?”
江荇点头,老太太便带他们过去看了。
隔壁屋放着一屋子陶器,从缸到碗,大大小小,什么都有,底下垫着稻草,可能为了防止磕碰,底下垫着稻草。
从稻草的颜色来看,最早那批陶器做出来起码放了两三年。
老太太说道:“坛子都在这,大大小小都有,酱菜坛子、油坛子、酒坛子、花坛子……你看要哪种?”
江荇仔细看,除了花坛子外,其他坛子都是瓮状,上面收口,搭配个盖子,还能用水密封。
江荇用手摸了摸,黑陶坛入手光滑,摸着触感很好:“奶奶你们做坛子的手艺真不错。”
“那可不,做了一辈子的老手艺。”老太太期待地看着他们,“有合适的吗?”
“有。”江荇笑,“我要十个酱菜坛子、五个酒坛子和一个油坛子。”
“哎哟,这可是大生意。”老太太笑得皱纹都舒展了开来,“一个二十块给你行不?奶奶再送你个花坛子。”
江荇:“行。奶奶,你们这里能定做坛子吗?”
老太太问:“定做什么样的坛子?我去问问我家老头子。”
江荇掏出手机,给老太太看她画出来的图样:“大概是这样。”
老太太将手机拿得远远的,仔细看过后说道:“这不就是普通的罐子嘛。”
“说是罐子也行。”江荇笑着说道,“总之我想要这么一个小罐子。”
老太太把手机拿给老爷子看,老爷子看了说道:“这个能做。”
“好做吗?”
“还行,这么小的罐子,费不了多少力,你要多少?”
“先来一万个?”
老爷子惊了,放下手机,转头仔细打量江荇,确定他是否开玩笑。
江荇笑眯眯地让老爷子打量。
老爷子说道:“一万个罐子,那可不好做啊。”
“是不好做。”江荇道,“除了数量有要求外,还得看罐子的质量。你能先做一个小罐子让我看看合不合适吗?”
“行是行,你真的要跟我们做那么大的生意?”
“其实我来是想请你们村现在还在做陶的人一块做这个生意。要是顺利,我希望这批罐子一个月之内能做出来。”
老爷子理解地点头,啪嗒啪嗒抽了几口旱烟:“那我先把你要的样品做出来?”
“好。我在旁边标了我想要的数据,你看这个数据行吗?”
江荇将手机上的图片放大给老爷子看,他标明了罐底的直径,罐口的直径和最大之处的直径。
这些数据是他觉得最符合心意的数据。
老爷子仔细看了又看,拿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番,最后点头道:“这个数据可以,没问题。”
江荇又对罐子的顶部,底部和釉色有要求。
老爷子都答应了下来,表示会多做几个,最后让他挑选。
江荇问道:“就这么一个罐子,大概需要多少钱?”
“这么点的罐子,要不了多少钱,六块。你做得多,给五块一个就可以了。”
江荇答应了下来。
双方约定好交样品的时间,江荇将买的坛子搬上车,打算下次再来拿。
老爷子站起来,背都有些驼了,但还是坚持跟他们两个年轻男性一起把坛子搬到他们车上。
老太太则把他们吃过的花生包起来塞到车上,让他们带回去吃。
江荇刚刚在喝茶的时候吃了好几颗花生,老太太以为他喜欢来着。
等车开出去一段距离,江荇回头看了一眼已经快消失不见的小村落,对杭行一说道:“无论罐子做出来怎么样,我都决定把它们作为咖啡的包装。”
“不怕出来的成品效果不好?”
“没关系,就算出来的产品效果不好,我们也可以打原生态的标签,到时候再缠点麻绳贴张手写标签,不会难看到哪里去的。”
江荇轻声说:“我觉得这些纯手工制作的罐子就已经很高级,除此之外,我希望他们的日子能过得更好一些。”
刚刚那个老爷子老太太,儿女也有建好的小洋楼,希望他们能搬进去住。
只不过儿女都在城市里打工,只剩下他们在农村留守。
他们不愿意将儿女家一年只住一两次的房子住旧了,才一直留在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