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七年之期)_第148章 另辟蹊径(下)(1 / 2)_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48章 另辟蹊径(下)(1 / 2)

历史上奥地利帝国在军事领域的做法更是愚蠢至极,将军中的匈牙利将领和士兵全部调往外地驻防,甚至将当地的警察都调换成其他民族的宪兵。

屯驻大军、设立军事禁区、大张旗鼓地搜捕匈牙利残党,先不说会不会被有心人利用,光是这种行为本就是在替匈牙利民族主义者做宣传,同时也是在将或中立,或无心政治的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弗兰茨觉得屯驻大军和设立军事禁区,这两项是毫无意义的做法,元气大伤的匈牙利很难再次发动叛乱。

而且按照奥地利帝国的惯例,军队需要当地提供一定比例的粮食,这对于战后的重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与其让大军屯驻浪费粮食徒增民怨,不如原地将军队解散,只留下一小部分忠于奥地利帝国且正处于当打之年的士兵。

复员的军人既是劳动力,又是消费者。他们不但年轻力壮,手里更有着一定资金。这样不但减小了后勤压力,同时也促进了当地产业的恢复。

这些人稳定下来匈牙利问题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推行德语教育只靠强制在学校和政府中使用德语是远远不够的,当时奥地利帝国的识字率低得可怜。

哪怕是科希策那样的大城市,人人识字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早就安排好了内应,传单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被人刻意忽略。

是像小孩子发脾气一样乱改店铺的招牌和路标,更是毫无必要,只要语言普及率足够高,不需要政府强令,民众们自己就会将其弃如敝履。

所以要解决德语教育问题,第一步应该是普及义务教育。否则就是向空气宣战,把自己累得半死,结果都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此时在匈牙利上得起学的人不超过20%,而普及义务教育在于其强制性、普及性和均衡性。

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受到德语影响的人群会成倍增加,并且在根源上解决困扰奥地利帝国数个世纪的语言问题。

此外苏联时期的扫盲学校也非常值得借鉴,菲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仁斯基那句:

“如果你不会,我们可以教;如果你不想学,我们就帮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此时的匈牙利显得尤为合适.

(菲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仁斯基,俄国革命家,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契卡”)创始人。)

当然一些细节还是不能照搬照抄,比如苏联是以工厂为核心,这对于遍地农田的匈牙利来说显然不合适。

世俗化改革是必需的,但完全摒弃宗教却没必要。

扫盲教育不同于正规教育,扫盲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社会中未识字或识字水平较低人口的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读写和算术能力。

弗兰茨可不指望那些人刚从扫盲学校毕业就能造飞机大炮、搞科研,若他们都能做到这点,那奥地利帝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就可以都关门了。

打压匈牙利文化和民俗,在弗兰茨看来是最愚蠢的行为,这甚至已经超过了自欺欺人的范畴,完全是在饮鸩止渴。

表面上似乎抑制了匈牙利文化的复苏,实际上却是在帮匈牙利民族主义者做宣传,帮他们创造新的匈牙利民族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