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醴河平原国土规划司有折子送来。”
林府寿宴一个月后,吏员选拔考试前夕,林德康送来一本需要重点注意的折子。
听到这个衙署的名字,李洵心中便把这司职与负责人对上号了。
醴河平原国土规划司司长,是魏平光的长子魏卓正。
此人是魏平光推出来,作为魏家新一代掌权人的。因为魏家是醴河平原的望族,所以作为考验,李洵将醴河平原的土地改革一事交给了他。
不过,打开折子,李洵就发现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
截止正月中旬,他手下的各路军队已经全面占领整个醴河平原,并且开始准备进军江南。
占领从来都只是第一步,李洵要的,是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人人能吃饱穿暖。
所以,每人五亩地,是他绝对不会动摇的国策。
这项国策,在边陲之地和历经战乱的地区推行都很容易,因为地广人稀,且很多土地的所有者都离开了,推行政策基本上是在已经被异族破坏的基础上建立新政,阻力很小。
但事情放在人多地少,且土地都集中在豪门望族与大地主手里的醴河平原,阻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要给没有田地的平民百姓分田地,就只能从豪门望族与大地主手中剥夺。损害这一批人的利益已成必然。
对于中原的自己人,他的政策相对要温和一些,打算先礼后兵。
对于那些大地主们手中的土地,他一开始采取的是低价赎买政策。
据林德康所掌握的情况,如今豪门望族与大地主们所掌握的土地分为两部分,红契与白契。
所谓红契,便是交易时在官府备案过的土地。
这部分土地,按照朝廷法令是必须按亩纳税的。
而白契则是土地所有人私底下签订的契约,找了当地有名望的人作见证者,在民间一样具有契约效力,且白契拿到官府登记,随时都可以转换为红契。
但豪门望族与大地主们为了尽可能少纳税,大都不会将白契转换为红契。
他们几十年上百年都偷税漏税,此时的低价赎买,李洵自然也只认红契。其他白契土地,只给十天的登记时间,时间一过,直接收归国有。
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也为了让降低大量钱币流入市场造成的通货膨胀,红契土地基本上也只以市价三分之一进行赎买。
这可是要了那些豪门望族与大地主们的老命。
不管他们有多少金银财宝与其他产业,土地都是他们心中的根本,别说三分之一市价赎买,就是原价,不到万不得已这些人也是不肯卖的。
于是,魏卓正在醴河平原推行的土地赎买政策基本上无法推行。
除了魏家与依附魏家的两三个中等家族主动按照政策将所有土地登记为红契,完成了赎买以外,其他豪门望族与大地主几乎都不肯配合朝廷的政策。
不仅如此,根据魏卓正此次报上来的消息,还有好几个国土规划司的测量人员在当地被刺杀,如今国土规划司人人自危。
“看起来他们是准备抱团对抗朝廷新政了,这事不好办啊。”
林德康摇头叹气。
李洵啪地一声将折子合上,目光中露出森然冷意:
“这些人,胆子是越来越肥了。”
“陛下打算如何?”
“明日大朝上,朕会当众宣布此事,令司法部对此事展开调查,严惩凶手。”
林德康有些忧虑地道:
“这种事,就算是查,只怕揪出来的也只是小喽啰,很难动摇背后之人。”
李洵冷笑一声:
“不叫他们嚣张一阵子,朕怎么知道哪些人跳得最欢。”
于是,第二天大朝上,李洵便公布了此事,并下令司法部派人前往江南追查几起谋杀事件的主谋。
毫无疑问,这事儿很快就在京中传扬开来,许多底层吏员人人自危,生怕被调到国土规划司去,连接下来的吏员选拔考试,原本报农事部的考生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员缺考,就是害怕考上后倒霉地被分到国土规划局去。
在朝中求助无门的旧权贵们暗自得意。
李洵的土地政策,本就是这些旧权贵们迟迟不愿意拥立他为皇的原因。如今的土地赎买政策,对他们而言,就是终于落下了悬在头顶的利剑。
醴河平原的家族们自然是反对得最厉害的。
江南等地的家族觉得唇亡齿寒,同样暗中支持者此事。
他们想得很好,就连当初嘉佑帝也没动他们的利益,如今他们抱团反对,当今陛下也必然要掂量掂量。
既然朝廷不理会他们的诉求,那就别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
于是便有了醴河平原国土规划司丈量人员被杀的事件。
陛下的铁骑再厉害,也管不到每一寸土地上去,基层的吏员推行土地分配政策都有了性命危险,以后谁还敢去。
没有那些基层人员,陛下的政令就别想推行。
至于朝廷要抓真凶,那就给他们几个替罪羊便是,反正那些不是亡命之徒,就是有把柄在他们手中,难道还敢把他们供出来不成?
此事在京中与醴河平原都传扬极广,绝大多数旧权贵都认为此事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影响,朝廷最终还是要对他们妥协。
民间的百姓们,对此却极为愤慨。
谁都知道,陛下赎买田地,收回那些大地主与豪门望族手中的土地是要分给他们这些穷苦百姓。
可那些平日欺压他们的人,不仅不肯配合朝廷的政策,甚至还派人暗杀朝廷命官,实在是坏透了!
哪怕调查结果没出来,但民间的百姓们普遍认为是这些豪门望族下的黑手,纷纷要求官府严惩当地的豪门望族。
上层与下层,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