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无名 (七 上)
国事,家事,在这个很多人都想化家为国的时代,孰轻孰重,的确不是一两句话便能说清楚的事情。非但李世民一个人对此很是犹豫,远在千里之外的幽州大总管罗艺,同样面对着一个无比艰难的选择。
放突厥人南下,与挡了自己道路的仇敌李仲坚拼个你死我活,这本来是计划之内争夺天下的关键一步。可随着草原上的事态越来越分明,罗艺也越来越犹豫自己当初盛怒之下作出的决定是不是稍显轻率了些?
虎贲铁骑目前驻扎在柳城,如果需要,罗艺可以在十天之内将其再度调到涿郡战场。可那样做,就要白白便宜了李仲坚和李老妪这对龌龊叔侄。特别是前者,简直就是个不可理喻的疯子。李老妪派兵跟始必可汗周旋的行为还可以理解,毕竟涿郡与河东都在突厥人南下的必经之路上,丢掉了河东,李老妪就丢掉了自己的根基。而李仲坚呢,他到底图个什么?涿郡大部分都是荒地,他守这片旷野有什么用?如果他想争夺天下还则罢了,偏偏怎么看此人都不像个准备争夺天下的模样。自己不去问鼎逐鹿,却要挡着别人成就王霸之业的机会,此等就实在太可恨了!这简直就是损人不利己,简直就是成心跟罗艺大将军过不去。如果虎贲铁骑千里迢迢去救他,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就是自己对自己捅刀子!无论心里怎么别扭,罗艺都不能犯这个傻!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坐视李仲坚被突厥狼骑生吞活剥,罗艺又觉得非常非常地不甘心。自从出道以来,他这辈子几乎没遇到过对手。偏偏到了暮年,被一个初生牛犊顶了个大跟头。虽然去年博陵军直接击败的是罗成而不是他罗艺,可那种避重就轻的战术,比直接给虎贲铁骑当头一棒还令罗艺郁闷。那次战斗打击的不仅仅是罗成和他麾下的几个年青人,那次战斗等于直接打击了幽州群豪对争夺天下的雄心。如果连个刚刚崛起的李仲坚都收拾不下,虎贲铁骑拿什么去收拾实力比李仲坚强大许多的李渊、李密和杜伏威?
当天下像一颗熟了的桃子般唾手可得时,所有将士都恨不得罗艺带着自己迅速将其摘下来。可当大伙发现那棵桃树下还卧着一头孤狼,在吃桃子和被咬之间,很多人就不得不作出权衡。权衡的结果是,如果那头孤狼不死,大伙还是轻易别打桃子的主意为妙。所以为了自家将来的前程,罗艺必须要对即将发生在家门口的战争视而不见!
做这样的一个选择很痛苦。特别是面对着虎贲铁骑中的一些高级将领时,众人眼里狐疑、犹豫、甚至略带失望的目光有时简直能把罗艺逼得如芒刺在背。大伙都是跟了他十几年的老将,这十余年中的大半日子里,虎贲铁骑是作为大隋的国之利器而存在。随时准备用生命和热血捍卫背后的家园,几乎是贯穿了每名将领年青时代的誓言。而现在,他们要将年青时代所坚持的东西全部忘掉,要彻底地否定自己年青时代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试问,这个形同南北对折的急转弯,哪个人能轻易地将马头掉过来?
凭着个人多年的威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幽州大总管罗艺暂时压下了身边的反对声音。但他知道那些迷茫和失望时刻在困扰着部将们,特别其中一些平时表现优秀者。他们之所以表现优秀,很大原因就是对心中理念的执着。而心中的理念越是执着,作出转变越是艰难。
“如果李仲坚稍微懂得一些变通多好!”白天在部将面前装得霸气十足,晚上躲回自己的书房里,罗艺就忍不住做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李旭不主动挡到长城上去,他罗艺现在的做法就会容易被部下理解得多,至少不会让人觉得是对多年理想的背弃。守卫这个国家有很多种方式,并不一定非得如李仲坚那样不计后果地蛮干。先保存力量将中原内部的乱象结束,然后再驱逐南下的突厥人一样是一种选择。古人不是说过要懂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么?突厥人不可能一口吃掉整个中原,与问鼎逐鹿的大事比起来,边郡上几块土地的暂时失去能算得了什么?
罗艺觉得李旭现在的行为很愚蠢。但他对这种愚蠢却很理解。如果再年青三十岁,也许他也会做和对方一样的选择。那时的他没有多少野心,也没有多少羁绊。有的只是年青、热血和一种叫做梦想的东西。而现在,他却不得不对自己的每一项决定担负更多的责任。
不像李旭那样毕生如浮萍般飘荡,即便在河北六郡也没扎下根。幽州大总管罗艺不同,他已经把自己的根扎在了幽州,十多年来,他和自己的部将、谋臣们已经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家族。他做决定的时候,不能像李旭那样任性而为,他要为自己的家族考虑,为所有支持者的家族考虑,为自己的儿子和别人的儿子考虑。拥有的越多,肩上的责任越重。而责任越重,越珍惜付出后所得到的东西,舍弃时也就越发艰难。
李旭选择北上长城守藩篱,即便获胜,博陵军也将彻底沦为别人的附庸。此举等于舍弃了他自己和追随者将来去争夺天下的可能,牺牲不可谓不大。而罗艺如果赶在这个时候去给他帮忙,等于把幽州军争夺天下的可能也放弃掉了。失去无数英勇的将士,无数资源,得到手的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虚名。而虚名这个东西,罗艺在年青时就已经积攒得够多了,不需要在自己的人生中再增添一笔。
他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且为此不惜担负一些污浊。当然,如果李仲坚、李老妪和突厥狼骑拼个三败俱伤最好,虎贲铁骑挑选那个时候出现,则能收获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