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执笔见春秋)_第360章 错觉(2 / 2)_大明皇长孙!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60章 错觉(2 / 2)

        不仅免收束脩,也就是学费,还可每天午时,供应一餐吃食。

        学堂不分男女,不问出身,凡是年岁差不多者,皆可入学。

        这也就是意味着,哪怕是没有户籍的流民之子,亦或是本身就是流民乞丐的,只要年岁相差不大,就能直接到这里上学。

        其中还有一些奖学金,也就是学习成绩优异者,亦可获得学堂颁发的钱财,亦或是实物为奖励。

        奖学金什么放在一边。

        单单就是不收束脩这一点,就会让不知多少人带着孩子前去了,更何况还有一口膳食,这可是大大的减少家里的负担。

        账要怎么算?

        在这个年头,大明初立之际,官府这边,都是鼓励生育的。

        而哪怕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一般家中都有数子数女。

        这年头小孩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行,没后世那么多讲究,加上夭折的多,即便是皇室也无法避免夭折这种现象的发生,更别提民间了。

        所以那就是不停的生,尤其是儿子多,那就代表自家劳动力多。

        在古代,儿子多,走出去说话更硬气,腰杆都要更挺直一些。

        譬如你加有子三人,邻居家有子一人。

        这邻里之间,在水田之上,避免不了产生一些矛盾,如水怎么灌溉等等诸多事情。

        一旦发生争执,叫上三个儿子往那一站,对面只能悻悻离去。

        若是相反,带着委屈和不爽的,就变成了自己。

        这才是真正真实写照。

        而朱英提出一顿吃食后,这些百姓家里的孩子,相当于全部都由朱英来养了。

        因为在多数人看来,小孩子胃口小,吃一顿也就够了。

        尤其是女孩子。

        按理说这是一个好事。

        毕竟这钱也不是由户部出,也不是由内帑出,完全由群英商会来承担。

        从外层面来看,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造福于民。

        怎就让朱英冷眼旁观,朱元璋大发雷霆,直接问斩呢。

        因有人站出来反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朱英这种开民智的行为,触及到了现在所有读书人的利益。

        这个读书人,是包括文武百官,勋贵地主,乡绅富商。

        唯一没有包含的,就是最为底层的黎民百姓。

        尤其是翰林院,意见当是最大的,他们把守着学习的通道,高深的知识想要学习,就只能是国子监,翰林院。

        其他地方,只有最为普通的经义流传。

        转过来说,翰林院和国子监的根本,就在于科举上面。

        那种乡下百姓中状元之事,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政治思想,便是《四书》、《春秋》、《诗经》等典籍的内容与理解,所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他们才知道。

        这么一来,等于是为官的上升渠道,被所谓的少部分读书人所掌控。

        什么寒门贵子,那都是小说里面的。

        蒙元清洗天下,让这中原王朝,再没有了所谓的千年世家,但依旧是宗族天下。

        很多地方,一个村,就是一个姓,也就是一个族。

        这是无法避免的。

        在这族中,以族长的为主一系,便就掌控了最为顶尖的才学。

        那些普通族民,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而且他们必须依附在宗族上。

        因为不管在内在外,离了宗族,就是流民。

        大明,依旧是宗法制的天下。

        按照现在大明的说法,也就是说县城往下,就不存在法律了,都是宗族自己治理为主。

        古代什么浸猪笼之类的,就是宗法制衍生出来的刑罚。

        在古代当官大多是靠同乡、同宗族的人来照顾提拔,如果被踢出族谱,那么将没有人会提拔你。

        宗法制十分严格,有时候一个考中进士去京师为官,老家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来京师办事,便是吃在这个当官的家里,睡也在这个当官的家里。

        且这个当官的不敢有半点怨言,而且还得好吃好喝的招待,等穷亲戚待够了准备回家,官员还会给一些钱财当作盘缠。

        小说里那种看不起穷亲戚的行为,其实就整个大明来说,都属于个例。

        绝大多数,都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尤其是宗族里的名声。

        族长的话,比上司可要好使多了。

        得罪上司,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给点小鞋穿,闹大了谁也不想,谁还没几分干系呢。

        但得罪族长,那就完全不同了。

        单单一条不孝之罪,就能让你立马下台,老老实实回乡接受族规惩罚。

        这只是一个比喻,一般能够去当官的,和族里的高层,基本上都是一条船上。

        然现在,朱英所在之事,就是强行打断这种阶层关系。

        读书人可不傻,尤其是在触及到自身的利益时。

        哪怕太孙殿下给了很多恩厚,那也没用,大量的官员开始讨论,最后更有官员挺直腰杆站了出来,大声讲述关于孔子学说,并且隐约斥责太孙殿下,这并未为帝之道。

        朱元璋听着这话,直接被气笑了,管他还有几天过年,斩了再说。

        时值两月后,这还是陛下再度于奉天殿中,直接问斩。

        朱英自然不可能去劝说,那岂不是把自己当软肺子搞了。

        而且说话那官员,品级不算低,也不知道是自己这么想的,还是有人暗中授意。

        很显然,效果特别好。

        在拖出去问斩之后,奉天殿内一片安静,谁都不愿意充当那出头鸟,给陛下杀鸡儆猴。

        没人会怀疑,就目前陛下,哪怕这文武百官全部站出来,陛下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将杀得这奉天殿中,血流成河。

        是以,傻子才会去白白送死。

        有熟悉那被砍头的官员,暗暗摇头。

        他知道,被砍头那官员,是因为最近几月调动才入了京师,之前一直都在地方。

        恰好最近几月,朱元璋的心情挺不错,没怎么杀人,所以就造成了一种错觉。