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文武相制
乾清宫内,朱棣正在看着朱高炽递上来的奏折,而朱高炽也带着一脸的紧张和小心,站在一旁候着。
“让瞻基带兵去交趾增援英国公平定叛乱,这是你的主意……”朱棣放下了朱高炽的奏折,看向了一旁的朱高炽,语气随意的向他询问着:“还是瞻埈的意思?”
与过去的朱棣不同,徐皇后的重生让他变得儒雅随和了许多。
就好像孝慈高皇后皇后是约束洪武大帝的那根缰绳一样,仁孝皇后也是束缚朱棣这把利刃的刀鞘。
原本徐皇后的去世让永乐大帝这把刀再难入鞘,他的锋利也开始伤人伤己。
但如今徐皇后在朱瞻埈的运作下重生归来,这就好比失去的刀鞘再度被找回,令原本已经开始逐渐变得喜怒无常和偏执的朱棣逐渐又回到了昔日的状态。
这也让朱棣对待自家太子的态度产生了一些转变,至少朱棣没再把他溜着玩了。
毕竟原本制衡两个儿子、让他们之间互相斗争的局面已经随着老二的造反而荡然无存,朱棣必须重新考虑如今朝堂的局势。
“回皇上的话,儿臣和瞻埈说了云南的事,瞻埈觉得黔国公报上来的消息不实,建议朝廷派钦差前去调查。”朱高炽回答着朱棣的话,话里自然也连带着给黔国公沐晟上了点眼药:“加上交趾陈朝余孽叛乱的事情,瞻埈便提议让瞻基亲自带兵南下,镇压交趾叛乱的同时,也好好调查一下老二在云南都做了什么。”
朱棣听着朱高炽的建议,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吟道:“黔国公一心为国,自黔宁沐昭靖王开始就为了我们朱家镇守云南边陲,迄今为止已经是第三代西平候了,这种怀疑他们家忠心的话以后不要再讲了。”
所以与其说是汉王和太子在争储,不如说是文官集团和勋贵武将们之间的利益争夺。
只要有着皇帝居中调节,让两边争斗不至于失衡,就可以很好的维持朝廷的稳定。
唯一的问题也就是在两人争出来个结果之后,要解决掉另一方的威胁。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江南承平日久,除了靖难的时候打南京城算是打过一点仗之外,南方的卫所从洪武年开始就没打过仗了。
光底下的卫所都已经是这样一种状况,朝廷里那些世袭勋贵们没了仗打会堕落成什么样子也就不难想象了。
以前有北伐钓着这些勋贵和武将,让他们有个盼头,自然朝廷的武备不会太废弛。
奈何就算朱棣给了朱瞻基机会,朱瞻基在北伐中的表现也乏善可陈。
与之相对的朱瞻埈就显得十分的惊才绝艳了。
“派瞻基去处理这些事情倒也是个不错的安排,他如今也算是个大人了,也是该让他历练历练了。”朱棣脸上的表情并没有生气,而是继续和颜悦色的思考着说道:“瞻埈和瞻基都是从小跟着我打仗长大的,瞻埈这孩子我不担心,他在朝廷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支持者,无论文武看好他的人有不少。
原本皇帝都做好了准备,只要朱瞻埈表现出想要争夺皇位的野心,他就给朱瞻埈足够的支持,让他和朱瞻基两个人去争。
洪武初年的时候,卫所的军户还大多都是跟着朱元璋开国时候的精锐,不仅战力彪悍,军纪也十分的严格,确实称得上是大明的骄兵悍将。
不是说朱瞻基不好,而是和朱瞻埈比他确实差了一点。
反正这两人朱棣都很满意,无论谁当皇太孙继承皇位,在朱棣看来都能够胜任皇帝的位置,让大明兴旺发达。
这也是为什么朱棣之前会放任汉王和太子争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武将则在朱棣有意无意的扶持下,倒向了汉王。
更要命的问题还是卫所的军备废弛,士兵大多不堪一战。
这就好像当年朱棣和朱标一样,朱棣自认为自己不差,但和朱标比还是要不少的。
在这一点上瞻基确实不如他,无论是治国还是带兵,瞻基都没有什么根基,这次让他统帅新军,也算是一个机会,可以让他好好锻炼一下。不过到底年轻,还是要派个老成持重的将领辅佐,如今朝中大将你看谁合适?”
在过去,太子党主要掌控着朝廷的文臣,朝廷上下近七成的文官出自太子东宫门下,这并不是一句虚言。
可南方的卫所就烂的非常快了,这也是为什么靖难的时候,朱棣能够赢的深层次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