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有人推想,如果朱棡没有早死,活到了建文继位,起兵靖难的究竟会是燕王还是这位晋王,毕竟按辈分算,晋王在法理上继位的顺序还要比燕王高。
只是这种推想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毕竟朱棣已经坐稳了江山,晋王藩也没有什么能够与朱棣争夺江山的资本。
<div class="contentadv"> 当年靖难的时候都做壁上观,朱棣夺得了江山之后,这些藩王自然也就只能认了。
不过承认朱棣当皇帝,和任人宰割还是不一样的。
在经历了建文朝削藩之后,各家藩王对于皇室早已没了当年的感情。
即便朱棣在继位之后对各位兄弟表面上都很好,但在这几年也逐渐剥夺了藩王对地方的掌控,甚至王命也不能在封地执行,这让各藩都明显感觉到了朱棣同样在削藩。
只不过朱棣的削藩相对来说比较温和,没有朱允炆那么酷烈,而且手段相对来说也较能为诸藩所接受。
但是这次朱棣召集诸藩来京城参加中秋夜宴,还特别严令诸藩王必须携同藩王嫡长世子一起进京,这让诸藩很是受到了一番惊吓,同时也觉得朱棣这次怕不是要搞个大的。
所以进京的诸藩这一次都很担心,本来都不想来,却在朱棣的严令之下不得不来。
私下里的串联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互相之间有联系的藩王频繁的来往走动,在京城有关系的也在不断的打听消息。
能晋见皇帝的也在想方设法借机从皇帝嘴里套出点消息来,尽管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可以说随着中秋的日益临近,整个南京城里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压抑,所有人都知道中秋夜宴将会是一切爆发的时候,而这份压力所带来的忐忑和不安,压的所有人都透不过气来。
——————————————
不过这些和待在军营之中,远离了这些是非烦恼的朱瞻埈倒是没什么关系。
这段时间他除了每天调教胡善祥学习新的修行法诀,就是闲来无事去看一眼大军操练,以及关心一下自己两个叔叔。
朱高燧是真明白过来了,加上想要自己也训练出一支青玉卫这样的军队来,所以对大军的操练和各项规定都非常上心。
而朱瞻埈看三叔这么上心这件事,也让樊忠把自己写的兵书借给朱高燧抄录了一份,就算是对将来朱高燧开发东北地区的先期投资了。
毕竟只有朱高燧在奴儿干都司站稳了脚跟,他才能够给朱瞻埈带来更多的利益。
至于说朱瞻埈的另一位好叔叔朱高煦这段时间在吃了不少苦头之后,也算是磨掉了不少桀骜的性子,现在总算是不再闹事了。
只是这位汉王殿下也肉眼可见的整个人变得阴兀了不少,看上去似乎内心积攒了颇多的不满,只是在等待一个爆发出来的时机。
而中秋夜宴,似乎就是这样一个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